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输送机构造以及驱动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60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输送机构造以及驱动塔,该螺旋输送机构造包括由多个大体上相同的模块化带链节组装的连续输送带,其中连续输送带被引导在输送路径上,其中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围绕驱动塔,其中驱动塔可以围绕竖直轴线旋转,使得驱动塔接合连续输送带的侧表面,从而沿着输送路径推进连续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沿着驱动塔的外周间隔布置有竖直接合构件,其中这些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些具有远离驱动塔径向突出的竖直布置的肋,并且其中在驱动塔的下部部分上邻近具有突出肋的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些提供块状部,所述块状部在驱动塔的底部附近比接合构件从驱动塔径向突出得更远,并且其中块状部设置有径向延伸的第二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输送机构造以及驱动塔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旋输送机构造(spiralconveyorconstruction)以及用于这样的螺旋输送机构造的驱动塔。专利技术背景在现有技术中,螺旋输送机用于沿着成螺旋状地形成的输送路径输送货物。输送带(conveyorbelt)将遵循围绕驱动塔的输送路径。通过输送机的这种设计实现了,可以在相对小的占地面积上提供相对大的输送带面积。这些类型的输送机通常与冷冻设备(freezinginstallation)或烘焙装置设备(bakeryinstallation)组合使用,使得整个螺旋输送机被封装在壳体内,在该壳体中进行所需的过程。螺旋输送机构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连续输送带(endlessconveyorbelt)和驱动塔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将推进力从驱动塔传递到连续输送带,从而促进货物通过螺旋输送机构造的运输。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驱动塔构造,该驱动塔构造将确保在驱动塔和输送带之间实现可靠且稳定的接合过渡,从而允许从驱动塔向输送带传递相当大的力,而没有在输送带和驱动塔之间滑动的风险。同时,也应促进从直线运行输送带到螺旋输送机构造的环绕驱动塔多次的大体上为弧线/螺旋状的输送引导路径的过渡。专利技术描述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螺旋输送机构造来解决这个问题,该螺旋输送机构造包括由多个大体上相同的模块化带链节组装而成的连续输送带,其中连续输送带被引导在输送路径上,其中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围绕驱动塔,其中所述驱动塔可以围绕竖直轴线旋转,使得驱动塔接合连续输送带的侧表面,从而沿着输送路径推进连续输送机,并且沿着驱动塔的外周间隔布置有竖直接合构件,其中这些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些具有远离驱动塔径向突出的竖直布置的肋,并且其中在驱动塔的下部部分上邻近具有突出肋的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些提供块状部,所述块状部在驱动塔的底部附近比接合构件从驱动塔径向突出得更远,并且其中所述块状部设置有径向延伸的第二肋,所述第二肋从所述块状部延伸并且使它们的延伸高度从零延伸高度向上渐增到对应于块状部的上部端部附近的相邻的接合构件上的肋的径向延伸高度的延伸高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肋和/或所述接合构件上的肋接合连续输送带并且沿着输送路径推进连续输送带。远离驱动塔的中心径向突出的竖直布置的肋意图用于与连续输送带接合。在现有技术中,有许多不同的连续输送带构造,其中在连续输送带的侧部上提供适于接合驱动塔的专用装置。本专利技术具有竖直肋,可以接合这些专用装置或者接合连续输送带的侧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竖直肋和连续输送带的侧部之间产生的摩擦来输送所述输送带。驱动塔必须解决的一个特殊特征是从连续输送带的直线运行部分引导到螺旋输送机构造的过渡,以及连续输送带与驱动塔的外周的接合。为了实现平滑过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螺旋输送机构造设置有块状部,其中第二肋从底部朝向块状部的上部部分逐渐变细,使得在块状部的最底部处没有肋,但是肋从块状部的表面渐渐地出现,直到其具有对应于布置在竖直接合构件上的肋的延伸高度的完全延伸高度。以这种方式,连续输送带将被渐渐地渐进接合到驱动塔上,并且由于第二肋的斜坡,将实现驱动塔和连续输送带之间的受控制的且滑行式的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注意的是,连续输送带将在相同的位置中接触驱动塔,即输送带不相对于驱动塔周向地移位,而是仅竖直地移位。应实现的是,输送带的边缘和驱动塔之间没有速度差异。速度上的任何差异是连续带和驱动塔之间滑动的指示,而这种滑动不是想要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有利实施方案中,第二肋在距块状部的底部向上的一定距离处开始出现。如上面已经提到的,输送带从输送带的直线运行路径到螺旋输送机构造的渐进接合改变了带的特性,使得张力、负载等必须重新分配。通过进行从输送带的直线运行部分到循环驱动塔的引导输送路径的过渡过程,提供了更平滑地运行的输送带。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的另外的有利实施方案中,接合构件上的肋和相邻块状部上的第二肋之间的周向距离对应于组装连续输送带的模块化带链节在行进方向上的长度。以这种方式,确保了在操作期间无论在接合构件上还是在相邻的块状部上的接合肋都将接合在输送带的侧表面上的确定好的位置处。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通过能够确定驱动塔和连续输送带之间的相互作用,输送带可以被设计成用于这种接合,并且此外,可以确保肋不会接合在不期望的位置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有利实施方案中,组装连续输送机的模块化带链节在横向方向上以两侧为边界,并且模块化带链节的最外侧设置有切口,使得模块化带链节在切口中的宽度小于在切口外部的宽度,并且其中切口在输送带的行进方向上的长度方向距离对应于肋和第二肋的宽度,使得通过肋和/或第二肋接合切口而使第二肋和肋接合连续输送机。切口是所确定的点,在该确定的点处,无论在块状部上还是在竖直接合构件上的肋都可以主动地(positively)接合输送带,并且因此将推进力从驱动塔传递到连续输送带。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驱动塔,该驱动塔用于沿着布置在所述驱动塔外部的螺旋状输送路径推进连续输送带,其中所述驱动塔具有顶部和底部,并且其中多个接合构件竖直布置在顶部和底部之间,其中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些具有肋,该肋从所述接合构件径向向外突出,并且其中多个块状部被布置在驱动塔的下部部分中,紧邻具有肋的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些,其中每个块状部的最下部部分比接合构件上的肋从驱动塔径向延伸得更远,并且其中具有渐增的径向延伸的第二肋被布置成与接合构件上的肋平行,其中下部端部中的块状部上的肋从块状部径向延伸的高度为零,并且上部的肋具有对应于相邻的接合构件上的肋的延伸高度。驱动塔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与上面已经讨论的优点相同的优点。附图说明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图示了典型的螺旋输送机构造。图2:图示了驱动塔。图3:图示了穿过驱动塔的水平横截面。图4:图示了接合块状部。图5: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实施方案,其中相邻的模块化输送带链节以组装方式被图示。图6:图示了连续输送带的平面视图。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在图1中图示了典型的螺旋输送机构造,其包括适合于放置在制造设施的地板上的框架结构2。在框架结构2的内部设置了驱动塔3,该驱动塔3具有顶部和底部,并且其中驱动塔3被布置成用于围绕大体上竖直的轴线4旋转。在驱动塔3的外部设置了输送路径5。当物体被放置在输送带上时,在螺旋输送机的入口6处,该螺旋输送机在由箭头7a所指示的方向上工作,物体将在连续输送机10上沿着螺旋/螺旋状输送路径5通过螺旋输送机被运输,并最终到达出口8处,在该出口8处,由螺旋输送机1运输的物体将准备好通过离开螺旋输送机1进行进一步处理,如由箭头7b所指示的。如通过图示可以看出的,输送带10相对较长,因为螺旋路径5的螺旋形状环绕驱动塔多次,这与结构1在生产设备中占据的面积相比,扩大了有效输送面积。此外,驱动塔3需要接合输送带10的侧部,以便推进输送带和物体通过输送结构1的螺旋部分1a。在图2中,示意性地图示了驱动塔3,该驱动塔3适合于围绕竖直轴线4旋转。在驱动塔的外部外周上设置了多个接合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输送机构造,所述螺旋输送机构造包括连续输送带,所述连续输送带由多个大体上相同的模块化带链节组装而成,其中所述连续输送带被引导在输送路径上,其中所述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围绕驱动塔,其中所述驱动塔能够围绕竖直轴线旋转,使得所述驱动塔接合所述连续输送带的侧表面从而沿着所述输送路径推进所述连续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驱动塔的外周间隔布置有竖直接合构件,其中这些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些具有远离所述驱动塔径向突出的竖直布置的肋,并且其中在所述驱动塔的下部部分上邻近具有突出肋的所述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些提供块状部,所述块状部在所述驱动塔的底部附近比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驱动塔径向突出得更远,并且其中所述块状部设置有径向延伸的第二肋,所述第二肋从所述块状部延伸并且使所述第二肋的延伸高度从零延伸高度向上渐增到对应于所述块状部的上部端部附近的相邻的接合构件上的所述肋的径向延伸高度的延伸高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肋和/或所述接合构件上的所述肋接合所述连续输送带并且沿着所述输送路径推进所述连续输送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02 DK PA2019702821.一种螺旋输送机构造,所述螺旋输送机构造包括连续输送带,所述连续输送带由多个大体上相同的模块化带链节组装而成,其中所述连续输送带被引导在输送路径上,其中所述输送路径的至少一部分围绕驱动塔,其中所述驱动塔能够围绕竖直轴线旋转,使得所述驱动塔接合所述连续输送带的侧表面从而沿着所述输送路径推进所述连续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驱动塔的外周间隔布置有竖直接合构件,其中这些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些具有远离所述驱动塔径向突出的竖直布置的肋,并且其中在所述驱动塔的下部部分上邻近具有突出肋的所述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些提供块状部,所述块状部在所述驱动塔的底部附近比所述接合构件从所述驱动塔径向突出得更远,并且其中所述块状部设置有径向延伸的第二肋,所述第二肋从所述块状部延伸并且使所述第二肋的延伸高度从零延伸高度向上渐增到对应于所述块状部的上部端部附近的相邻的接合构件上的所述肋的径向延伸高度的延伸高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肋和/或所述接合构件上的所述肋接合所述连续输送带并且沿着所述输送路径推进所述连续输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构造,其中所述第二肋在距所述块状部的所述底部向上的一定距离处开始出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机构造,其中所述输送路径的第一部分上的所述连续输送带接合所述块状部的下部部分,在所述块状部的下部部分处所述第二肋不突出,并且随着所述引导路径的继续,所述第二肋越来越多地接合所述连续输送带的模块化带链节。


4.一种螺旋输送机构造,其中所述接合构件上的所述肋和相邻的块状部上的所述第二肋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姆·布特肯尼思·韦斯特加德安德森
申请(专利权)人:艾玛拉皮带模块化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丹麦;D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