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螺旋形穿刺套管针,包括筒柱、支杆和套筒,所述支杆设于所述筒柱的顶部,所述套筒设于所述支杆的上方,所述支杆与所述套筒螺纹连接,所述筒柱的表面设有螺旋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套有螺旋形并且具有弹性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内设有与之端部相连并且具有弹性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设有粘附层,所述第二套管内设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上设有用于进气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设有与之相连通的气囊,所述伸缩杆设于所述筒柱的顶部,所述伸缩杆上设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套管相连,本装置能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对病理组织的提取量,并且避免多次穿刺人体所带来的创口较多。
Spiral puncture tro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形穿刺套管针
本技术属于医用装置领域,涉及螺旋形穿刺套管针。
技术介绍
在穿刺诊疗的过程中,需要对人体进行组织提取,从而通过提取的组织来对疾病进行相应地判断,而现有的穿刺针大部分都是直线型,当需要提取较多的组织时,需要多次插入人体,从而导致人体表面的创口数量过多,影响了病人后续的恢复,而且也不能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调节组织的提取量,局限性较大,并不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对病理组织的提取量,并且避免多次穿刺人体所带来的创口较多的螺旋形穿刺套管针。本技术的螺旋形穿刺套管针,包括筒柱、支杆和套筒,所述支杆设于所述筒柱的顶部,所述套筒设于所述支杆的上方,所述套筒套在所述支杆外部,所述筒柱的表面设有螺旋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套有螺旋形并且具有弹性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内设有与之端部相连并且具有弹性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设有粘附层,所述第二套管内设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上设有用于进气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设有与之相连通的气囊,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套管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筒柱的外周设有若干截面呈T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底座。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与所述筒柱的底部均设有所述粘附层。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顶部设有板,所述板的外周设有防滑层。进一步的,所述筒柱的表面设有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套管脱离所述凹槽。进一步的,所述板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方设有壳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穿过所述壳体,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上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过所述壳体,所述输气管缠绕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壳体上设有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输气管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泵和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充气泵通过导线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把所述筒柱贴合住皮肤表面时,然后转动所述套筒,当所述支杆和套筒之间逐渐相重合时,所述第一固定杆会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杆转动,故所述第二固定杆会使所述第一套管转动,由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向筒柱靠近,因此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套管的底端在所述穿刺针穿入皮肤后逐渐深入至待取组织的深处,当需要取较多的组织时,通过对所述气囊充气,使得所述气囊能够膨胀至一定的大小,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径能够在所述气囊的作用下扩大,当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径扩大后,能够使得所述粘附层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相粘合,然后通过抽出所述输气管,使得所述气囊能够将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径进行全面的扩大,因此大大提高了单次穿刺所能够采集的病理组织的数量,确保所述第二套管能够提取足量的病理组织,因此后续检测能够得到较多的样本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而且通过所述粘附层将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粘合在一起,避免了所述气囊在移动时由于第二套管的管径恢复所带来的取样效果较差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螺旋形穿刺套管针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螺旋形穿刺套管针的第一套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螺旋形穿刺套管针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螺旋形穿刺套管针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筒柱,2为支杆,3为套筒,4为凹槽,5为第一套管,6为第二套管,7为粘附层,8为穿刺针,9为输气管,10为气囊,11为第一固定杆,12为第二固定杆,13为支撑板,14为底座,15为板,16为防滑层,17为限位块,18为第一连接杆,19为壳体,20为第一锥齿轮,21为第二锥齿轮,22为第二连接杆,23为充气泵,24为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的螺旋形穿刺套管针,包括筒柱1、支杆2和套筒3,所述支杆2设于所述筒柱1的顶部,所述套筒3设于所述支杆2的上方,所述套筒3套在所述支杆2外部,所述筒柱1的表面设有螺旋形的凹槽4,所述凹槽4内套有螺旋形并且具有弹性的第一套管5,所述第一套管5内设有与之端部相连并且具有弹性的第二套管6,所述第二套管6的外壁设有粘附层7,所述第二套管6内设有穿刺针8,所述穿刺针8上设有用于进气的输气管9,所述输气管9上设有与之相连通的气囊10,所述套筒3上设有第一固定杆11,所述第一固定杆11上设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二固定杆12与所述第一套管5相连,当把所述筒柱1贴合住皮肤表面时,然后转动所述套筒3,当所述支杆2和套筒3之间逐渐相重合时,所述第一固定杆11会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杆12转动,故所述第二固定杆12会使所述第一套管5转动,由于所述第二固定杆12在转动的过程中会逐渐向筒柱1靠近,因此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套管5的底端在所述穿刺针8穿入皮肤后逐渐深入至待取组织的深处,当需要取较多的组织时,通过对所述气囊10充气,使得所述气囊10能够膨胀至一定的大小,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套管6的内径能够在所述气囊10的作用下扩大,当所述第二套管6的内径扩大后,能够使得所述粘附层7与所述第一套管5的内壁相粘合,然后通过抽出所述输气管9,使得所述气囊10能够将所述第二套管6的内径进行全面的扩大,因此大大提高了单次穿刺所能够采集的病理组织的数量,确保所述第二套管6能够提取足量的病理组织,因此后续检测能够得到较多的样本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而且通过所述粘附层7将所述第一套管5和第二套管6粘合在一起,避免了所述气囊10在移动时由于第二套管6的管径恢复所带来的取样效果较差的问题。具体的,所述筒柱1的外周设有若干截面呈T形的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底部设有底座14,通过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底座14之间的配合作用,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稳定性好,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避免操作时出现移位现象而导致创口被撕裂。具体的,所述底座14与所述筒柱1的底部均设有所述粘附层7,通过所述粘附层7的作用,能够提高所述底座14与所述筒柱1与人体皮肤之间的贴合程度,确保本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具体的,所述套筒3的顶部设有板15,所述板15的外周设有防滑层16,通过所述板15与所述防滑层16之间的配合作用,能够确保本装置更加方便旋拧。具体的,所述筒柱1的表面设有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套管5脱离所述凹槽4,通过所述限位块的作用,能够确保所述第一套管5在工作时不脱离所述凹槽4形成的轨迹,确保本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实施例二参见图3至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螺旋形穿刺套管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筒柱、支杆和套筒,所述支杆设于所述筒柱的顶部,所述套筒设于所述支杆的上方,所述套筒套在所述支杆外部,所述筒柱的表面设有螺旋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套有螺旋形并且具有弹性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内设有与之端部相连并且具有弹性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设有粘附层,所述第二套管内设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上设有用于进气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设有与之相连通的气囊,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套管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螺旋形穿刺套管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筒柱、支杆和套筒,所述支杆设于所述筒柱的顶部,所述套筒设于所述支杆的上方,所述套筒套在所述支杆外部,所述筒柱的表面设有螺旋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套有螺旋形并且具有弹性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内设有与之端部相连并且具有弹性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设有粘附层,所述第二套管内设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上设有用于进气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设有与之相连通的气囊,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套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形穿刺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柱的外周设有若干截面呈T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形穿刺套管针,其特征在于,底座与所述筒柱的底部均设有所述粘附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战跃福,吴烨华,韦勇,陈建强,关莹,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