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11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该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训练模组,支撑架用于与外部支撑相连,训练模组为两个,两个训练模组分别连接在支撑架上且两个训练模组间隔分布,每个训练模组包括活动组件、力传感组件和踏板组件,活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套管和推杆,套管套设在推杆上,驱动件能够驱动推杆在套管内滑动,力传感组件连接在推杆的自由端,踏板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力传感器的远离推杆的一端。该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能够较为直观的反应恢复训练过程中使用者受到的阻力的大小,从而实现针对性恢复训练。此外,该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大多数下肢辅助训练装置在辅助训练的过程中不能直观的反应在恢复训练的过程中使用者受到的阻力大小,从而使得现有的下肢辅助训练装置的适用范围较小,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少数能够监测使用者受到的阻力的下肢辅助训练转装置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该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能够较为直观的反应恢复训练过程中使用者受到的阻力的大小,从而实现针对性恢复训练。此外,该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与外部支撑相连;训练模组,所述训练模组为两个,两个所述训练模组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两个所述训练模组间隔分布,每个所述训练模组包括: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套管和推杆,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推杆上,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推杆在所述套管内滑动;力传感组件,所述力传感组件连接在所述推杆的自由端;踏板组件,所述踏板组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力传感器的远离所述推杆的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力传感组件包括:力传感器;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推杆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力传感器的一端相连;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可转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力传感器的另一端相连。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力传感组件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力传感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筒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踏板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力传感器远离所述推杆的一端;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支撑板上。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脚踏板均为U型板,所述脚踏板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训练模组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穿设在所述套管上且与所述支撑架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训练模组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设在所述踏板组件上。本技术实施例的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由于在踏板组件和活动组件之间的力传感组件,活动组件设有驱动推杆运动的驱动件,既能够实现实时监控使用者受到的阻力,又能调整使用者受到的组件实现针对性恢复训练,还简化了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的结构,降低了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的生产成本。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的力传感组件与踏板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的力传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架;2、训练模组;21、活动组件;211、驱动件;212、套管;213、推杆;22、力传感组件;221、力传感器;222、第一连接件;223、第二连接件;224、第一套筒;225、第二套筒;23、踏板组件;231、支撑板;232、脚踏板;24、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的结构。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1和训练模组2,支撑架1用于与外部支撑相连,训练模组2为两个,两个训练模组2分别连接在支撑架1上且两个训练模组2间隔分布,每个训练模组2包括活动组件21、力传感组件22和踏板组件23,活动组件21包括驱动件211、套管212和推杆213,套管212套设在推杆213上,驱动件211能够驱动推杆213在套管212内滑动,力传感组件22连接在推杆213的自由端,踏板组件23可转动地连接在力传感器221的远离推杆213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脚踩在的踏板组件23上,使用者可以用力伸腿以使推杆213缩入套管212内,套管212和踏板组件23之间设有力传感器221,力传感器221能够实时检测使用者对踏板组件23的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用者对踏板组件23的推力就是使用者受到的阻力。由此,实现了在恢复训练过程中使用者受到的阻力可以实时监控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推杆213的另一端与驱动件211相连,因此在实际恢复训练过程中,可以调整驱动件211的输出扭矩从而使得推杆213对使用者的阻力发生变化,这样既可根据实际恢复训练的需要调整推杆213对使用者阻力大小,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恢复训练。此外,本实施例的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采用一个夹设在踏板组件23和活动组件21之间的力传感组件22就实现了针对性恢复训练以及实时监控使用者受到的阻力的功能,简化了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的结构,降低了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的生产成本。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的腿部完全伸开时,驱动件211即可驱动推杆213伸出,这样使用者的腿部即可在推杆213的反推作用下由伸开状态回到弯曲状态,这样能够实现使用者的主动伸展被动弯曲的训练方式。当然,在有的实施例中,当使用者的腿部完全伸开时,使用者也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再次弯曲腿部,从而带动推杆213伸出套管212,在此种情况下驱动件211驱动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用于与外部支撑相连;/n训练模组(2),所述训练模组(2)为两个,两个所述训练模组(2)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上且两个所述训练模组(2)间隔分布,每个所述训练模组(2)包括:/n活动组件(21),所述活动组件(21)包括驱动件(211)、套管(212)和推杆(213),所述套管(212)套设在所述推杆(213)上,所述驱动件(211)能够驱动所述推杆(213)在所述套管(212)内滑动;/n力传感组件(22),所述力传感组件(22)连接在所述推杆(213)的自由端,所述力传感组件(22)包括力传感器(221);/n踏板组件(23),所述踏板组件(23)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力传感器(221)的远离所述推杆(213)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用于与外部支撑相连;
训练模组(2),所述训练模组(2)为两个,两个所述训练模组(2)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架(1)上且两个所述训练模组(2)间隔分布,每个所述训练模组(2)包括:
活动组件(21),所述活动组件(21)包括驱动件(211)、套管(212)和推杆(213),所述套管(212)套设在所述推杆(213)上,所述驱动件(211)能够驱动所述推杆(213)在所述套管(212)内滑动;
力传感组件(22),所述力传感组件(22)连接在所述推杆(213)的自由端,所述力传感组件(22)包括力传感器(221);
踏板组件(23),所述踏板组件(23)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力传感器(221)的远离所述推杆(213)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组件(22)包括:
第一连接件(222),所述第一连接件(222)的一端与所述推杆(21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力传感器(221)的一端相连;
第二连接件(223),所述第二连接件(223)的一端与所述踏板组件(23)可转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力传感器(221)的另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肌力辅助训练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超王同王玉龙王春宝查甫兵龙建军朱晓龙万力刘芳周静山林林黄美玲陈妙玲黄宇涛骆伟翁红云李伟豪陈媛薛凯文曲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