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166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9:07
本公开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该系统包括顺次连通布置的接触氧化池、混凝剂反应池、助凝剂反应池及沉淀池,还包括纳米气泡机;接触氧化池用于接入污水,沉淀池的上部设有排水口,沉淀池的排水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沉淀池的排水口还与纳米气泡机的进水口连通,纳米气泡机的出水口与接触氧化池连通,纳米气泡机的出水口还与外界环境连通;在系统前端增加接触氧化池,预先对污水进行生物反应处理,有效的去除部分污物;在系统末端设置纳米气泡机,为接触氧化池提供氧气使其对污水进行高效的生物反应处理,同时为排至外界环境的净水增氧,使得水体本身能进行有效的生物反应,对水体进行净化和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
本公开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工农业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地加快,我国水环境形势日趋严峻,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用水问题。节约用水、水环境治理及废水处理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污水处理设备也逐渐在污水处理中得到普及和应用。目前的污水处理设备虽然可采用化学沉淀及混凝沉淀工艺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污物,但仍无法有效的完成污水中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去除。所以,亟需开发一种有效的污水修复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对水体进行净化和修复。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包括顺次连通布置的接触氧化池、混凝剂反应池、助凝剂反应池及沉淀池,还包括纳米气泡机;所述接触氧化池用于接入污水,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沉淀池的排水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沉淀池的排水口还与所述纳米气泡机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纳米气泡机的出水口与所述接触氧化池连通,所述纳米气泡机的出水口还与外界环境连通。可选的,还包括混凝剂添加装置,所述混凝剂添加装置包括第一混合池、第一搅拌机、第一加药泵、第一加药阀及第一安全阀,所述第一搅拌机布置于所述第一混合池内,所述第一加药泵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混合池连通,所述第一加药泵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一加药阀与所述混凝剂反应池连通,所述第一加药泵的出口还通过所述第一安全阀与所述第一混合池连通。可选的,还包括助凝剂添加装置,所述助凝剂添加装置包括第二混合池、第二搅拌机、第二加药泵、第二加药阀及第二安全阀,所述第二搅拌机布置于所述第二混合池内,所述第二加药泵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混合池连通,所述第二加药泵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加药阀与所述助凝剂反应池连通,所述第二加药泵的出口还通过所述第二安全阀与所述第二混合池连通。可选的,还包括回流污泥泵,所述沉淀池的下部通过所述回流污泥泵与所述混凝剂反应池连通。可选的,还包括剩余污泥泵与污泥处理装置,所述沉淀池的下部通过所述剩余污泥泵与所述污泥处理装置连通。可选的,还包括备用助凝剂添加装置,所述备用助凝剂添加装置包括第三混合池、第三搅拌机、第三加药泵、第三加药阀及第三安全阀,所述第三搅拌机布置于所述第三混合池内,所述第三加药泵的进口与所述第三混合池连通,所述第三加药泵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加药阀与所述污泥处理装置连通,所述第三加药泵的出口还通过所述第三安全阀与所述第三混合池连通。可选的,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前端设置有初沉池,所述初沉池的上段设置有进水网笼。可选的,还包括污水提升泵,所述污水提升泵的进口和出口对应与污水源和所述进水网笼连通。可选的,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沉淀池的底壁间隔布置,所述隔板将所述沉淀池分隔为缓冲区与聚沉区,所述缓冲区的上部与所述助凝剂反应池连通,所述聚沉区的上部设置有斜管,所述沉淀池的下部呈倒锥形状,且所述沉淀池的下部设置有刮泥机。可选的,所述混凝剂反应池和所述助凝剂反应池之间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与所述混凝剂反应池和所述助凝剂反应池的底壁间隔布置,所述混凝剂反应池和/或所述助凝剂反应池中通有成核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在系统前端增加接触氧化池,预先对污水进行生物反应处理,有效的去除部分污物;2、设置混凝剂反应池和助凝剂反应池对污物进行混凝聚集处理,有效的去除悬浮物和有机物;3、在系统末端设置纳米气泡机,为接触氧化池提供氧气使其对污水进行高效的生物反应处理,同时为排至外界环境的净水增氧,使得水体本身能进行有效的生物反应;4、将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结合进行污水处理,去除污水中90%以上的悬浮物、60%以上的COD、BOD及90%以上的磷,对水体进行净化和修复。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混凝剂添加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沉淀池的示意图。其中,1、接触氧化池;2、混凝剂反应池;3、助凝剂反应池;4、沉淀池;41、缓冲区;42、聚沉区;43、隔板;44、斜管;45、刮泥机;5、纳米气泡机;6、混凝剂添加装置;61、第一混合池;62、第一搅拌机;63、第一加药泵;64、第一加药阀;65、第一安全阀;7、助凝剂添加装置;71、第二混合池;72、第二搅拌机;73、第二加药泵;74、第二加药阀;75、第二安全阀;8、回流污泥泵;9、剩余污泥泵;10、污泥处理装置;11、备用助凝剂添加装置;111、第三混合池;112、第三混合池;113、第三加药泵;114、第三加药阀;115、第三安全阀;12、初沉池;13、进水网笼;14、污水提升泵;15、折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的一种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包括顺次连通布置的接触氧化池1、混凝剂反应池2、助凝剂反应池3及沉淀池4,还包括纳米气泡机5;接触氧化池1用于接入污水,沉淀池4的上部设有排水口,沉淀池4的排水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沉淀池4的排水口还与纳米气泡机5的进水口连通,纳米气泡机5的出水口与接触氧化池1连通,纳米气泡机5的出水口还与外界环境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系统前端设置接触氧化池1用于预先对污水进行生物处理,接触氧化池1可通入一定的活性污泥或悬挂软性生物填料以便于微生物聚集生长分解有机物,接触氧化池1可改善有机物的凝聚性能并去除一定量的有机物,随后污水进入混凝剂反应池2,在混凝剂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磷等污物与混凝剂反应生产混凝絮体,随后污水进入助凝剂反应池3,在助凝剂的作用下,混凝絮体逐渐聚集增大,最后污水进入沉淀池4,混凝絮体进行沉淀,净化处理后的净水一部分由排水口直接排至外界环境,一部分由排水口排至纳米气泡机5进行增氧,增氧后的净水一部分排至接触氧化池1提高好氧生物处理效果,一部分排至外界环境。本申请的系统可用于河道、池塘、景观水池等污水处理,净水和增氧后的净水排至污水源的上游或者远端,其富含的氧气通入外界环境也利用上述水体本身进行好氧生物反应,如此整体实现对水体净化和修复。混凝剂反应池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通布置的接触氧化池(1)、混凝剂反应池(2)、助凝剂反应池(3)及沉淀池(4),还包括纳米气泡机(5);所述接触氧化池(1)用于接入污水,所述沉淀池(4)的上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沉淀池(4)的排水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沉淀池(4)的排水口还与所述纳米气泡机(5)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纳米气泡机(5)的出水口与所述接触氧化池(1)连通,所述纳米气泡机(5)的出水口还与外界环境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通布置的接触氧化池(1)、混凝剂反应池(2)、助凝剂反应池(3)及沉淀池(4),还包括纳米气泡机(5);所述接触氧化池(1)用于接入污水,所述沉淀池(4)的上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沉淀池(4)的排水口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沉淀池(4)的排水口还与所述纳米气泡机(5)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纳米气泡机(5)的出水口与所述接触氧化池(1)连通,所述纳米气泡机(5)的出水口还与外界环境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凝剂添加装置(6),所述混凝剂添加装置(6)包括第一混合池(61)、第一搅拌机(62)、第一加药泵(63)、第一加药阀(64)及第一安全阀(65),所述第一搅拌机(62)布置于所述第一混合池(61)内,所述第一加药泵(63)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混合池(61)连通,所述第一加药泵(63)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一加药阀(64)与所述混凝剂反应池(2)连通,所述第一加药泵(63)的出口还通过所述第一安全阀(65)与所述第一混合池(6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凝剂添加装置(7),所述助凝剂添加装置(7)包括第二混合池(71)、第二搅拌机(72)、第二加药泵(73)、第二加药阀(74)及第二安全阀(75),所述第二搅拌机(72)布置于所述第二混合池(71)内,所述第二加药泵(73)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混合池(71)连通,所述第二加药泵(73)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加药阀(74)与所述助凝剂反应池(3)连通,所述第二加药泵(73)的出口还通过所述第二安全阀(75)与所述第二混合池(7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流污泥泵(8),所述沉淀池(4)的下部通过所述回流污泥泵(8)与所述混凝剂反应池(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剩余污泥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峰文福肖明远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大唐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