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822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进料斗和第一锥桶;所述进料斗和所述第一锥桶之间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斗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桶的侧面以切线形式连接;所述第一锥桶上方设有气囊空腔,所述气囊空腔顶部通过顶盖密封,所述气囊空腔内设有第一过滤单元;所述气囊空腔通过管道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管道一端与所述气囊空腔的顶盖密封,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泵上设置的第二过滤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料装置,采用真空上料,进料斗、第一锥桶、第二锥桶及输送管道间均实现密封,有利于减少生产环境中灰尘的污染,提升上料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料装置
本技术的实施例属于上料装置
,更具体地,一种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上料装置大多采用螺旋上料,螺旋上料装置是一种利用螺旋叶片的旋转推动散粒物料沿料槽运动的输送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螺旋器螺旋旋转使物料向前挤压,同时使物料产生向前的推动。上料电机产生动力,带动减速机传动到螺旋输送管中的螺旋器;加入到料斗的粉剂物料从进料口进料,经螺旋器强制性输送到出料口。但是传统的螺旋上料方式存在以下缺点:第一、螺旋上料,整体上料装置通常并不是封闭装置,螺旋的叶片的旋转上料,易产生粉尘,影响车间环境;第二、由于物料与机槽、叶片摩擦,单位动力消耗大,且机槽和螺旋叶片易磨损;第三、上料速度往往较慢,不能满足工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上料装置,采用真空上料,有利于减少生产环境中灰尘的污染,提升上料速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进料斗和第一锥桶;且,所述进料斗和所述第一锥桶之间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斗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桶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锥桶上方设有气囊空腔,所述气囊空腔顶部通过顶盖密封,所述气囊空腔内设有第一过滤单元;所述气囊空腔通过管道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管道一端与所述气囊空腔的顶盖密封,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泵上设置的第二过滤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单元为袋式过滤器,其底部设有多个筒状结构的滤袋,其顶部为设有通孔的花板,并与所述滤袋顶部紧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单元的顶部固定于气囊空腔的顶部边缘。进一步地,所述滤袋为拒水覆膜过滤袋。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与所述第一锥桶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锥桶的最大口径圆筒处。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空腔外部设有反吹清灰装置,所述反吹清灰装置的排气管位于所述气囊空腔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桶底部设有第二锥桶,所述第一锥桶和第二锥桶之间设有气动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桶和第二锥桶之间设有检修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锥桶内部设有搅拌装置,其底部设有出料口。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底部还设有常闭式放料阀。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上料装置,进料斗、第一锥桶、第二锥桶及输送管道间均实现密封,采用真空上料,有利于减少生产环境中灰尘的污染,提升上料速度。(2)本技术的上料装置,输送管与第一锥桶连接处位于第一锥桶的最大口径圆筒处,有利于保证反吸气流达到最小。(3)本技术的上料装置,设有两个过滤单元,其中设置于气囊空腔内的第一过滤单元用于过滤掉小颗粒物料,避免了粉尘飞出,造成物料的浪费,同时改善了生产环境;另外在第一过滤单元和真空泵上的第二过滤单元的共同作用下,能够避免粉尘气体堵塞真空泵而减少真空泵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的上料装置,第一过滤单元采用外滤式除尘袋,气流自下而上流动,小颗粒粘附在滤袋的外表面,采用反吹清灰装置吹落,而大颗粒直接落下,减少了滤袋的磨损,减小了第一过滤单元的负担,延长了清灰间隔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上料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上料装置涉及的第一过滤单元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进料斗、2-放料阀、3-第一锥桶、4-第一过滤单元、5-反吹清灰装置、6-真空泵、7-第二过滤单元、8-第二锥桶、9-检修口、10-气动阀、11-出料口、12-滤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上料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上料装置,包括进料斗1、放料阀2、第一锥桶3、第一过滤单元4、反吹清灰装置5、真空泵6、第二过滤单元7、第二锥桶8、检修口9、气动阀10、出料口11、滤袋12。具体地,进料斗1与第一锥桶3通过输料管固定连接,输料管的一端与进料斗1底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锥桶3的侧面连接。本技术的上料装置,物料进入第一锥桶3是以切线形式进入。进料斗1底部还设有常闭式放料阀2,用于检修和防止大颗粒物料的堵塞。优选地,输送管与第一锥桶3连接处位于第一锥桶的最大口径圆筒处,有利于保证反吸气流达到最小。第一锥桶3上方设有气囊空腔,气囊空腔顶部通过顶盖密封,气囊空腔内设有第一过滤单元4,第一过滤单元4的顶部固定于气囊空腔的顶部边缘;气囊空腔外部设有反吹清灰装置5,反吹清灰装置5的排气管位于气囊空腔内部,且该排气管位于第一过滤单元4的上方。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上料装置涉及的第一过滤单元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第一过滤单元4为袋式过滤器,优选为外滤式袋式过滤器,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斗(1)和第一锥桶(3);且,/n所述进料斗(1)和所述第一锥桶(3)之间通过输送管连接,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斗(1)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桶(3)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锥桶(3)上方设有气囊空腔,所述气囊空腔顶部通过顶盖密封,所述气囊空腔内设有第一过滤单元(4);/n所述气囊空腔通过管道与真空泵(6)连接,所述管道一端与所述气囊空腔的顶盖密封,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泵(6)上设置的第二过滤单元(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斗(1)和第一锥桶(3);且,
所述进料斗(1)和所述第一锥桶(3)之间通过输送管连接,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斗(1)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桶(3)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锥桶(3)上方设有气囊空腔,所述气囊空腔顶部通过顶盖密封,所述气囊空腔内设有第一过滤单元(4);
所述气囊空腔通过管道与真空泵(6)连接,所述管道一端与所述气囊空腔的顶盖密封,另一端与所述真空泵(6)上设置的第二过滤单元(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为袋式过滤器,其底部设有多个筒状结构的滤袋(12),其顶部为设有通孔的花板,并与所述滤袋(12)顶部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单元(4)的顶部固定于气囊空腔的顶部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袋(12)为拒水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柃高宏兴李胜岭翁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叶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