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风量风机用电机支架及风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22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风量风机用电机支架,包括电机固定板和若干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端部与电机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包括导风段,所述导风段呈弧形,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进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难以兼顾强度和进风口大小的问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弧形导风段增加支撑板的导风能力,进风更加顺利,避免电机支架与风机壳产生碰撞、发出噪音;(2)进风口增大进风面积,增加进风量,提高风机效率;(3)加强筋增加进风口强度;(4)风机进风均匀,运转稳定;(5)缓冲件进一步支撑电机支架,缓冲振动,降低噪音,增加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风量风机用电机支架及风机壳
本技术涉及风机,尤其涉及一种大风量风机用电机支架及风机壳。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风机使用效率,增大风机进风量,目前风机大多采用前后双向进风,而风机后侧进风口由于还要安装电机,电机以及电机支架的存在会缩小进风口面积,阻碍空气流入风机内,从而影响风机的效率。若电机支架过于轻薄,支架强度不够,在高速旋转电机的影响下,会发生松动、强烈震动、噪音甚至脱落。因此,如何在保证电机支架强度的同时,尽可能缩小电机支架所占空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风机用电机安装支架”,其公开号CN201215116,该支架一端为第一安装脚,另一端为第二安装脚,支架与第一、二安装脚一体形成,第一安装脚与所述电机的安装部配合,第二安装脚与所述风机排风腔的安装部配合,支架呈片状且与离心风机的进风平面垂直。此技术为了扩大进风口面积,取消了电机安装板,将电机直接与支架相连,带来的不足之处是,支架强度不够,易引起电机松动、产生噪音,且支架与风机壳之间形成较窄的间隙不利于空气流入,还造成空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电机安装支架难以兼顾强度和进风口大小的问题,提供一种大风量风机用电机支架,保证支架强度的同时,有效增大进风口,增大风机进风量,提高风机使用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风量风机用电机支架,包括电机固定板和若干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端部与电机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包括导风段,所述导风段呈弧形,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进风孔。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在支撑板贴近风机壳进风口的部分上设置弧形导风段,协助风机壳导风板起到导风作用,使得风机后侧的进风口表面顺滑,有利于集中进风;支撑板上导风段与电机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段是电机支架阻碍风机进风量的主要部分,在连接段上开设进风孔,空气除了从支撑板之间的空间进入风机,还能通过进风孔进入,避免了电机支架阻挡空气流入进风口,增大进风量。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孔开口处呈喇叭状。喇叭状的开口使得进风孔引流能力更强,扩大进风面积,方便空气通过。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孔中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用于增加进风孔处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固定板为环形金属板,所述电机固定板的电机安装面上设有减振层。电机固定板外侧面与支撑板连接,内侧面用于与电机外壳固定,由于电机外壳通常为圆形,环形的电机固定板方便与电机外壳固定,内侧面上的减振层用于缓冲电机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且能减少噪音。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沿电机固定板周向均匀设置。这种结构使支撑板受力均匀,保证支架强度;向每组相邻支撑板之间的进风口面积相同,使得周向进风均匀,保证风机稳定运转,优选地,支撑板设置四个,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夹角为90°。一种风机壳,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二者之间的围板,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均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口沿设有弧形导风圈,还包括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通过支撑板固定在后侧板上。设有上述电机支架的风机壳,进风量更大,使用效率更高。作为优选,所述导风段弧形与弧形导风圈一致。与弧形导风圈弧形一致的导风段使得空气在进入风机时不易有阻碍,且使得支撑板与弧形导风圈之间紧密贴合,避免了由于振动导致二者频繁撞击、摩擦而发出噪音。作为优选,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弧形导风圈与支撑板之间,所述缓冲件上设有锯齿状的缓冲条。由于弧形导风圈靠近风机内侧的一端与支撑板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且导风段与弧形导风圈由于加工工艺常常无法做到完全一致,使得二者之间存在间隙,通过缓冲件对电机支架的振动进行缓冲,既减少了噪音,又对支架起到支撑作用,增加强度,锯齿状缓冲条增加缓冲件的弹性。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弧形导风段增加支撑板的导风能力,进风更加顺利,避免电机支架与风机壳产生碰撞、发出噪音;(2)通过设置进风口增大进风面积,增加进风量,提高风机效率;(3)通过设置加强筋增加进风口强度;(4)风机进风均匀,运转稳定;(5)通过设置缓冲件进一步支撑电机支架,缓冲振动,降低噪音,增加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后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前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支撑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固定板,2、支撑板,21、导风段,22、进风孔,221、加强筋,3、缓冲件,31、缓冲条,4、前侧板,5、后侧板,51、弧形导风圈,6、围板,7、风机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风机壳,整体呈蜗壳状,包括前侧板4、后侧板5和设置在二者之间的围板6,后侧板5上设有风机支架7,前侧板4和后侧板5中心均开设有圆形进风口,进风口口沿设有弧形导风圈51,弧形导风圈51靠近风机内部的一端垂直于前侧板4和后侧板5。后侧板进风口处设有电机支架,电机支架包括电机固定板1和四个支撑板2,电机固定板1为一个环形金属板,平行于后侧板,其直径与电机直径适配,电机固定板1靠近风机内部的一面设有减振层,由耐高温的弹性材料制成;支撑板2为两侧有翻边的弯折板,支撑板2从外到内包括风机固定段23、导风段21、和连接段24,支撑板2上设有弧形的导风段21,导风段21弧形与弧形导风圈51弧形一致,导风段21与弧形导风圈51贴合,连接段24为斜面,连接段24与风机固定段23夹角为钝角,连接段24上开设有进风孔22,进风孔22朝向风机外侧的一端为喇叭形开口,进风孔22中设有横向的加强筋221,风机固定段23焊接在电机固定板1外侧面上,连接段24端部通过点焊和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后侧板5上。此技术可从两侧进风,后侧主要用于安装电机,后侧空气可从相邻支撑板之间的空间以及支撑板上的进风孔进入风机内,加强筋解决了进风孔强度不够的问题,电机运转时会发生振动,减振层用于缓冲振动和减弱噪音,支撑板的导风段由于紧贴导风圈,在有效导风的同时减少振动,减少噪音。实施例2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2中,一种风机壳及大风量风机用电机支架,电机支架包括电机固定板1和支撑板2,其结构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支撑板2与弧形导风圈51之间设有橡胶等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缓冲件3,两侧分别与弧形导风圈51和支撑板2贴合,缓冲件3中空,底部设有连接两侧的锯齿形缓冲条31。由于支撑板和导风圈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间隙,在风机运转时,二者之间易产生相对运动,对二者连接不利,且容易发生碰撞、摩擦等,从而产生噪音。增设缓冲件3后,径向的振动通过空腔和缓冲条31的变形来吸收,轴向的振动通过空腔吸收。缓冲件3既起到从背面支持支撑板2的作用,又起到缓冲及消音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风量风机用电机支架,其特征是,包括电机固定板(1)和若干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端部与电机固定板(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包括导风段(21),所述导风段(21)呈弧形,所述支撑板(2)上还设有进风孔(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风量风机用电机支架,其特征是,包括电机固定板(1)和若干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端部与电机固定板(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包括导风段(21),所述导风段(21)呈弧形,所述支撑板(2)上还设有进风孔(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风量风机用电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进风孔(22)开口处呈喇叭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风量风机用电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进风孔(22)中设有加强筋(2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风量风机用电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电机固定板(1)为环形金属板,所述电机固定板(1)的电机安装面上设有减振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马康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双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