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量蜗壳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99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风量蜗壳风机,其包括蜗壳、风轮和电机,蜗壳内部形成风道,蜗壳的围板呈开口环状,围板的开口处设有出风口,风轮设置在风道内、并与电机传动连接,出风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引出板,第二引出板与围板的开口另一端通过圆弧过渡面连接,圆弧过渡面与垂直线的切点到第一引出板的水平距离为125‑155mm,第二引出板与垂直线的夹角20‑70度;围板对应圆弧过渡面与第一引出板之间依次为相切过渡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圆弧板;风轮的叶片由内弧片和外弧片相切过渡连接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出风口、风道及风轮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使得出风口整体从内到外合理的逐渐增大,实现排风量和排风压力的增大,使得排出空气可以传送至更远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风量蜗壳风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蜗壳风轮,特别是一种大风量蜗壳风机。
技术介绍
目前的蜗壳风机广泛应用于抽油烟机等行业,其包括蜗壳、风轮和电机,蜗壳由前端盖、围板和后端盖围成,围板呈开口环状,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设置在围板的前后两侧,围板、前端盖和后端盖共同围成风道,围板的开口处设有出风口,前端盖和后端盖表面分别设有前进风口和后进风口,后进风口上设有电机架,电机设置在电机架上,风轮设置在风道内、并与电机传动连接。目前抽油烟机用风轮的半径一般为125mm至155mm,其对应的蜗壳的出风口左右两侧平行,使得排出的控制在出风口积聚,不能及时排出,影响出风量,同时,降低了风轮进风口的静压,导致吸烟效果较差。为了克服此问题,有些产品的出风口竖直向上设置,使得出风口与风道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尽可能地增大,此时,虽然可以使得风道内的控制快速排出,但是,由于风道内压力较小,以致出风口的空气流速降低。另外,上述结构的围板对应出风口的两侧之间采用两段不同心的圆弧板连接而成,因此,围板内表面与风轮圆心之间的渐开度增速较快,以致风轮甩出的空气经风道推送至出风口的过程压力不足,风速下降,同样,容易出现外部排烟道的空气压力大于风机吹出空气压力,在抽油烟机实际安装应用时,由于排烟通道较长,因为风机出风口排气压力较小,以致外界空气倒灌。还有,目前的风轮,包括轮毂、两个以上的支撑环和若干叶片,若干叶片围绕轮毂中心圆形均布、并与轮毂的外围连接,叶片的两端均分别与支撑环连接,叶片的横截面呈一段弧形,由于是单一的弧形,即各处弧度一致,不能是的风轮外周形成较大的风压,所以,同样导致了吸力减弱、出风量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增大工作时静压和风量的大风量蜗壳风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风量蜗壳风机,包括蜗壳、风轮和电机,蜗壳由前端盖、围板和后端盖围成,围板呈开口环状,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设置在围板的前后两侧,围板、前端盖和后端盖共同围成风道,围板的开口处设有出风口,前端盖和后端盖表面分别设有前进风口和后进风口,后进风口上设有电机架,电机设置在电机架上,风轮设置在风道内、并与电机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引出板和第二引出板,第一引出板与围板的开口一端相切过渡,第二引出板与围板的开口另一端通过圆弧过渡面连接,圆弧过渡面与垂直线的切点T到第一引出板的水平距离D为125mm至155mm,第二引出板与垂直线的夹角α为20度至70度;所述围板对应圆弧过渡面与第一引出板之间依次为相切过渡的第一圆弧板、第二圆弧板和第三圆弧板,第一圆弧板的圆心、第二圆弧板的圆心和第三圆弧板的圆心呈三角形分布,第一圆弧板与圆弧过渡面相切过渡,第三圆弧板与第一引出板相切过渡;所述风轮的叶片由内弧片和外弧片相切过渡连接而成,内弧片靠近风轮的内圆侧,外弧片靠近风轮的外圆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圆弧过渡面与垂直线的切点T到第一引出板的水平距离D为130mm至135mm,所述第二引出板与垂直线的夹角α为40度至45度,所述圆弧过渡面朝向出风口内的一侧弧面的半径R1为8.0mm至9.0mm。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引出板、圆弧过渡面、第一圆弧板、第二圆弧板、第三圆弧板和第一引出板由一钣金件弯曲而成;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内侧面圆弧半径R2为140mm至160mm,第一圆弧板的内侧面圆弧弧度为100度至110度;所述第二圆弧板的内侧面圆弧半径R3为175mm至195mm,第二圆弧板的内侧面圆弧弧度为20度至60度;所述第三圆弧板的内侧面圆弧半径R4为180mm至210mm,第三圆弧板的内侧面圆弧弧度为130度至170度。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端盖的边缘与围板的前侧边缘相互铆接,后端盖的边缘与围板的后侧边缘相互铆接。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轮包括轮毂、两个以上的支撑环和若干所述叶片,若干叶片围绕轮毂中心圆形均布、并与轮毂的外围连接,叶片的两端均分别与支撑环连接;所述内弧片的圆弧半径为9.2mm至18.6mm,外弧片的圆弧半径为18mm至30mm。上述内弧片的圆弧半径和外弧片的圆弧半径均以其各自的外弧面和内弧面之间的中心线作为测量基准。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弧片和外弧片由一钣金件一体弯曲而成,内弧片和外弧片的弧线总长为22.5mm至34mm,内弧片的弧线长度比外弧片的弧线长度长1mm至2mm。内弧片的弧线总长和外弧片的弧线总长均以其各自的外弧面和内弧面之间的中心线作为测量基准。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叶片的内端所在圆周的直径为185mm至256mm,叶片的外端所在圆周的直径为256mm至300mm;所述前端盖的前进风口设有盖圈,盖圈的内周与叶片的内端所在圆周之间距离为4mm至10mm。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叶片的高度为105mm至163mm,叶片的上下两端分别均设有扣接耳,扣接耳穿过支撑环的表面后弯折,以扣接在支撑环的外端面;叶片的内弧片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减阻切角,减阻切角的正投影呈直角三角形,减阻切角的水平边长为2mm至3mm,减阻切角的垂直边长为10mm至15mm。减阻切角可以减少进风的阻力、减少噪音。作为进一步的方案,相邻的两块叶片中,一叶片的外弧片的内弧面靠近风轮外圆的一端到相邻叶片的外弧片的外弧面的垂直距离为2.7mm至7mm。叶片分布的密度越大,上述距离则越小。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叶片靠近风轮外圆的一端到风轮圆心的连线与叶片靠近风轮内圆的一端到风轮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6度至8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出风口与风道连接的一端的尺寸进行调整,并且,对出风口内端至外端之间的截面积进行调整,使得出风口整体从内到外合理的逐渐增大,实现排风量和排风压力的增大,使得排出空气可以传送至更远的位置;(2)本专利技术的风道内壁由三段圆弧面相切光滑过渡,使得空气在风道流动更顺畅,噪音更小,而且,风道外弧面从内端到出口端之间与风轮中心的距离增大比较线性,风轮甩出的空气经风道推送至出风口的过程压力充足,风速较快,使得风机吹出空气静压和风量增大;(3)本专利技术的风轮的叶片采用双弧片相切过渡一体连接设计,通过合理的设计靠近内圆的内弧片半径、靠近外圆的外弧片半径等参数,有利于风轮工作时增大静压和增大风量。(4)本专利技术主要适用于抽油烟机使用,由于排风量和静压增大,抽烟能力更强,而且可以避免工作时烟道内油烟倒灌。(5)本专利技术通过前端盖的边缘与围板的前侧边缘相互铆接,后端盖的边缘与围板的后侧边缘相互铆接,使得蜗壳风机的结构加工便捷,安装方便,而且,使得蜗壳风机的结构制作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围板内侧面轮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围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风量蜗壳风机,包括蜗壳(20)、风轮(10)和电机(8),蜗壳(20)由前端盖(4)、围板(5)和后端盖(7)围成,围板(5)呈开口环状,前端盖(4)和后端盖(7)分别设置在围板(5)的前后两侧,围板(5)、前端盖(4)和后端盖(7)共同围成风道(58),围板(5)的开口处设有出风口(51),前端盖(4)和后端盖(7)表面分别设有前进风口(41)和后进风口(71),后进风口(71)上设有电机(8)架(72),电机(8)设置在电机(8)架(72)上,风轮(10)设置在风道(58)内、并与电机(8)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5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引出板(55)和第二引出板(56),第一引出板(55)与围板(5)的开口一端相切过渡,第二引出板(56)与围板(5)的开口另一端通过圆弧过渡面(57)连接,圆弧过渡面(57)与垂直线的切点T到第一引出板(55)的水平距离D为125mm至155mm,第二引出板(56)与垂直线的夹角α为20度至70度;所述围板(5)对应圆弧过渡面(57)与第一引出板(55)之间依次为相切过渡的第一圆弧板(52)、第二圆弧板(53)和第三圆弧板(54),第一圆弧板(52)的圆心、第二圆弧板(53)的圆心和第三圆弧板(54)的圆心呈三角形分布,第一圆弧板(52)与圆弧过渡面(57)相切过渡,第三圆弧板(54)与第一引出板(55)相切过渡;所述风轮(10)的叶片由内弧片和外弧片相切过渡连接而成,内弧片靠近风轮(10)的内圆侧,外弧片靠近风轮(10)的外圆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风量蜗壳风机,包括蜗壳(20)、风轮(10)和电机(8),蜗壳(20)由前端盖(4)、围板(5)和后端盖(7)围成,围板(5)呈开口环状,前端盖(4)和后端盖(7)分别设置在围板(5)的前后两侧,围板(5)、前端盖(4)和后端盖(7)共同围成风道(58),围板(5)的开口处设有出风口(51),前端盖(4)和后端盖(7)表面分别设有前进风口(41)和后进风口(71),后进风口(71)上设有电机(8)架(72),电机(8)设置在电机(8)架(72)上,风轮(10)设置在风道(58)内、并与电机(8)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5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引出板(55)和第二引出板(56),第一引出板(55)与围板(5)的开口一端相切过渡,第二引出板(56)与围板(5)的开口另一端通过圆弧过渡面(57)连接,圆弧过渡面(57)与垂直线的切点T到第一引出板(55)的水平距离D为125mm至155mm,第二引出板(56)与垂直线的夹角α为20度至70度;所述围板(5)对应圆弧过渡面(57)与第一引出板(55)之间依次为相切过渡的第一圆弧板(52)、第二圆弧板(53)和第三圆弧板(54),第一圆弧板(52)的圆心、第二圆弧板(53)的圆心和第三圆弧板(54)的圆心呈三角形分布,第一圆弧板(52)与圆弧过渡面(57)相切过渡,第三圆弧板(54)与第一引出板(55)相切过渡;所述风轮(10)的叶片由内弧片和外弧片相切过渡连接而成,内弧片靠近风轮(10)的内圆侧,外弧片靠近风轮(10)的外圆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风量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过渡面(57)与垂直线的切点T到第一引出板(55)的水平距离D为130mm至135mm,所述第二引出板(56)与垂直线的夹角α为40度至45度,所述圆弧过渡面(57)朝向出风口(51)内的一侧弧面的半径R1为8.0mm至9.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风量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出板(56)、圆弧过渡面(57)、第一圆弧板(52)、第二圆弧板(53)、第三圆弧板(54)和第一引出板(55)由一钣金件弯曲而成;所述第一圆弧板(52)的内侧面圆弧半径R2为140mm至160mm,第一圆弧板(52)的内侧面圆弧弧度为100度至110度;所述第二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奕杨士豹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高途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