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性工件检测装置,所述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包括由导磁材料制成的至少两个第一传导部、对应每个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的线圈组件以及由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二传导部,其中,每个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为能够对应于所要检测的磁性工件的一个磁极以传导该磁极的磁力线,每个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柱及所述线圈柱上缠绕的线圈,每个所述线圈柱的一端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导部连接,每个所述线圈柱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导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利用线圈柱中所感应的磁性工件的磁场分布产生变化从而使得线圈产生电流的方式来检测磁性工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而且检测精度高,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工件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磁性工件的磁性能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磁性工件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磁性工件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磁性工件的规格也更加多样化,尤其是磁化方式为多个磁化方向的磁性工件,由于多个磁化方向的磁性工件有多个磁极,磁化方向不同,导致检测困难。如何简单、准确地实现对具有多个磁化方向的磁性工件进行检测成为一个难点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磁性工件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磁化方向的磁性工件检测困难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性工件检测装置,所述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包括由导磁材料制成的至少两个第一传导部、对应每个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的线圈组件以及由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二传导部,其中,每个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为能够对应于所要检测的磁性工件的一个磁极以传导该磁极的磁力线,每个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柱及所述线圈柱上缠绕的线圈,每个所述线圈柱的一端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导部连接,每个所述线圈柱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导部。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导部、所述线圈柱及所述第二传导部分体形成并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第一传导部、所述线圈柱及所述第二传导部一体形成。优选地,各所述线圈组件并排直立设置,所述第一传导部位于所述线圈组件的顶端,所述第二传导部位于所述线圈组件的底端;所述磁性工件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导部的上方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用于承载所述磁性工件。优选地,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主体及所述位于所述盖板主体上表面的用于承载磁性工件的非铁磁性材料的隔离板,所述盖板主体上在对应所述磁性工件的位置设置有开槽,所述第一传导部具有位于所述开槽中的部分能够采集位于所述隔离板上的磁性工件的磁力线;所述盖板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磁性工件定位的定位部件。优选地,所述磁性工件检测装置还包括环形的防护环,所述防护环围绕所述第一传导部、所述线圈组件及所述第二传导部设置。优选地,所述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用于承载磁性工件的承载台,各个所述线圈组件围绕所述承载台间隔布置,且所述线圈组件的轴向沿所述承载台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传导部位于所述线圈柱的靠近所述承载台的一端,所述第二传导部位于各个所述线圈组件的外侧且与各个所述线圈组件的所述线圈柱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导部与所述磁性工件之间设置有非铁磁性材料的隔离板。优选地,所述磁性工件检测装置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包括围绕所述第一传导部、所述线圈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导部设置的环状件以及盖在所述环状件顶端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开孔,待检测的磁性工件能够从所述开孔放置在所述承载台上。优选地,所述磁性工件检测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二传导部、所述线圈组件及所述第一传导部位于所述底座上。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上板、下板及连接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的环形的侧板,所述上板、所述侧板和所述下板围绕形成有用于走线的容纳空腔;其中,所述上板上设置有用于走线的开孔。本技术提供的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利用线圈柱中所感应的磁性工件的磁场分布产生变化从而使得线圈产生电流的方式来检测磁性工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而且检测精度高,通用性强。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磁性工件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显示有磁性工件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去除防护环后的结构);图3为图2所示的结构从另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显示线圈组件、第一传导部、第二传导部以及磁性工件配合布置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磁性工件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磁性工件检测装置中移除隔离板以及防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磁性工件检测装置移除第二传导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承载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线圈组件;12-第一传导部;121-凸出部;13-第二传导部;14-底座;141-上板;142-下板;143-侧板;15-盖板组件;151-盖板主体;152-隔离板;16-定位部件;17-防护环;18-磁性工件;181-第一磁极部;182-第二磁极部;183-中间磁极部;21-线圈组件;211-线圈柱;22-第一传导部;23-第二传导部;24-底座;241-上板;242-下板;243-侧板;25-承载部;251-承载台;252-底盘;253-中心部;26-隔离板;27-防护罩;271-环状件;272-盖板;28-磁性工件;281-磁极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本技术提供一种磁性工件检测装置,该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包括由导磁材料制成的至少两个第一传导部、对应每个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的线圈组件以及由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二传导部,其中,每个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为能够对应于所要检测的磁性工件的一个磁极以采集该磁极的磁力线,每个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柱及所述线圈柱上缠绕的线圈,每个所述线圈柱的一端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导部连接,每个所述线圈柱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导部。其中,所述第一传导部、所述线圈柱及所述第二传导部可以分体形成并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第一传导部、所述线圈柱及所述第二传导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包括由导磁材料制成的至少两个第一传导部、对应每个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的线圈组件以及由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二传导部,其中,每个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为能够对应于所要检测的磁性工件的一个磁极以传导该磁极的磁力线,每个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柱及所述线圈柱上缠绕的线圈,每个所述线圈柱的一端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导部连接,每个所述线圈柱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导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包括由导磁材料制成的至少两个第一传导部、对应每个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的线圈组件以及由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二传导部,其中,每个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为能够对应于所要检测的磁性工件的一个磁极以传导该磁极的磁力线,每个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柱及所述线圈柱上缠绕的线圈,每个所述线圈柱的一端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导部连接,每个所述线圈柱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部、所述线圈柱及所述第二传导部分体形成并连接在一起;
或者,所述第一传导部、所述线圈柱及所述第二传导部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线圈组件并排直立设置,所述第一传导部位于所述线圈组件的顶端,所述第二传导部位于所述线圈组件的底端;
所述磁性工件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导部的上方的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用于承载所述磁性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主体及所述位于所述盖板主体上表面的用于承载磁性工件的非铁磁性材料的隔离板,所述盖板主体上在对应所述磁性工件的位置设置有开槽,所述第一传导部具有位于所述开槽中的部分能够采集位于所述隔离板上的磁性工件的磁力线;
所述盖板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磁性工件定位的定位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工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燕,麻泽坤,刘学良,崔占如,游军,
申请(专利权)人:茵诺麦格杭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