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钩体铸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383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车钩钩体铸造工艺,包括:加工制造金属模具、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以及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分别利用上模具和下模具制造上砂型和下砂型;分别利用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和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制造钩体尾部内档砂芯和钩体内腔整体砂芯;将钩体尾部内档砂芯和钩体内腔整体砂芯放入上砂型和下砂型中并进行合箱;材料冶炼并浇注砂型;落砂得到车钩钩体。铸造过程中由于保温侧冒口的存在可以有效补缩冲击窝内部热节,消除了冲击窝内的缩孔缩松倾向,而保温冒口对下牵引台下方的热节进行补缩,大大减弱了牵引台下方出现缩孔缩松缺陷的倾向,从而得到质量较高的车钩钩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钩钩体铸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
,尤其涉及一种车钩钩体铸造工艺。
技术介绍
车钩是铁路机车车辆连接与起缓冲作用的重要零部件,随着铁路单列载重总量的不断加大,对车钩、缓冲器的刚性、强度、质量、容量和耐磨性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102型车钩能够满足多种机车车型,应用范围较广,102型车钩钩体为车钩关键部件,在机车的行驶过程中承受较大的负载和较高频次的冲击震动载荷,因此必须严格保证车钩钩体铸件的质量。由于102型车钩钩体头部结构复杂,尾部壁厚变化较大,在铸造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缺陷,给铸造工艺设计造成很多困难。现有技术多是在钩体易产生缩松缩孔位置设置内冷铁,但是由于内冷铁不能在浇注时与钩体本体金属很好的有机结合,导致冷铁部位容易产生裂纹,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钩钩体铸造工艺,以获得质量较高的车钩钩体。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钩钩体铸造工艺,包括:加工制造金属模具、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以及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金属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金属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靠近金属模具的车钩钩体下冲击窝,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第二定位与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的下牵引台相邻设置;分别利用上模具和下模具制造上砂型和下砂型,其中,利用下模具制造下砂型时,在第一定位块上设置保温侧冒口;分别利用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和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制造钩体尾部内档砂芯和钩体内腔整体砂芯,其中,利用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制造钩体内腔整体砂芯时,在第二定位块上设置保温冒口;将钩体尾部内档砂芯和钩体内腔整体砂芯放入上砂型和下砂型中并进行合箱;材料冶炼并浇注砂型;落砂得到车钩钩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金属模具的车钩尾部设置有第三定位块,利用上模具制造上砂型,包括:在上模具表面涂刷脱模剂;在钩体头部最高处设置第一冒口,在第三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冒口;利用改性水玻璃砂将上模具、第一冒口以及第二冒口覆盖固定,安放砂箱并向砂箱内加满改性水玻璃砂后震实硬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利用下模具制造下砂型,包括:在下模具表面涂刷脱模剂;在第一定位块上设置保温侧冒口;在金属模具的尾部底面T型热节处放置第一激冷材料;利用改性水玻璃砂将下模具、保温侧冒口以及第一激冷材料覆盖固定,安放砂箱并向砂箱内加满改性水玻璃砂后震实硬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上设置有补缩通道,补缩通道与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的尾销孔相对设置,利用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和改性水玻璃砂制备具有补缩通道的钩体尾部内档砂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补缩通道的直径等于尾销孔的直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利用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制造钩体尾部内档砂芯时,在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下表面放置激冷材料,其中,制造钩体尾部内档砂芯时采用改性水玻璃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利用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制造钩体内腔整体砂芯,包括:在第二定位块上设置保温冒口;在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的落锁孔内填充第二激冷材料并紧实,水平分型射芯机开始射芯,以得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平分型射芯机的射砂压力为0.45MPa,CO2吹气压力为0.3MPa,吹气硬化时间为100s,吹气硬化60s时抽取芯盒活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冶炼的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包括C、Si、Mn、P、S、Cr、Mo、Ni、Al以及Fe元素;其中,C含量为0.24%-0.29%,Si含量为0.22%-0.36%,Mn含量为1.30%-1.50%,P含量小于等于0.027%,S含量小于等于0.027%,Cr含量为0.40%-0.60%,Mo含量为0.20%-0.30%,Ni含量为0.35%-0.55%,Al含量为0.02%-0.08%,余量为Fe。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浇注过程使用10t底注式钢水包浇注,包孔直径为60mm,浇注温度为1550℃-1580℃,浇注速度为20kg/S,按照慢、快、慢的原则进行浇注,砂型浇满后,点浇2~3次,浇注完成保温8h后落砂以得到毛坯铸件,毛坯铸件经过预热处理后进行清理以得到车钩钩体。本专利技术的车钩钩体铸造工艺通过加工制造金属模具、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以及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并利用金属模具、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以及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制造得到砂型、钩体尾部内档砂芯和钩体内腔整体砂芯,合箱后用冶炼完成的材料浇注砂型,最终落砂得到车钩钩体。铸造过程中由于保温侧冒口的存在可以有效补缩冲击窝内部热节,消除了冲击窝内的缩孔缩松倾向,而保温冒口对下牵引台下方的热节进行补缩,大大减弱了牵引台下方出现缩孔缩松缺陷的倾向,从而得到质量较高的车钩钩体。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钩钩体铸造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钩铸造工艺的第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钩铸造工艺的第二个视角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钩铸造工艺的第三个视角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钩铸造工艺的第四个视角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保温侧冒口;2、保温冒口;3、第一激冷材料;4、补缩通道;5、第一冒口;6、第二冒口;7、第二激冷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钩钩体铸造工艺,请参考图1,车钩钩体铸造工艺包括:S101,加工制造金属模具、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以及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金属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金属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靠近金属模具的车钩钩体下冲击窝,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第二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钩钩体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n加工制造金属模具、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以及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所述金属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金属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靠近所述金属模具的车钩钩体下冲击窝,所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与所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的下牵引台相邻设置;/n分别利用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制造上砂型和下砂型,其中,利用所述下模具制造所述下砂型时,在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置保温侧冒口(1);/n分别利用所述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和所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制造钩体尾部内档砂芯和钩体内腔整体砂芯,其中,利用所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制造所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时,在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置保温冒口(2);/n将所述钩体尾部内档砂芯和所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放入所述上砂型和所述下砂型中并进行合箱;/n材料冶炼并浇注砂型;/n落砂得到车钩钩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钩钩体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工制造金属模具、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以及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所述金属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金属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靠近所述金属模具的车钩钩体下冲击窝,所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与所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的下牵引台相邻设置;
分别利用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制造上砂型和下砂型,其中,利用所述下模具制造所述下砂型时,在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置保温侧冒口(1);
分别利用所述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和所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制造钩体尾部内档砂芯和钩体内腔整体砂芯,其中,利用所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芯盒制造所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时,在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置保温冒口(2);
将所述钩体尾部内档砂芯和所述钩体内腔整体砂芯放入所述上砂型和所述下砂型中并进行合箱;
材料冶炼并浇注砂型;
落砂得到车钩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钩体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模具的车钩尾部设置有第三定位块,利用所述上模具制造所述上砂型,包括:
在所述上模具表面涂刷脱模剂;
在钩体头部最高处设置第一冒口(5),在所述第三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冒口(6);
利用改性水玻璃砂将所述上模具、所述第一冒口(5)以及所述第二冒口(6)覆盖固定,安放砂箱并向砂箱内加满改性水玻璃砂后震实硬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钩钩体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下模具制造所述下砂型,包括:
在所述下模具表面涂刷脱模剂;
在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置所述保温侧冒口(1);
在所述金属模具的尾部底面T型热节处放置第一激冷材料(3);
利用改性水玻璃砂将所述下模具、所述保温侧冒口(1)以及所述第一激冷材料(3)覆盖固定,安放砂箱并向砂箱内加满改性水玻璃砂后震实硬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钩体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尾部内档砂芯芯盒上设置有补缩通道(4),所述补缩通道(4)与所述钩体尾部内档砂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磊耿海路张晶张燕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