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半式轮胎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361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半式轮胎模具,包括上模本体、上胎唇环、上卡盘座、上卡盘、下模本体、下胎唇环和下卡盘,还包括下卡盘座,下胎唇环截面呈L形,下胎唇环与下模本体嵌接并通过螺栓连接,二者接合面的截面呈L形;下卡盘座与下胎唇环嵌接,二者接合面的截面呈L形,下胎唇环与下卡盘座螺栓连接;下卡盘座的内径小于下模本体和下胎唇环的内径,下卡盘座的内侧向下延伸形成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下胎唇环之间形成间隙;下卡盘通过螺栓安装在下卡盘座上,下卡盘座的上端面靠外一侧向上凸起,与下卡盘外侧共同围成用于卡住硫化用胶囊边缘的空间。该结构降低了轮胎脱模难度,杜绝了溢胶现象的发生,解决了模具设计失误造成的二次修理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半式轮胎模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轮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半式轮胎模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全球ATV、UTV等运动型车辆热潮的蔓延,全球对ATV、UTV的轮胎需求越来越大。这类轮胎的特点是轮胎花纹块较孤立、花纹深度比较深、部分花纹覆盖到胎侧,以提高胎侧牵引性能。这类花纹的设计特点,增加了两半式轮胎模具硫化轮胎后脱模的难度。中国技术专利CN206306319U公开了一种分体式两半轮胎模具,参见图1,该分体式两半轮胎模具包括上半模1和下半模2,上半模1和下半模2之间围成制作轮胎的型腔3。上半模1包括上花纹圈11和上侧板12,下半模2包括下花纹圈21和下侧板22,其中,上花纹圈11与下花纹圈21形成胎冠花纹部分,上侧板12与下侧板22形成胎侧文字部分。下钢圈13和下夹盘14轴向嵌接并通过螺栓紧固,下侧板22和钢圈13嵌接。该结构可以同时分别对胎冠花纹部分和胎侧文字部分进行加工,工序协调方便,加工周期短,可缩短交货期。但是这种分体式两半轮胎模具易出现轮胎胎面花纹与胎侧花纹的错位问题,同时,模具长时间使用时花纹圈与侧板之间的缝隙也有出现胶料溢出的隐患,造成轮胎出现胶边、影响其外观的问题。两半式轮胎模具为上下两半式,胎面与胎侧花纹整体加工完成,可以避免出现轮胎胎面花纹与胎侧花纹的错位和出现胶边问题,但两半式模具因为只能横向开、合模具,ATV、UTV的轮胎硫化后轮胎脱模困难。成品轮胎脱模的难易程度受到轮胎花纹形状和深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花纹形状越复杂、花纹深度越深轮胎越不容易脱模。对于难以脱模的轮胎,通常在进行模具设计时可以通过调整胶囊卡盘与模具本体的分界面位置来降低轮胎脱模的难度,但是胶囊卡盘辅助脱模的效果越明显,越容易带来卡盘边缘与模具本体接触面溢胶的风险,溢胶产生的胶边会影响轮胎的外观。部分轮胎模具设计之初无法准确预估轮胎脱模的难易程度,因此不能合理地设计胶囊卡盘与模具本体的分界面。设计失误会导致模具在使用后因为出现溢胶或难以脱模的问题而造成二次修理工作,不仅降低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还增加了劳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脱膜和易于变更模具本体与胶囊卡盘分界面的两半式轮胎模具结构。为此,本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两半式轮胎模具,包括上模本体、上胎唇环、上卡盘座、上卡盘以及下模本体、下胎唇环和下卡盘,所述上模本体和下模本体之间围成制作轮胎的型腔,还包括一下卡盘座,所述下胎唇环的截面呈L形,下胎唇环与下模本体嵌接并通过螺栓连接,二者接合面的截面呈L形;所述下卡盘座与下胎唇环嵌接,二者接合面的截面呈L形,下胎唇环与下卡盘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卡盘座的内径小于所述下模本体和下胎唇环的内径,下卡盘座的内侧向下延伸形成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下胎唇环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下卡盘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下卡盘座上,下卡盘座的上端面靠外一侧向上凸起,与下卡盘的外侧共同围成用于卡住硫化用胶囊边缘的空间。其中,在所述下模本体上靠近其内孔处,沿圆周方向形成下沉空间,紧固所述下卡盘座与下胎唇环的螺栓的螺帽位于所述下沉空间内。其中,在所述下卡盘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紧固所述下卡盘和下卡盘座的螺栓安装在该第一通孔中并沉入第一通孔内。其中,在所述下模本体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紧固所述下模本体和下胎唇环的螺栓从下模本体的底部插入并沉入第二通孔内。本技术的轮胎模具结构,当轮胎难以脱模时,可以将下胎唇环和下卡盘座用螺栓固定,下胎唇环和下模本体之间的螺栓去掉,下胎唇环和下卡盘座共同作用,将轮胎从模具中顶出,降低了轮胎脱模的难度。当轮胎容易脱模时,可以将下胎唇环与下模本体用螺栓固定,下胎唇环和下卡盘座之间的螺栓去掉,让轮胎自然脱模,同时因为下卡盘座与轮胎无直接接触,杜绝了下胎唇环和下卡盘座分界面溢胶现象的发生。通过上述不同搭配,实现了灵活确定胶囊卡盘与模具本体分界面的功能,解决了模具设计失误造成的二次修理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轮胎模具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轮胎模具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30.下模本体30a.第二通孔30b.下沉空间31.下胎唇环32.下卡盘座32a.环形凸起33.下卡盘33a.第一通孔40.上模本体41.上胎唇环42.上卡盘座43.上卡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两半式轮胎模具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两半式轮胎模具包括上模本体40、上胎唇环41、上卡盘座42、上卡盘43以及下模本体30、下胎唇环31和下卡盘33,所述上模本体40和下模本体30之间围成制作轮胎的型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一下卡盘座32。参见图2,所述下胎唇环31的截面呈L形,下胎唇环31与下模本体30嵌接并通过螺栓连接,二者接合面的截面呈L形。所述下卡盘座32与下胎唇环31嵌接,二者接合面的截面呈L形,下胎唇环31与下卡盘座3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卡盘座32的内径小于所述下模本体30和下胎唇环31的内径,下卡盘座32的内侧向下延伸形成环形凸起32a,所述环形凸起32a与所述下胎唇环3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下卡盘33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下卡盘座32上,下卡盘座32的上端面靠外一侧向上凸起,与下卡盘33的外侧共同围成用于卡住硫化用胶囊边缘的空间。另外,在所述下模本体30上靠近其内孔处,沿圆周方向形成多个下沉空间30b,紧固所述下卡盘座32与下胎唇环31的螺栓的螺帽位于所述下沉空间30b内。在所述下卡盘33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一通孔33a,紧固所述下卡盘33和下卡盘座32的螺栓安装在该第一通孔中并沉入第一通孔内。在所述下模本体30上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30a,紧固所述下模本体和下胎唇环的螺栓从下模本体的底部插入并沉入第二通孔30a内。本技术中,上模本体40、上胎唇环41、上卡盘座42和上卡盘43的结构与图1所示现有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当轮胎难以脱模时,可以将下胎唇环31和下卡盘座32通过螺栓30b固定,将下胎唇环31和下模本体30之间的螺栓30a取下。下胎唇环31和下卡盘座32共同作用,随同硫化机中心机构一同运动,对轮胎胎圈部位施加外力,从而将轮胎从模具中顶出,降低了轮胎脱模的难度。当轮胎容易脱模时,可以将下胎唇环31与下模本体30用螺栓30a固定,下胎唇环31和下卡盘座32之间的螺栓30b取下,下卡盘座32随同硫化机中心机构一同运动时不会与轮胎接触和对轮胎施加外力作用,轮胎自然脱模。同时因为下卡盘座与轮胎无直接接触,杜绝了下胎唇环31和下卡盘座30分界面溢胶现象的发生。通过上述不同搭配,实现了灵活确定胶囊卡盘与模具本体分界面的功能,解决了模具设计失误造成的二次修理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半式轮胎模具,包括上模本体、上胎唇环、上卡盘座、上卡盘以及下模本体、下胎唇环和下卡盘,所述上模本体和下模本体之间围成制作轮胎的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下卡盘座,/n所述下胎唇环的截面呈L形,下胎唇环与下模本体嵌接并通过螺栓连接,二者接合面的截面呈L形;/n所述下卡盘座与下胎唇环嵌接,二者接合面的截面呈L形,下胎唇环与下卡盘座通过螺栓连接;/n所述下卡盘座的内径小于所述下模本体和下胎唇环的内径,下卡盘座的内侧向下延伸形成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下胎唇环之间形成间隙;/n所述下卡盘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下卡盘座上,下卡盘座的上端面靠外一侧向上凸起,与下卡盘的外侧共同围成用于卡住硫化用胶囊边缘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半式轮胎模具,包括上模本体、上胎唇环、上卡盘座、上卡盘以及下模本体、下胎唇环和下卡盘,所述上模本体和下模本体之间围成制作轮胎的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下卡盘座,
所述下胎唇环的截面呈L形,下胎唇环与下模本体嵌接并通过螺栓连接,二者接合面的截面呈L形;
所述下卡盘座与下胎唇环嵌接,二者接合面的截面呈L形,下胎唇环与下卡盘座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下卡盘座的内径小于所述下模本体和下胎唇环的内径,下卡盘座的内侧向下延伸形成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下胎唇环之间形成间隙;
所述下卡盘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下卡盘座上,下卡盘座的上端面靠外一侧向上凸起,与下卡盘的外侧共同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鹏刘川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万达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