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腿部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11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理腿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电源和控制器,底座上端设有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上端设有支架,支架前侧设有横板,横板上端竖向设置有三节式电动伸缩杆,三节式电动伸缩杆的前侧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上端设有坐板,坐板的一端与三节式电动伸缩杆的上端铰接;支架的前侧设置有壳体,壳体内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上端设有托板,托板上端设有腘窝支撑部,托板前端铰接有腿部支撑板,腿部支撑板远离托板一端的下部铰接有撑杆,撑杆远离腿部支撑板的一端铰接于壳体的上端外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坐下和起身时的腿部负重,避免对韧带造成二次损伤,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理腿部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康复器材,特别涉及一种护理腿部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事故或创伤引起的膝盖处韧带损伤后,需要通过手术将损伤的韧带接起来或者修复,并通过固定板将其固定以促使其愈合,恢复过程中,患者的膝盖会有紧绷感,不能充分向下弯曲,恢复不好就会影响以后走路,一般地,家属通过定期活动患者的膝关节,使其来回弯曲活动,以确保患者腿部韧带不会萎缩,这样操作需要家属每天多次进行活动,增大了患者家属的劳动强度。现有的腿部康复训练装置训练步骤通常为患者坐在椅子上,然后,将腿部放在训练装置上,腿部在训练装置的带动下进行弯曲训练;然而,韧带损伤的患者腿部都是比较孱弱的,患者在恢复训练前期无论是坐下还是站立起身都会比较困难,患者在训练完成后如果强行自行自行站立很可能对韧带造成二次损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理腿部康复训练装置,可以在训练完成后辅助患者起身站立,有效减轻患者坐下和起身时的腿部负重,避免对韧带造成二次损伤,安全性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护理腿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电源和控制器,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所述底座上端设有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上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前侧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上端竖向设置有三节式电动伸缩杆,所述控制器对所述三节式电动伸缩杆和升降驱动装置进行控制;所述三节式电动伸缩杆的前侧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端设有与所述底座平行的坐板,所述坐板的一端通过第一铰轴与三节式电动伸缩杆的上端铰接;当所述三节式电动伸缩杆伸长时,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坐板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支架的前侧于坐板下方设置有一下端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的壳体,所述壳体在外力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架,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上端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装置的上端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上端设有腘窝支撑部,所述托板前端铰接有腿部支撑板,所述腿部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腿部的绑带,所述腿部支撑板远离托板一端的下部铰接有撑杆,所述撑杆远离所述腿部支撑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外壁;当所述驱动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托板往复升降,当所述托板降至最低点时,所述腿部支撑板与所述底座趋近于平行、所述托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坐板的上端面平齐,当所述托板升至最高点时,所述腿部支撑板远离托板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腿部支撑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为30-60°。康复训练时,患者坐在坐板上,腘窝支撑部撑在患者双腿的腘窝位置处,将小腿通过绑带固定在腿部支撑板上,当然,小腿也可以不固定,在训练过程中让小腿自然下垂也可,启动驱动装置,腘窝支撑部在的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缓慢升降,患者腿部随其升降做腿部弯曲运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轴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铰轴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三节式电动伸缩杆的第一伸缩节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铰轴铰接,另一端铰接于坐板远离支架一端的下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端于坐板前侧设置有一组滑轨,所述滑轨朝远离所述支架的方向延伸,所述壳体下端设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通过定位螺栓与所述滑轨固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凸轮、传动杆和复位弹簧,所述壳体内设有上部装配腔和下部装配腔,所述下部装配腔内横向设置有一转轴,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凸轮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传动杆的下端依次穿过上部装配腔和下部装配腔并抵住所述凸轮的曲面侧,所述传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传动杆侧壁上设有限位环,当所述传动杆的下端抵住所述凸轮的近心侧时,所述限位环位于上部装配腔下部,所述上部装配腔内于限位环上方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传动杆外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杆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外杆和内杆,所述内杆通过外露于所述壳体的锁紧螺栓与外杆固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腘窝支撑部的上端间隔设置有两个半圆形的豁口。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液压杆,所述控制器对所述液压杆进行控制。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腿部支撑板的前端设有与其垂直的蹬板,所述蹬板靠近腿部支撑板的一端设有可从腿部支撑板的前部抽出的抽拉板,所述抽拉板通过限位螺栓与腿部支撑板固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端的前侧横向设置有扶手。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当患者需要坐下时,先通过控制器控制升降驱动装置升降,以将支架调节到合适高度,支架高度调节完毕后再通过控制器控制三节式电动伸缩杆升起,坐板的前端向下倾斜,当坐板倾斜到适当位置时,患者可将臀部靠在倾斜的坐板上,一手握住扶手,另一只手通过控制器控制三节式电动伸缩杆下降,当坐板趋近于水平时控制三节式电动伸缩杆停止下降,患者在坐下过程中,坐板和扶手为腿部分担了大部分的重量,患者腿部负重有效减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前期的训练效果。其二:当患者完成训练起身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三节式电动伸缩杆伸长,此过程中坐板后端升起、前端逐渐向下倾斜,可有效辅助患者站立起身,减轻了患者起身时的腿部负重,从而避免了二次拉伤,安全性好,实用性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滑轨的纵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电源;3、升降驱动装置;4、支架;41、扶手;42、控制器;5、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1、第一伸缩节;52、第二伸缩节;53、第一连接杆;54、第二连接杆;55、第三连接杆;56、横板;57、第一铰轴;58、第二铰轴;6、坐板;7、壳体;71、上部装配腔;72、下部装配腔;73、滑轨;74、滑块;75、定位螺栓;76、定位长槽;81、电机;82、凸轮;83、转轴;84、传动杆;841、外杆;842、内杆;843、锁紧螺栓;85、复位弹簧;86、限位环;9、托板;91、腘窝支撑部;92、软垫;93、豁口;94、腿部支撑板;95、绑带;96、蹬板;961、抽拉板;962、限位螺栓;97、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护理腿部康复训练装置,如图1-图5所示,包括底座1、电源2和控制器42,电源2与控制器42电连,底座1上端设有升降驱动装置3,升降驱动装置3上端设有支架4,支架4前侧设有横板56,横板56上端竖向设置有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控制器42对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和升降驱动装置3进行控制;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的前侧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上端设有与底座1平行的坐板6,坐板6的一端通过第一铰轴57与三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理腿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电源(2)和控制器(42),所述电源(2)与所述控制器(42)电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设有升降驱动装置(3),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上端设有支架(4),所述支架(4)前侧设有横板(56),所述横板(56)上端竖向设置有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所述控制器(42)对所述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和升降驱动装置(3)进行控制;所述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的前侧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端设有与所述底座(1)平行的坐板(6),所述坐板(6)的一端通过第一铰轴(57)与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的上端铰接;当所述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伸长时,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坐板(6)远离所述支架(4)的一端向下倾斜;/n所述支架(4)的前侧于坐板(6)下方设置有一下端与所述底座(1)滑动配合的壳体(7),所述壳体(7)在外力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架(4),所述壳体(7)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上端外露于所述壳体(7);所述驱动装置的上端设有托板(9),所述托板(9)上端设有腘窝支撑部(91),所述托板(9)前端铰接有腿部支撑板(94),所述腿部支撑板(94)上设有用于固定腿部的绑带(95),所述腿部支撑板(94)远离托板(9)一端的下部铰接有撑杆(97),所述撑杆(97)远离所述腿部支撑板(94)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壳体(7)的上端外壁;当所述驱动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托板(9)往复升降,当所述托板(9)降至最低点时,所述腿部支撑板(94)与所述底座(1)趋近于平行、所述托板(9)的上端面与所述坐板(6)的上端面平齐,当所述托板(9)升至最高点时,所述腿部支撑板(94)远离托板(9)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腿部支撑板(94)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夹角为30-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腿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电源(2)和控制器(42),所述电源(2)与所述控制器(42)电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设有升降驱动装置(3),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上端设有支架(4),所述支架(4)前侧设有横板(56),所述横板(56)上端竖向设置有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所述控制器(42)对所述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和升降驱动装置(3)进行控制;所述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的前侧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端设有与所述底座(1)平行的坐板(6),所述坐板(6)的一端通过第一铰轴(57)与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的上端铰接;当所述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伸长时,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坐板(6)远离所述支架(4)的一端向下倾斜;
所述支架(4)的前侧于坐板(6)下方设置有一下端与所述底座(1)滑动配合的壳体(7),所述壳体(7)在外力驱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架(4),所述壳体(7)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上端外露于所述壳体(7);所述驱动装置的上端设有托板(9),所述托板(9)上端设有腘窝支撑部(91),所述托板(9)前端铰接有腿部支撑板(94),所述腿部支撑板(94)上设有用于固定腿部的绑带(95),所述腿部支撑板(94)远离托板(9)一端的下部铰接有撑杆(97),所述撑杆(97)远离所述腿部支撑板(94)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壳体(7)的上端外壁;当所述驱动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托板(9)往复升降,当所述托板(9)降至最低点时,所述腿部支撑板(94)与所述底座(1)趋近于平行、所述托板(9)的上端面与所述坐板(6)的上端面平齐,当所述托板(9)升至最高点时,所述腿部支撑板(94)远离托板(9)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腿部支撑板(94)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夹角为3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腿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53)、第二连接杆(54)和第三连接杆(55),所述第一连接杆(5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轴(57)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铰轴(58)与第二连接杆(54)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4)的另一端与三节式电动伸缩杆(5)的第一伸缩节(51)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55)的一端与第二铰轴(58)铰接,另一端铰接于坐板(6)远离支架(4)一端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玲周红沈韵涵代莉丁湘王丽丽段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