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粉探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105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粉探伤装置,包括被检测工件两端面位置分布的叉形电流线圈,叉形电流线圈对被检测工件呈两面包容状,被检测工件端面位置的叉形电流线圈为由中心向外放射状的多条导体线组成,左右端面位置的叉形电流线圈分别固定在探伤设备的两个固定座上,两个固定座可相对移动,左右端面位置的叉形电流线圈通过可开合的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接线端子闭合时将叉形电流线圈连接为电流通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穿棒法对大型环形、盘形或空心工件检测的不足,使磁化效果理想、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适应批量检测,特别适应内、外直径之差较大的环形、盘形或空心工件的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磁粉探伤机的磁化装置,特别是磁粉探伤机的磁化线圈。
技术介绍
磁粉探伤是利用磁现象检测工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它是漏磁 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磁粉探伤的基础是缺陷处漏磁场与磁粉的10磁相互作用。铁磁材料或工件磁化后,在表面及近表面的缺陷处磁力 线发生变形,逸出工件表面形成磁极并形成可检测的漏磁场。此时, 在工件表面上撒上磁粉或浇上磁悬液,磁粉粒子便会吸附在缺陷区 域,显示出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这就是磁粉探伤的基本原理。 磁力线与缺陷垂直时,漏磁场最强,也最有利于缺陷的检出;而若与15裂纹平行,则无漏磁场产生,缺陷不可能被检出。为了发现所有的缺 陷,于是发展了各种不同的磁化方法,以便在工件上建立各种不同方向 的磁场。根据在工件上建立磁场的方向, 一般可分为周向磁化、纵向 磁化和多向磁化。周向磁化系指给工件直接通电,或者使电流流过贯 穿工件中心孔的导体,旨在工件中建立一个环绕工件的并与工件轴垂20 直的闭合磁场,磁力线具有闭合的形状。周向磁化主要用于发现与工 件轴向平行的缺陷,即与电流方向平行的缺陷。纵向磁化系指将电流 通过环绕的线圈,使工件沿纵向方向磁化的方法,工件中的磁力线平 行于线圈的轴心线。纵向磁化主要用于发现与工件轴向垂直的缺陷。 利用电磁轭磁化使磁力线平行于工件轴向亦属于纵向磁化这一类。多25向磁化系指通过复合磁化使之在工件中产生一个大小及方向随时间 成圆形或螺旋形变化的磁场。因为磁场的方向在工件上不断地变化着,所以可检査出不同方向的缺陷。磁化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次级产生 的低电压大电流提供。对于环形、盘形或空心工件的周向磁化,通常采用穿棒法或电缆 缠绕法,纵向磁化通常采用磁轭及线圈法进行磁化。穿棒法是将一通 5电导体穿入环形、盘形或空心工件的方法,又称做中心导体法或电流 贯通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沿工件轴向的纵向缺陷,可以同时发 现工件内外表面的轴向缺陷及两端面的径向缺陷。由于穿棒法的磁场 强度与工件的直径成反比,靠近中心孔表面的磁场比外侧表面磁场 强,磁场分布很不均匀,特别是内、外直径之差较大的环形、盘形或 10 空心工件,其磁场分布内强外弱的现象更加严重;而且对于外径较大 的环形、盘形或空心工件,工件外侧要达到足够的磁场,穿棒电流要 很大,耗能、磁化精度难以控制。电缆缠绕法是用软电缆缠绕环形、盘形或空心工件通电磁化的方 法,采用这种方法磁化时,只要电缆缠绕均匀,工件上的磁场分布比 15较均匀,可形成沿工件圆周方向的周向磁场,用于发现与磁化电流平行的径向缺陷,也可同时发现工件内外表面的轴向缺陷及两侧面的径 向缺陷。它的缺点是人工缠绕繁琐,而且人工缠绕的一致性差,工作 效率低,不适用于批量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20 ( —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粉探伤机的开合式叉形线圈,以克服上述环 形、盘形或空心工件的周向磁化时采用穿棒法或电缆缠绕法的不足之 处。(二)技术方案 25 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粉探伤装置,包括被检测工件两端面位置分布的叉形电流线圈,叉形电流线圈对被检测工件呈两面包容状,被检测 工件端面位置的叉形电流线圈为由中心向外放射状的多条导体线组 成,左右端面位置的叉形电流线圈分别固定在探伤设备的两个固定座 上,两个固定座可相对移动,左右端面位置的叉形电流线圈通过可开 5合的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接线端子闭合时将叉形电流线圈连接为电 流通路。所述叉形电流线圈的多条为3条以上。其中,所述磁粉探伤装置还包括环形电流线圈,所述环形电流线 圈位于被检测工件的端面,由内向外呈逐渐向外扩展的环形,所述环 形的最内端和最外端分别设有内径端子和外径端子,内径端子和外径 10 端子与磁化电源连接,形成电流通路。其中,所使用的磁化电源为具有A、 B、 C三相的交流电源,叉 形电流线圈连接A、 B两相,环形电流线圈连接B、 C两相或A、 C 两相。其中,被检测工件两端面设置两个环形电流线圈,两个环形电流 15线圈上各有一个端子相连接,两个环形电流线圈上各另外一个端子连 接三相磁化电源的B、 C两相或A、 C两相,两个环形电流线圈形成 一个电流通路。其中,所述磁粉探伤装置还包括铁芯探测磁棒,可以插入被检测 工件的孔心,所述接线端子为由小气缸驱动啮合压紧机构啮合。20 其中,所述接线端子设置于被检测工件的外径面,被检测工件左端面的叉形电流线圈的中心处每两条相邻的导体线间隔地依次设置 为连接和不连接,被检测工件右端面的叉形电流线圈的中心处每两条 相邻的导体线间隔地依次与左端面相对应地设置为不连接和连接,使 两个端面的叉形电流线圈整体形成一个电流通路。25 其中,所述接线端子设置于被检测工件的外径面和内径面,被检测工件两个端面相对应的两条导体线通过外径面和内径面的接线端子形成一个电流通路,多条左右端面对应的导体线对形成多个电流通 路。其中,两个端面的叉形电流线圈闭合形成直径为600 1500mm、 厚度50 350mm的内部空间,内径端子形成150~300mm的中心区, 5每个端面的叉形电流线圈的导体线为六组,线圈之间的角度为60度, 一组接线端子不闭合,两端分别与磁化电源相连接,另外11组接线 端子由11只小气缸驱动啮合压紧机构啮合。其中,两个端面的叉形电流线圈闭合形成直径为1500~3500mm、 厚度90~500mm的内部空间,内径端子形成300~2600mm的中心区, io每个端面的叉形电流线圈的导体线为八组,线圈之间的角度为45度, 一组接线端子不闭合,两端分别与磁化电源相连接,另外15组接线 端子由15只小气缸驱动啮合压紧机构啮合。 (三)有益效果1、 克服了穿棒法检测外径较大的环形、盘形或空心工件时磁场 15分布不均、严重内强外弱,磁化效果不甚理想,而且耗能大的缺点。2、 克服了电缆缠绕法人工缠绕繁琐、工作效率低,不适用于批 量检测的弱点。3、 叉形线圈开合移动,增加了灵活性;叉尖触头处的啮合面采 用小气缸驱动啮合机构啮合,保证啮合面接触良好可靠。20 4、磁场分布较均匀,提高了检测精度。附图说明图l:本专利技术实施例l的磁粉探伤装置与被检测工件 图2:图l中虚线所包围部分的由小气缸驱动啮合压紧机构 图3:左右叉形电流线圈中心处相间隔的连接和不连接以形成一 25个共同的电流通路的连接形状示意图图中,1、固定座,2、铁芯探测磁棒,3、环形电流线圈,4、接线端子,5、连接磁化电源的接头,6、啮合压紧机构,7、叉形电流 线圈,8、压紧片,9、 口字形支架,10、压紧气缸。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5 实施例l如图1所示,被检测工件为直径1250mm、厚度210mm、内孔 230mm的环形工件,例如机车车轮、轮心等环形工件,磁粉探伤装 置有两组6匝由规格为10x30 mm的铜棒或铜排制成的叉形电流线 圈7,其形状为叉形、其每匝投影为U形,两组叉形电流线圈7分别io固定在被检测工件两侧、厚度为15mm的两块环氧树脂板内侧,环氧 树脂板通过固定座1与探伤装置的活动机构连接,既起固定作用又起 匝间绝缘作用,两组叉形电流线圈7结构为开合式,两块环氧树脂板 外侧还固定有环形电流线圈3,固定座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粉探伤装置,包括被检测工件两端面位置分布的叉形电流线圈,其特征在于:叉形电流线圈对被检测工件呈两面包容状,被检测工件端面位置的叉形电流线圈为由中心向外放射状的多条导体线组成,左右端面位置的叉形电流线圈分别固定在探伤设备的两个固定座上,两个固定座可相对移动,左右端面位置的叉形电流线圈通过可开合的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接线端子闭合时将叉形电流线圈连接为电流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春沈育辉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东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