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探针显微镜上的观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19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扫描探针显微镜上的观察装置,包括: 〈1〉底座(1),置于底座(1)上有带探针针尖(1301)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头部(13); 〈2〉有机壳(7),机壳(7)内置有光源(9),置有普通显微物镜(8)以及接收面(601)置放在普通显微物镜(8)像面(o″)上的摄像头(6); 其特征在于: 〈3〉固定在底座(1)上有不动立柱(2),在不动立柱(2)的顶端套有可动套筒(5),在可动套筒(5)套进不动立柱(2)的部位上有螺孔(501),在不动立柱(2)套进可动套筒(5)对着可动套筒(5)的螺孔(501)的部位上有凹陷的导向槽(201),有缩紧螺钉(3)从可动套筒(5)的螺孔(501)内旋进伸到不动立柱(2)上的导向槽(201)内,可动套筒(5)内置有压簧(4); 〈4〉所说的机壳(7)置于可动套筒(5)顶上压在压簧(4)上; 〈5〉在机壳(7)内有不动投影物镜(11),光源(9)的发光中心(o)置于不动投影物镜(11)的焦点上,与不动投影物镜(11)构成投影物镜组的有可动投影物镜(1201),可动投影物镜(1201)置于与机壳(7)活动连接的外套(12)内,可动投影物镜(1201)的焦点(o↓[1])焦在扫描探针显微装置头部(13)上的探针针尖(1301)上; 〈6〉在光源(9)与不动投影物镜(11)之间,与不动投影物镜(11)和可动投影物镜(1201)的中心光轴(oo↓[1])成45°角置放的中心点(o′)在中心光轴(oo↓[1])上的半反半透分光板(10); 〈7〉所说的普通显微物镜(8)的中心光轴(o′o″)穿过半反半透分光板(10)的中心点(o′)而垂直于不动投影物镜(11)和可动投影物镜(1201)的中心光轴(oo↓[1]),不动投影物镜(11)经半反半透分光板(10)反射的焦点在普通显微物镜(8)的物面(A)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扫描探针显微镜(以下简称为SPM)上的观察装置。主要适用的SPM是指利用光学杠杆原理探测针尖起伏的SPM。
技术介绍
SPM在提供给用户时,一般都配有一个观察装置,它起到了选择样品测量区域,观察探测针尖的逼近,监视SPM运行的作用。在SPM的大多数应用当中这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设备,因为SPM的扫描范围很小,一般小于10μm,如果没有观察装置的帮助,探测针尖就很难定位于所要测量的区域;同时,如果没有观察装置的帮助,探测针尖极易在逼近和SPM运行过程中损坏。用于SPM上的观察装置与一般显微镜比较有许多特殊要求1、作为与SPM配合的独立仪器,要求物镜工作距离长(一般大于50mm),以不妨碍SPM头部的运行。2、物镜数值孔径大,以便光线不被SPM头部内的反射镜全部遮住。3、共光路反射式照明,光强可变,主要与SPM头部的结构和工作要求(选择样品测量区域、观察探测针尖的逼近时,可采用较强的光,以便提高图像的质量;监视SPM运行时需要较弱的光,以便不引入噪声)有关。4、采用电荷耦合器件(CCD)作为探测器与监视器,方便观察也便于SPM单独防尘、温湿度控制。5、为调节方便,有粗调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描探针显微镜上的观察装置,包括<1>底座(1),置于底座(1)上有带探针针尖(1301)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头部(13);<2>有机壳(7),机壳(7)内置有光源(9),置有普通显微物镜(8)以及接收面(601)置放在普通显微物镜(8)像面(o″)上的摄像头(6);其特征在于<3>固定在底座(1)上有不动立柱(2),在不动立柱(2)的顶端套有可动套筒(5),在可动套筒(5)套进不动立柱(2)的部位上有螺孔(501),在不动立柱(2)套进可动套筒(5)对着可动套筒(5)的螺孔(501)的部位上有凹陷的导向槽(201),有缩紧螺钉(3)从可动套筒(5)的螺孔(501)内旋进伸到不动立柱(2)上的导向槽(201)内,可动套筒(5)内置有压簧(4);<4>所说的机壳(7)置于可动套筒(5)顶上压在压簧(4)上;<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东干福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