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输送单元及工件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804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件输送单元及工件输送装置,工件输送单元用于设置在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装置上,工件输送单元包括:承载主体,承载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承载工件的承载部;盖板,盖板设置为能够相对承载主体在关盖板位置和开盖板位置之间移动,在关盖板位置,盖板盖在承载部上,在开盖板位置,盖板离开承载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工件输送至充磁或退磁工序、检测工序等时,通过盖板覆盖承载部上的工件可以避免工件被该工序的磁性部件所吸附,而且可以避免工件在输送过程中,其表面与其他部件进行摩擦,破坏镀层影响磁性能,同时避免磁性工件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从承载部上脱离,从而保证处理操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件输送单元及工件输送装置
本技术属于磁性工件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输送单元及工件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磁性工件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磁性工件的规格也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对外观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磁性工件自动化充磁或退磁、检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磁性工件的一些处理工序中,例如自动化充磁或退磁、检测工序中,由于磁性工件在磁场中会被吸附到磁路上,难以取出,而且在输送过程中,磁性工件表面所受的摩擦会破坏镀层,影响磁性能,同时磁性工件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可能从承载部上脱离,给自动化生产带来不稳定。因此,如何实现磁性工件在输送过程中能够稳定地运行,避免摩擦等成为目前该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旋转送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磁性工件在充磁或退磁过程中被吸附以及自动化生产中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差、磁性工件受摩擦影响其镀层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件输送单元,用于设置在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输送单元包括:承载主体,所述承载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承载工件的承载部;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承载主体在关盖板位置和开盖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盖板位置,所述盖板盖在所述承载部上以覆盖所述承载部上的工件,在所述开盖板位置,所述盖板离开所述承载部。优选地,所述盖板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承载主体转动,所述盖板能够在所述关盖板位置和所述开盖板位置之间转动。优选地,所述承载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对所述盖板从所述关盖板位置向所述开盖板位置的转动起限位作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对所述盖板从所述开盖板位置向所述关盖板位置的转动起限位作用。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所述盖板上固定的第一固定部及所述承载主体上设置的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为能通过磁力吸附。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所述盖板上固定的第二固定部及所述承载主体上设置的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为能通过磁力吸附。优选地,所述盖板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承载主体上的连接臂及与所述连接臂连接的用于覆盖在所述承载部上的盖板主体;其中,所述盖板主体上设置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承载部为所述承载主体上设置的凹槽。优选地,所述承载主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位置对应的用于吸附位于所述凹槽内的工件的吸附件。优选地,所述承载主体包括具有开孔的主体结构和所述主体结构的所述开孔中安装的承载模块,所述承载模块的上表面形成所述凹槽,所述承载模块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吸附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工件输送装置,所述工件输送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工件输送单元;所述工件输送装置包括能够旋转的旋转架,所述工件输送单元围绕所述旋转架的旋转中心间隔设置,其中每个所述工件输送单元的所述承载主体为所述旋转架的一部分。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盖板覆盖在承载部所承载的工件上,可以避免工件在处理工序中,例如在自动化生产中,被充磁或退磁装置、检测装置等的磁性部件吸附,并且可以避免在输送过程中,磁性工件受到摩擦而破坏镀层,影响磁性能,同时可以避免磁性工件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从承载部上脱离,由此可以保证自动化生产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工件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工件输送单元上承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承载模块从另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工件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工件输送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图4所示的工件输送装置从底部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承载主体;11-盘体;12-扇叶板;13-承载模块;131-凹槽;132-吸附件;2-盖板;21-连接臂;22-盖板主体;23-加强筋;3-工件;4-第一限位部;5-第二限位部;6-第一固定部;7-第二固定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件输送单元,用于设置在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装置上,所输送的所述工件为已充磁或未充磁的磁性工件。如图1所示,该工件输送单元包括:承载主体1,所述承载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承载工件3的承载部,所述承载主体1为能够在工件输送装置移动以输送工件3的部件;盖板2,所述盖板2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承载主体1在关盖板位置和开盖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盖板位置,所述盖板2盖在所述承载部上以覆盖所述承载部上的工件3,在所述开盖板位置,所述盖板2离开所述承载部。本技术提供的工件输送单元应用于工件输送装置上时,例如,应用在图2所示的通过旋转方式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装置上,承载部可以承载工件3通过旋转实现输送,该工件输送单元也可以设置在直线输送方式(例如皮带输送)的输送装置上。在承载部上的工件3在被输送到某一处理工序,例如输送至充磁或退磁装置进行充磁或退磁操作,或者其他处理工序进行操作时,盖板2移动至覆盖在承载部上方,通过盖板2来阻挡承载部所承载的工件3被充磁或退磁装置、检测装置的磁性部件吸附,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输送单元,用于设置在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装置上,所述工件为已充磁或未充磁的磁性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输送单元包括:/n承载主体,所述承载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承载工件的承载部;/n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承载主体在关盖板位置和开盖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盖板位置,所述盖板盖在所述承载部上以覆盖所述承载部上的工件,在所述开盖板位置,所述盖板离开所述承载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输送单元,用于设置在输送工件的工件输送装置上,所述工件为已充磁或未充磁的磁性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输送单元包括:
承载主体,所述承载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承载工件的承载部;
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承载主体在关盖板位置和开盖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盖板位置,所述盖板盖在所述承载部上以覆盖所述承载部上的工件,在所述开盖板位置,所述盖板离开所述承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置为能够相对所述承载主体转动,所述盖板能够在所述关盖板位置和所述开盖板位置之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对所述盖板从所述关盖板位置向所述开盖板位置的转动起限位作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对所述盖板从所述开盖板位置向所述关盖板位置的转动起限位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所述盖板上固定的第一固定部及所述承载主体上设置的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为能通过磁力吸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输送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所述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燕麻泽坤刘学良崔占如游军
申请(专利权)人:茵诺麦格杭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