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34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9
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包括炉头上盖外壳,所述炉头上盖外壳上设有燃烧室,所述炉头上盖外壳内部设有混合供气通道,所述燃烧室的侧壁环设有供气孔,所述燃烧室通过所述供气孔与所述混合供气通道联通,所述混合供气通道的进气口设有旋流扇,燃气和空气通过所述旋流扇形成至少两股旋转气流并进入到所述混合供气通道混合。本申请采用在混合供气通道进气口处设置旋流扇,燃气和空气通过旋流扇会形成多股旋转气流,多股旋转气流在惯性和充气作用下会在混合供气通道中形成不断上升的气流漩涡,从而使得空气和燃气混合均匀后通过供气孔输送给燃烧室,混合供气通道中不存在阻挡燃气和空气流动的部件,防止了大量的燃气和空气滞留而导致炉头回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
本技术涉及炉头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
技术介绍
炉头是炉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作用是将燃气和空气引入燃烧室以供燃烧,燃气的燃烧、火焰的方向、燃气的消耗、炉头的维护等都与炉头的构造有关。为了使得燃气充分燃烧,传统的炉头通常会在燃烧室的下方设置一个混气室,燃气和空气在混气室充分混合后再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如中国专利Z200610060139.0公开的一种预混燃烧器,该燃烧的主火装置包括上下开口的混气室、连接所述混气室下端开口且侧壁设有进风口的风室、从底部伸入所述风室的进气管、在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风室内一端设置的主火喷嘴、覆盖在所述混气室上端开口的出火孔板,所述混气室中设有多块将混气室分隔成多个空间的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上设有多个气孔,多块所述多孔板中不同块的多孔板上气孔的孔径大小不同,所述主火喷嘴的侧壁设有周向均布的喷气孔,通过设置多孔板将混气室分隔为多个空腔,使得从风室进入的空气和进气管上的主火喷嘴喷入的燃气在多孔板分隔的作用下,减小气流的流速,使其充分混合,从而使得燃烧充分、燃烧效率高。然而,该技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被发现,由于多孔板的设置,大大减缓了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供应速度,使得混气室中存有大量的燃气和空气,当燃气供应速率调小或者关闭时,火的燃烧速度容易大于混合气体的供应速度,使得燃烧室内的火焰顺着混合气体供应方向燃烧入混气室内,导致炉头回火,影响炉头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该炉头的结构简单紧凑,可以有效防止炉头回火的问题,确保炉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包括炉头上盖外壳,所述炉头上盖外壳上设有燃烧室,所述炉头上盖外壳内部设有混合供气通道,所述燃烧室的侧壁环设有供气孔,所述燃烧室通过所述供气孔与所述混合供气通道联通,所述混合供气通道的进气口设有旋流扇,燃气和空气通过所述旋流扇形成至少两股旋转气流并进入到所述混合供气通道混合。作为优选,所述混合供气通道包括包围在所述燃烧室外侧壁的扩散通道和联通所述扩散通道的进气通道,所述旋流扇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作为优选,所述混合供气通道内还设有分流扇,所述分流扇设置在所述旋流扇上方,所述分流扇用于将进入混合供气通道的燃气和空气进行二次旋流混合和分流。作为优选,所述分流扇包括至少三片扇叶,至少三片所述扇叶呈涡旋发散式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底部外壁。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端设有钢环片,多个钢环片叠加焊接,所述钢环片表面冲压有循环起伏的波浪压痕,相邻两所述钢环片之间的空隙构成所述供气孔。作为优选,所述供气孔在水平方向与所述燃烧室上端开口周向成30°-60°。作为优选,所述分流扇与所述旋流扇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方向上。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室的深度为5-12cm。作为优选,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燃烧室底部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1-5cm。作为优选,还包括炉头底盖外壳,所述炉头底盖外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炉头底盖外壳焊接在所述炉头上盖外壳下端。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的结构简单,减小了传统炉头的使用体积,有效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降低炉头生产成本,而且相较于在炉头设置混气室和多孔板,使燃气和空气在多孔板的分隔和阻挡作用下充分混合的方式,本申请采用在混合供气通道进气口处设置旋流扇,燃气和空气通过旋流扇会形成多股旋转气流,多股旋转气流在惯性和充气作用下会在混合供气通道中形成不断上升的气流漩涡,从而使得空气和燃气混合均匀后通过供气孔输送给燃烧室,混合效果好,效率高,可以有效提高燃气的燃烧的充分性。2、混合供气通道中不存在阻挡燃气和空气流动的部件,防止了大量的燃气和空气滞留而导致炉头回火,有效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降低炉头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的炉头上盖外壳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的炉头上盖外壳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的分流扇分布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的钢环片的叠合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包括炉头上盖外壳1,所述炉头上盖外壳1上设有燃烧室11,所述炉头上盖外壳1内部设有混合供气通道12,所述燃烧室11的侧壁环设有供气孔13,所述燃烧室11通过所述供气孔13与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联通,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的进气口设有旋流扇14,燃气和空气通过所述旋流扇14形成至少两股旋转气流,至少两股所述旋转气流在惯性和充气作用下会在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中形成不断上升的气流漩涡,从而使得空气和燃气混合均匀后通过供气孔13输送给所述燃烧室11以供燃烧使用。而且,混合供气通道12中不存在阻挡燃气和空气流动的部件,防止了大量的燃气和空气滞留而导致炉头回火,有效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降低炉头生产成本。更详细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包括包围在所述燃烧室11外侧壁的扩散通道121和联通所述扩散通道121的进气通道122,所述进气通道122的出气口正对所述燃烧室11底部外壁,所述旋流扇14焊接在所述进气通道122的进气口,空气和燃气自所述旋流扇14的扇叶与扇叶之间的空隙进入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所述旋流扇14的扇叶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20°-65°,使得进入到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的气流自带旋转角度,在惯性和后进气流的作用,多股旋转气流可进行自动混合。而且,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流自所述进气通道122的出气口出来后,会在所述燃烧室11底部外壁的阻碍下进行分散和进入到所述扩散通道121,通过扩散通道121后从所述燃烧室11的侧壁的供气孔13进入所述燃烧室11。为了使得燃气和空气混合更加均匀,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内还设有分流扇15,所述分流扇15设置在所述旋流扇14上方,所述分流扇15用于将进入混合供气通道12的燃气和空气进行二次旋流混合和分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扇15包括十二片扇叶,十二片所述扇叶呈涡旋发散式设置在所述燃烧室11底部外壁。所述分流扇15的扇叶呈弧形条状结构,十二片分流扇15的扇叶以所述燃烧室11底部外壁的中心为旋流中心,所述旋流中心对准所述进气通道122的进气口,因此,分流扇15与所述旋流扇14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方向上。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包括炉头上盖外壳(1),所述炉头上盖外壳(1)上设有燃烧室(1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上盖外壳(1)内部设有混合供气通道(12),所述燃烧室(11)的侧壁环设有供气孔(13),所述燃烧室(11)通过所述供气孔(13)与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联通,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的进气口设有旋流扇(14),燃气和空气通过所述旋流扇(14)形成至少两股旋转气流并进入到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混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包括炉头上盖外壳(1),所述炉头上盖外壳(1)上设有燃烧室(1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上盖外壳(1)内部设有混合供气通道(12),所述燃烧室(11)的侧壁环设有供气孔(13),所述燃烧室(11)通过所述供气孔(13)与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联通,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的进气口设有旋流扇(14),燃气和空气通过所述旋流扇(14)形成至少两股旋转气流并进入到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包括包围在所述燃烧室(11)外侧壁的扩散通道(121)和联通所述扩散通道(121)的进气通道(122),所述旋流扇(14)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气通道(122)的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供气通道(12)内还设有分流扇(15),所述分流扇(15)设置在所述旋流扇(14)上方,所述分流扇(15)用于将进入混合供气通道(12)的燃气和空气进行二次旋流混合和分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扇(15)包括至少三片扇叶,至少三片所述扇叶呈涡旋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忠李金玲张永福张景寿张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世望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