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包括双层壳体冷却管和顶层夹壳,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安装在顶层夹壳的下端,所述顶层夹壳的左侧上端设置有冷却进水管,所述顶层夹壳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热水出管,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的左端设置有高温进烟管,保温外筒与排烟内筒双层式设计,在排烟内筒的外壁上缠绕了螺旋冷凝管,而螺旋冷凝管两端的冷却进水管与热水出管分别贯穿顶层夹壳与外部热处理装置相连接,从而可以将螺旋冷凝管吸收的热量重复利用,防止热量流散,同时能够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从冷却进水管流入,从而达到循环过程,通过螺旋冷凝管既能够降低排烟内筒内部高温烟气的温度,又能够吸收热量防止热量流失达到重复利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高温烟气冷却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冷却管是由弯曲的金属管构成,安装在液体中,是动力设备的重要部分,动力系统工作产生的废气通过冷却管可以将温度降低。它可以分为金属和塑料两种,适用于机床、液压机械、数控机床作油、水冷却系统配用。而在锻造行业中,冷却管常常应用到对高温烟气的降温系统中,防止带有高温热量的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现有的冷却管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传统的冷却管多为单层结构,大多只具备降温功能而不具有余热回收性能,热量浪费严重,不能够对热量进行有效利用,从而造成热量的流失,影响冷却管的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冷却管大多只具备降温功能而不具有余热回收性能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包括双层壳体冷却管和顶层夹壳,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安装在顶层夹壳的下端,所述顶层夹壳的左侧上端设置有冷却进水管,所述顶层夹壳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热水出管,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的左端设置有高温进烟管,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的右端设置有低温出烟管,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的左侧下端设置有固定左端座,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固定右端座,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上设置有保温外筒,所述保温外筒的内部设置有排烟内筒,所述排烟内筒的圆周外壁上缠绕有螺旋冷凝管,所述保温外筒的圆周内壁与排烟内筒的圆周外壁之间设置有真空内腔。优选的,所述排烟内筒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高温进烟管和低温出烟管相连接,所述高温进烟管、排烟内筒与低温出烟管之间保持连通状态。优选的,所述螺旋冷凝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冷却进水管和热水出管相连接,所述冷却进水管、螺旋冷凝管与热水出管之间保持连通状态。优选的,所述高温进烟管、冷却进水管、热水出管与低温出烟管的管口穿孔处均通过密封胶密封处理。优选的,所述保温外筒与排烟内筒的圆心横向在一条直线上。优选的,所述顶层夹壳呈倒U字型结构固定贴合在双层壳体冷却管的上端圆周外壁上。与现有冷却管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保温外筒与排烟内筒双层式设计,在排烟内筒的外壁上缠绕了螺旋冷凝管,而螺旋冷凝管两端的冷却进水管与热水出管分别贯穿顶层夹壳与外部热处理装置相连接,从而可以将螺旋冷凝管吸收的热量重复利用,防止热量流散,同时能够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从冷却进水管流入,从而达到循环过程,通过螺旋冷凝管既能够降低排烟内筒内部高温烟气的温度,又能够吸收热量防止热量流失达到重复利用的效果;2、本技术高温进烟管、冷却进水管、热水出管与低温出烟管的管口穿孔处均通过密封胶密封处理,使得保温外筒与排烟内筒之间形成一层真空内腔,从而避免双层壳体冷却管内部热量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热量流失性浪费,通过螺旋冷凝管能够将排烟内筒表面高温吸收,一方面降低排烟内筒内部流过的烟气温度,使得其能够符合排出要求,另一方面能够将高温烟气存有的大量热量回收利用,从而避免热量的流失,提高热量利用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右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双层壳体冷却管;2、固定左端座;3、高温进烟管;4、冷却进水管;5、顶层夹壳;6、热水出管;7、低温出烟管;8、固定右端座;9、保温外筒;10、排烟内筒;11、螺旋冷凝管;12、真空内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包括双层壳体冷却管1和顶层夹壳5,双层壳体冷却管1安装在顶层夹壳5的下端,顶层夹壳5呈倒U字型结构固定贴合在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上端圆周外壁上,螺旋冷凝管11两端的冷却进水管4与热水出管6分别贯穿顶层夹壳5与外部热处理装置相连接,将螺旋冷凝管11吸收的热量重复利用,防止热量流散,同时能够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从冷却进水管4流入,从而达到循环过程,顶层夹壳5的左侧上端设置有冷却进水管4,顶层夹壳5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热水出管6,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左端设置有高温进烟管3,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右端设置有低温出烟管7,高温进烟管3、冷却进水管4、热水出管6与低温出烟管7的管口穿孔处均通过密封胶密封处理,使得保温外筒9与排烟内筒10之间形成一层真空内腔12避免热量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热量流失性浪费。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包括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左侧下端设置有固定左端座2,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固定右端座8,双层壳体冷却管1上设置有保温外筒9,保温外筒9的内部设置有排烟内筒10,保温外筒9与排烟内筒10的圆心横向在一条直线上,保温外筒9与排烟内筒10双层式设计,既能够降低排烟内筒10内部高温烟气的温度,又能够吸收热量防止热量流失达到重复利用的效果,排烟内筒1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高温进烟管3和低温出烟管7相连接,高温进烟管3、排烟内筒10与低温出烟管7之间保持连通状态,当温度较高的烟气从高温进烟管3进入到排烟内筒10中时,在向右侧流动的过程中通过螺旋冷凝管11快速循环降温,然后将较低温度的烟气从低温出烟管7排出。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包括排烟内筒10的圆周外壁上缠绕有螺旋冷凝管11,螺旋冷凝管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冷却进水管4和热水出管6相连接,冷却进水管4、螺旋冷凝管11与热水出管6之间保持连通状态,由于螺旋冷凝管11螺旋缠绕在排烟内筒10的圆周外壁上,能够将排烟内筒10表面高温吸收,一方面降低排烟内筒10内部流过的烟气温度,使得其能够符合排出要求,另一方面能够将高温烟气存有的大量热量回收利用,从而避免热量的流失,提高热量利用率,保温外筒9的圆周内壁与排烟内筒10的圆周外壁之间设置有真空内腔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当温度较高的烟气从高温进烟管3进入到排烟内筒10中时,在向右侧流动的过程中,由于螺旋冷凝管11螺旋缠绕在排烟内筒10的圆周外壁上,而螺旋冷凝管11两端的冷却进水管4与热水出管6分别贯穿顶层夹壳5与外部热处理装置相连接,从而可以将螺旋冷凝管11吸收的热量重复利用,防止热量流散,同时能够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水从冷却进水管4流入,从而达到循环过程,通过螺旋冷凝管11能够将排烟内筒10表面高温吸收,将排烟内筒10内部高温烟气快速循环降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包括双层壳体冷却管(1)和顶层夹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1)安装在顶层夹壳(5)的下端,所述顶层夹壳(5)的左侧上端设置有冷却进水管(4),所述顶层夹壳(5)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热水出管(6),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左端设置有高温进烟管(3),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右端设置有低温出烟管(7),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左侧下端设置有固定左端座(2),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固定右端座(8),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1)上设置有保温外筒(9),所述保温外筒(9)的内部设置有排烟内筒(10),所述排烟内筒(10)的圆周外壁上缠绕有螺旋冷凝管(11),所述保温外筒(9)的圆周内壁与排烟内筒(10)的圆周外壁之间设置有真空内腔(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包括双层壳体冷却管(1)和顶层夹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1)安装在顶层夹壳(5)的下端,所述顶层夹壳(5)的左侧上端设置有冷却进水管(4),所述顶层夹壳(5)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热水出管(6),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左端设置有高温进烟管(3),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右端设置有低温出烟管(7),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左侧下端设置有固定左端座(2),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1)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固定右端座(8),所述双层壳体冷却管(1)上设置有保温外筒(9),所述保温外筒(9)的内部设置有排烟内筒(10),所述排烟内筒(10)的圆周外壁上缠绕有螺旋冷凝管(11),所述保温外筒(9)的圆周内壁与排烟内筒(10)的圆周外壁之间设置有真空内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双层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内筒(1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高温进烟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长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