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穿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038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穿刺装置,包括穿刺装置与主控电脑,其特征在于,穿刺装置包括针筒以及穿刺针,穿刺针套接于针筒顶部,穿刺针的针头处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穿刺针的针尾处设有第三开口、圆柱形凸起,穿刺针内部设有数据线管道与注入管道,所述第一开口与数据线管道、第三开口依次相连通,第二开口与注入管道,第一开口处内嵌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数据线相连,数据线依次从数据线管道、第三开口、穿刺针的针筒处穿出后与主控电脑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的穿刺效率以及穿刺精度,可有效的减少患者痛苦,同时还有效的降低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穿刺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化穿刺装置。
技术介绍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性和准确性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能够早期发现肝、脾、胰、肾等实质脏器的病变,在引导介入性治疗和血管穿刺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超声被誉为“看得见的听诊器”,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目前在超声波引导的穿刺技术中,通常往往是先用超声机器的探头在体表相应的位置进行检查,找到拟穿刺的目标后在皮肤表面进行标记,然后通过医用注射器将穿刺针刺入患者病灶处,但是在穿刺时由于无法实时获取穿刺针位置,往往需要反复穿刺以找准病灶,同时在穿刺过程中,通常由医生手持医用注射器进行操作,在多次穿刺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无法保证穿刺精度,会出现穿刺过深的情况,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穿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视化穿刺装置,包括穿刺装置与主控电脑,所述穿刺装置包括针筒以及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套接于针筒顶部,所述穿刺针的针头处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穿刺针的针尾处设有第三开口、圆柱形凸起,所述穿刺针内部设有数据线管道与注入管道,所述第一开口与数据线管道、第三开口依次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注入管道、圆柱形凸起依次相连通,所述圆柱形凸起与输液管相连通,所述输液管穿过穿刺针的针筒后与调节阀、药剂储液瓶依次相连,所述第一开口处内嵌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数据线相连,所述数据线依次从数据线管道、第三开口、穿刺针的针筒处穿出后与主控电脑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设在靠近针尖部位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第二开口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数据线末端设有数据线接口,所述数据线接口用于与主控电脑的接口相连。优选的,所述调节阀为手动调节阀。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处覆盖有玻璃或树脂组成的平面挡片。优选的,所述针筒内部设有一空腔,所述输液管以及数据线均从空腔中穿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视化穿刺装置,在穿刺时,医生能通过位于穿刺针的针头上的摄像头直观的查看穿刺处的内部结构以及病变,缩短了穿刺时间,减少患者的损伤,大大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穿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中,1-针筒,2-穿刺针,3-针尖,4-圆柱形凸起,5-数据线管道,6-注入管道,7-数据线,8-输液管,9-调节阀,10-药剂储液瓶,11-第二开口,12-第一开口,13-平面挡片,14-摄像头,15-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2,一种可视化穿刺装置,包括穿刺装置与主控电脑,所述穿刺装置包括针筒1以及穿刺针2,所述穿刺针2套接于针筒1顶部,所述穿刺针2的针头处设有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1,所述穿刺针2的针尾处设有第三开口22、圆柱形凸起4,所述穿刺针2内部设有数据线管道5与注入管道6,所述第一开口12与数据线管道5、第三开口22依次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11与注入管道6、圆柱形凸起4依次相连通,所述圆柱形凸起4与输液管8相连通,所述输液管8穿过穿刺针2的针筒1后与调节阀9、药剂储液瓶10依次相连,所述第一开口12处内嵌有摄像头14,所述摄像头14与数据线7相连,所述数据线7依次穿过数据线管道5、第三开口22、穿刺针2的针筒1后与主控电脑相连。穿刺针2的针头上靠近针尖3侧壁的位置上设有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11,上述位置能避免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11对穿刺过程产生影响,保证穿刺的顺利进行。所述第一开口12与数据线管道5、第三开口22依次相连通,在第一开口12内部嵌有摄像头14,摄像头14与数据线7相连,数据线7依次从数据线管道5、第三开口22、穿刺针2的针筒1穿出,同时在数据线7穿出端上设有数据线接口,将该数据接口21与主控电脑相连,即可将摄像头14的数据传递至主控电脑中,数据接口21的设计可使摄像头14匹配不同型号的主控电脑,通过数据线7及数据接口21,能将将穿刺针2针头位置所见图像直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能帮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判断穿刺针2进入的位置。所述第二开口11与注入管道6、圆柱形凸起4依次相连通,圆柱形凸起4与输液管8相连,而输液管8穿过针筒1与调节阀9、药剂储液瓶10依次相连,在调节阀9的作用下,药剂被从药剂储液瓶10中抽出,沿输液管8、注入管道6、第二开口11注入腹腔。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阀9为医用手动调节阀9,上述调节阀9为市面常用装置,不属于本技术的改进范围,医生可手动控制该调节阀9开始/停止抽取药剂储液瓶10中的药剂。具体的,所述针筒1内部设有一空腔15,特别的,注入管道6接入空腔15一侧,并从另一侧穿出,所述数据线7从空腔15中穿过。具体的,第一开口12设置于第二开口11处的正下方,通过第一开口12设置的摄像头14,可监控第二开口11处的药剂注射情况。具体的,在第一开口12处还覆盖有玻璃或树脂组成的平面挡片13,平面挡片13可在穿刺过程中可对摄像头14进行保护,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防菌作用。具体的,穿刺针2的针管的管体采用空心钢制结构,内部呈空心状态,能使整个穿刺针2硬度更强,不容易扭曲变型,在穿刺针2的针管底部套接于针筒1中,医生可握持针筒1进而使用穿刺针2进行穿刺。工作原理为:患者手术前进行CT扫描,根据患者肿瘤的位置依据垂直就近的原则确定进针部位。医生握持针筒1将穿刺针2刺入直至针尖3位置达到肿瘤上方或者肿瘤旁边内脏层胸膜下,在穿刺过程中,针尖3上的摄像头14可将穿刺针2前端位置所见图像直接在主控电脑上显示出来,医生可直观的了解到穿刺处的状况,同时医生还可使用医用手动调节阀9抽取药剂储液瓶10中的药剂,并将药剂沿输液管8、注入管道6、第二开口11注入穿刺处进行治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化穿刺装置,包括穿刺装置与主控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装置包括针筒以及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套接于针筒顶部,所述穿刺针的针头处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穿刺针的针尾处设有第三开口、圆柱形凸起,所述穿刺针内部设有数据线管道与注入管道,所述第一开口与数据线管道、第三开口依次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注入管道、圆柱形凸起依次相连通,所述圆柱形凸起与输液管相连通,所述输液管穿过穿刺针的针筒后与调节阀、药剂储液瓶依次相连,所述第一开口处内嵌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数据线相连,所述数据线依次从数据线管道、第三开口、穿刺针的针筒处穿出后与主控电脑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穿刺装置,包括穿刺装置与主控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装置包括针筒以及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套接于针筒顶部,所述穿刺针的针头处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所述穿刺针的针尾处设有第三开口、圆柱形凸起,所述穿刺针内部设有数据线管道与注入管道,所述第一开口与数据线管道、第三开口依次相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注入管道、圆柱形凸起依次相连通,所述圆柱形凸起与输液管相连通,所述输液管穿过穿刺针的针筒后与调节阀、药剂储液瓶依次相连,所述第一开口处内嵌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数据线相连,所述数据线依次从数据线管道、第三开口、穿刺针的针筒处穿出后与主控电脑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穿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战跃福吴烨华王若凝尤明许冬明陈建强关莹王松海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