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2829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1:10
车辆用驱动装置(1)具备:旋转电机(MG);转子支承部件(3);相对于转子(Ro)配置在径向(R)的内侧(R1)且配置于在沿径向(R)的径向观察时与转子(Ro)重叠的位置的摩擦卡合装置(CL);以及将转子支承部件(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摩擦卡合装置(CL)具有在轴向(L)上排列配置的第一卡合装置(CL1)和第二卡合装置(CL2),第一卡合装置(CL1)的第一活塞部(621)与第二卡合装置(CL2)的第二活塞部(721)隔着第一摩擦部件(61)和第二摩擦部件(71)而在轴向(L)的两侧(L1,L2)分开配置,第一轴承(51)配置于在径向观察时与第一活塞部(621)重叠的位置,第二轴承(52)配置于在径向观察时与第二活塞部(721)重叠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该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旋转电机,其具有定子、和相对于定子配置在径向的内侧的转子,旋转电机作为车轮的驱动力源发挥功能;转子支承部件,其支承转子;旋转传感器,其检测转子的旋转;以及摩擦卡合装置,其相对于转子配置在径向的内侧,且配置于在径向观察时与转子重叠的位置。
技术介绍
这种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以下,在该
技术介绍
栏的说明中,将专利文献1中的附图标记在括号内引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驱动装置(1)具备:旋转电机(MG),其具有定子(St)、和相对于定子(St)配置在径向(R)的内侧的转子(Ro),旋转电机(MG)作为车轮(W)的驱动力源发挥功能;转子支承部件(30),其支承转子(Ro);旋转传感器(18),其检测转子(Ro)的旋转;以及摩擦卡合装置(CL1、CL2),其相对于转子(Ro)配置在径向(R)的内侧,且配置于在沿径向(R)的径向观察时与转子(Ro)重叠的位置。另外,定子(St)具有定子铁芯和线圈,线圈以形成从定子铁芯向轴向(L)的两侧突出的线圈末端部(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具备:/n旋转电机,其具有定子、和配置于相对于所述定子在径向的内侧的转子,所述旋转电机作为车轮的驱动力源发挥功能;/n转子支承部件,其支承所述转子;以及/n摩擦卡合装置,其相对于所述转子配置在所述径向的内侧,且配置于在沿所述径向的径向观察时与所述转子重叠的位置,/n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还具备将所述转子支承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n所述摩擦卡合装置具有在轴向上排列配置的第一卡合装置和第二卡合装置,/n所述第一卡合装置具有第一摩擦部件、和将所述第一摩擦部件沿所述轴向按压的第一活塞部,/n所述第二卡合装置具有第二摩擦部件、和将所述第二摩擦部件沿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8 JP 2018-061483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具备:
旋转电机,其具有定子、和配置于相对于所述定子在径向的内侧的转子,所述旋转电机作为车轮的驱动力源发挥功能;
转子支承部件,其支承所述转子;以及
摩擦卡合装置,其相对于所述转子配置在所述径向的内侧,且配置于在沿所述径向的径向观察时与所述转子重叠的位置,
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还具备将所述转子支承部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所述摩擦卡合装置具有在轴向上排列配置的第一卡合装置和第二卡合装置,
所述第一卡合装置具有第一摩擦部件、和将所述第一摩擦部件沿所述轴向按压的第一活塞部,
所述第二卡合装置具有第二摩擦部件、和将所述第二摩擦部件沿所述轴向按压的第二活塞部,
所述第一活塞部与所述第二活塞部隔着所述第一摩擦部件和所述第二摩擦部件而在所述轴向的两侧分开配置,
所述第一轴承配置于在所述径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活塞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第二轴承配置于在所述径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活塞部重叠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轴承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塞部配置在所述径向的外侧,
所述第二轴承相对于所述第二活塞部配置在所述径向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还具备:
输入轴,其与不同于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力源驱动连结;和
第三轴承,其将所述输入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所述第三轴承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塞部配置在所述径向的内侧,且配置于在所述径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活塞部重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
还具备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的旋转传感器,
所述旋转传感器相对于所述第二活塞部配置在所述径向的外侧,且配置于在所述径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二活塞部重叠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转子支承部件具有:
筒状部,其形成为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筒状;和
径向延伸部,其从所述筒状部向所述径向的内侧延伸,
在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安装有所述转子,
所述第一轴承将所述筒状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所述第二轴承将所述径向延伸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径向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活塞部,配置于所述轴向上的与所述第二摩擦部件的一侧相反侧,
在所述径向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之间,形成有供给所述第二活塞部的工作用的油的第二工作油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径向延伸部具有在所述径向的一部分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区域亦即轴向延伸区域,
在相对于所述轴向延伸区域在所述径向的内侧,且是在所述径向观察时与所述轴向延伸区域重叠的位置,配置有所述第二工作油室,
在相对于所述轴向延伸区域在所述径向的外侧,且是在所述径向观察时与所述轴向延伸区域重叠的位置,配置有检测所述转子的旋转的旋转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
还具备油室形成部件,其相对于与不同于所述旋转电机的驱动力源驱动连结的输入轴,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延伸,
所述油室形成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活塞部,配置于所述轴向上的与所述第一摩擦部件的一侧相反侧,
在所述油室形成部件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之间,形成有供给所述第一活塞部的工作用的油的第一工作油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活塞部比所述油室形成部件向所述径向的外侧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油室形成部件配置于在所述径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轴承重叠的位置。


1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具备:
作为车轮的驱动力源发挥功能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具有定子、和相对于所述定子配置在径向的内侧的转子;
转子支承部件,其支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表贤司森田桂史玉林健太石山浩司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