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含镍钢板除鳞质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136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含镍钢板除鳞质量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板坯装入加热炉后,控制加热炉均热段温度较三加段低20‑30℃,板坯均热时间0.1×H+10min≤T≤0.2×H+10min,保持炉膛微正压状态,炉压控制在20‑30Pa,降低坯料氧化烧损;(2)设置除鳞箱程序自动控制系统,板坯出炉后采用除鳞箱自动连续除鳞两次,第一次除鳞速度为1.4‑1.6m/s,第二次除鳞速度为1.1‑1.4m/s,两次除鳞初始压力均保证≥19.5MPa,结束压力均保证≥18MPa;(3)在一阶段开轧时使用机身除鳞水一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工艺设计,在未使用保护涂料、扒皮、包铁皮保护等措施前提下,利用现有工艺装备实现了除鳞效果提升,基本杜绝了铁皮压入导致的废品,极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显著提高了含Ni品种钢的合同兑现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含镍钢板除鳞质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镍钢板的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含镍钢板除鳞质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表面质量是用户对宽厚板产品质量要求的直观体现,由于除鳞质量不稳定导致的氧化铁皮压入,形成的钢板表面麻坑、麻面、花斑等缺陷会直接影响宽厚板产品的美观度,降低用户使用体验,尤其是含Ni钢,相较于普通钢,其钢坯在加热过程中与炉气中的S发生反应,加剧了氧在钢中的扩展,氧化加剧,铁皮黏性增大,髙压水除鳞难以去除,最终缺陷导致修磨量增加,交货周期延长,部分钢板只能做报废处理,生产成本显著增加。在本专利技术前,生产的含Ni的罐体用钢、工程机械用钢等,普遍存在除鳞不尽导致的氧化铁皮压入表面缺陷,部分轻微钢板经修磨后勉强满足用户交付需求,严重的只能做判废处理,严重制约钢板交货周期,成本上升,造成巨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含镍钢板因为现有工艺限制,除鳞效果不理想,导致因除鳞不尽带来成品钢板的各种表面缺陷,甚至钢板无法交货只能判废,引起的生产成本显著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含镍钢板除鳞质量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能显著提高钢坯经加热后的除鳞质量,减轻/消除一次氧化铁皮压入,保证含Ni钢板表面质量满足交付技术条件要求。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提高含镍钢板除鳞质量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板坯原料装入加热炉后,控制加热炉均热段温度较三加段低20-30℃,板坯均热时间0.1×H+10min≤T≤0.2×H+10min,H板坯原料厚度;保持炉膛微正压状态,炉压控制在20-30Pa,若遇1h以内短暂保温时,炉压控制比正常生产时稍高2~5Pa,减少吸入冷风,降低坯料氧化烧损;(2)设置除鳞箱程序自动控制系统,板坯出炉后采用除鳞箱自动连续除鳞两次,即完成一次除鳞后,自动退回除鳞箱入口,进行第二次除鳞;设置除鳞箱的辊道速度,第一次除鳞速度为1.4-1.6m/s,第二次除鳞速度为1.1-1.4m/s,两次除鳞初始压力均保证≥19.5MPa,结束压力均保证≥18MPa;(3)在一阶段开轧时使用机身除鳞水一次,充分去除残余的少量氧化铁皮及次生氧化铁皮后再进行一阶段轧制及后续轧制工艺;按上述工艺除鳞后,轧制的成品含Ni钢板经翻板检查,上下表面均无氧化铁皮压入,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板坯原料的厚度为200-300mm,成品钢板厚度为10-120mm。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具体工艺改进的理由如下:(1)加热工艺中设定均热段温度较三加段低20-30℃,同时保证均热时间满足0.2×H+10min≥T≥0.1×H+10min的理由:是为了保证板坯均热时间及温度既能满足出炉温度及断面均匀性要求,又能避免长时间均热导致坯料氧化加剧,不利于除鳞。含Ni钢不同于其它普通钢种,Ni在1000℃以上高温时容易与加热炉炉气中的S发生反应,形成熔点更低的NiS网状组织,熔化后破坏了钢坯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保护膜,在加热过程中钢坯中的S铁素体增加,会加快氧在钢中的扩散,氧化加剧,铁皮黏性增大,随着加热温度提升、保温时间的延长,氧化铁皮层也越厚,黏性更大,因此含Ni钢均热时间不宜过长,均热温度温度经试验摸索,较加热段略低有利于除鳞效果提升;保持炉膛微正压状态是为了减少吸入冷风,降低钢板氧化烧损;(2)除鳞工艺中设计连续自动两次除鳞的理由:对于含Ni钢,由于一次除鳞通常仍有部分铁皮未去除,设计连续两次自动除鳞程序,利用除鳞箱进行充分除鳞,去除板坯在炉内加热形成的一次氧化铁皮;利用除鳞箱连续两次保压18MPa以上除鳞是充分考虑了除鳞系统在除鳞过程及除鳞间隙中压力变化及升速特点进行设计的:第一次采用中高速除鳞,约1.5m/s,让系统压力降至略低于设定除鳞泵升速压力(19.5-20.8MPa即进行升速补压),利用板坯自动倒回的间隙时间快速升速补压至设定初始压力(约23MPa),第二次除鳞时采用中低速除鳞,约1.3m/s,在不改变除鳞箱系统硬件条件的前提下实现连续两次除鳞的压力保障;(3)在一阶段开轧时使用机身除鳞水一次的理由:为了充分去除残余的少量氧化铁皮及次生氧化铁皮,确保一次氧化铁皮最终全部去除,满足用户需求。本专利技术通过工艺设计,在未使用保护涂料、扒皮、包铁皮保护等措施前提下,利用现有工艺装备实现了除鳞效果提升,基本杜绝了铁皮压入导致的废品,极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显著提高了含Ni品种钢的合同兑现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断面板坯加热工艺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含Ni板坯出炉时刻状态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含Ni板坯第一次除鳞后的状态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含Ni板坯连续进行第二次除鳞后的状态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轧制钢板的表面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以生产含Ni3.0%的钢板为例,成品规格为50×2700×Lmm,采用规格为250×2000×3500mm的板坯,具体生产过程如下:(1)板坯进入加热炉加热,设定均热时间40min,均热段与三加温差按25℃目标控制,加热设定示意见图1;实际均热时间43min,温差波动符合设定要求。图1为含Ni3.0%钢250mm断面板坯加热工艺示意图。(2)板坯出炉后,选用除鳞箱自动两次连续除鳞(即完成一次除鳞后自动退回除鳞箱入口,进行第二次除鳞),除鳞箱辊道速度分别选用1.5m/s、1.3m/s,两次除鳞初始压力均达到23MPa,除鳞结束压力分别为20.1MPa,19.2MPa,满足除鳞条件要求;(3)进入轧机一阶段第一道次采用机身除鳞一次;按上述工艺除鳞后,轧制的成品含Ni钢板经翻板检查,上下表面均无氧化铁皮压入,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含Ni板坯出炉时刻状态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含Ni板坯第一次除鳞后的状态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含Ni板坯连续进行第二次除鳞后的状态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轧制钢板的表面状态。从图2-图5可以看出:板坯经一次除鳞后,板面还存在部分一次氧化铁皮未去除干净,经连续的第二次除鳞后,板面一次氧化铁皮基本得到去除,进入轧机后,采用机身除鳞,次生薄层二次氧化铁皮亦得到去除,板面质量良好。实施例2以生产含Ni2.8%的钢板为例,成品规格为10×2660×Lmm,采用规格为200×1550×2900mm的板坯,具体生产过程如下:(1)板坯进入加热炉加热,设定均热时间35min,均热段与三加温差按20℃目标控制;实际均热时间37min,温差波动符合设定要求;(2)板坯出炉后,选用除鳞箱自动两次连续除鳞(即完成一次除鳞后自动退回除鳞箱入口,进行第二次除鳞),除鳞箱辊道速度分别选用1.5m/s、1.31m/s,两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含镍钢板除鳞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n(1)板坯原料装入加热炉后,控制加热炉均热段温度较三加段低20-30℃,板坯均热时间0.1×H+10min≤T≤0.2×H+10min,H为板坯原料厚度;保持炉膛微正压状态,炉压控制在20-30Pa,若遇1h以内短暂保温时,炉压控制比正常生产时稍高2~5Pa,减少吸入冷风,降低坯料氧化烧损;/n(2)设置除鳞箱程序自动控制系统,板坯出炉后采用除鳞箱自动连续除鳞两次,即完成一次除鳞后,自动退回除鳞箱入口,进行第二次除鳞;设置除鳞箱的辊道速度,第一次除鳞速度为1.4-1.6m/s,第二次除鳞速度为1.1-1.4m/s,两次除鳞初始压力均保证≥19.5MPa,结束压力均保证≥18MPa;/n(3)在一阶段开轧时使用机身除鳞水一次,充分去除残余的少量氧化铁皮及次生氧化铁皮后再进行一阶段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含镍钢板除鳞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板坯原料装入加热炉后,控制加热炉均热段温度较三加段低20-30℃,板坯均热时间0.1×H+10min≤T≤0.2×H+10min,H为板坯原料厚度;保持炉膛微正压状态,炉压控制在20-30Pa,若遇1h以内短暂保温时,炉压控制比正常生产时稍高2~5Pa,减少吸入冷风,降低坯料氧化烧损;
(2)设置除鳞箱程序自动控制系统,板坯出炉后采用除鳞箱自动连续除鳞两次,即完成一次除鳞后,自动退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易勋熊艳杨波欧阳坤余宏伟梁宝珠田慧芳刘丰恺
申请(专利权)人: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