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客车前桥及其气囊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656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客车前桥及其气囊支座,气囊支座包括板状支座;气囊固定结构,位于板状支座的上板面,用于将气囊装配在气囊支座上;车轴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的下板面,用于实现气囊支座与车轴的连接;推力杆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朝前的一侧,用于将推力杆安装在板状支座上;稳定杆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上,用于将稳定杆安装在板状支座上;减振器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上,用于将减振器安装在板状支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气囊支座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气囊支座将气囊举升过高以使气囊占用一定的水平空间而导致的车内过道空间、放脚空间减小,乘客乘车体验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客车前桥及其气囊支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客车前桥及其气囊支座。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客车前桥的结构如图1所示,客车前桥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轴01,前轴0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轮毂;前轴上在靠近轮毂的位置处还布置有气囊支座02,气囊支座02上连接有气囊03。客车前桥装配完成后,还要在客车前桥的上方布置图中所示的地板05以及台阶06,台阶06布置在地板05的在车辆宽度的两侧,主要由沿竖直方向的立板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板相接而成,台阶06的最上方布置有供乘客乘坐的椅子,而台阶处形成了供乘员放脚的放脚空间04,乘客坐在椅子上时可以将脚放在台阶06上,位于相对两台阶06之间的地板05与台阶06形成了一个倒凸字形的过道空间,供上车的乘客从车前向车后移动。基于车内的放脚空间及过道空间,技术人员在布置气囊03及气囊支座02时,将气囊支座02及气囊03布置在了台阶06的下方,气囊支座02将其上的气囊03举升至高于地板01的位置。由于气囊03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较大,以这种结构布置时会在水平方向上占用较多的空间,台阶06上供乘客放脚的放脚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囊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板状支座;/n气囊固定结构,位于板状支座的上板面,用于将气囊装配在气囊支座上;/n车轴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的下板面,用于实现气囊支座与车轴的连接;/n推力杆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朝前的一侧,用于将推力杆安装在板状支座上;/n稳定杆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上,用于将稳定杆安装在板状支座上;/n减振器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上,用于将减振器安装在板状支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囊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状支座;
气囊固定结构,位于板状支座的上板面,用于将气囊装配在气囊支座上;
车轴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的下板面,用于实现气囊支座与车轴的连接;
推力杆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朝前的一侧,用于将推力杆安装在板状支座上;
稳定杆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上,用于将稳定杆安装在板状支座上;
减振器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上,用于将减振器安装在板状支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支座,其特征在于,推力杆安装结构、稳定杆安装结构及减振器安装结构的至少一个包括连接孔,连接孔用于可拆连接与对应部件铰接连接的铰接结构的铰接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支座,其特征在于,板状支座上设置有由板状支座延伸出的连接臂,所述连接孔设置在连接臂上,连接臂构成具有连接孔的安装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朝向板状支座的上方或下方翻折,连接孔沿连接臂翻折的部分的厚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支座,其特征在于,形成安装结构的连接臂有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两连接臂之间形成用于避让对应的铰接连接部件的避让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支座,其特征在于,稳定杆安装结构及减振器安装结构位于板状支座朝后的一侧,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丽丽刘飞胡伟孟汇王同祥牛晓耕惠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