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在制备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674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在制备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反式甲基异丁香酚治疗抑郁症具有显著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制成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口服给药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在制备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
,涉及反式甲基异丁香酚的医药用途,具体涉及一种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在有效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抑郁症是一类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点的心境障碍,是世界四大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呈全球性增加,已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大约为4%,抑郁症患者无法适应社会,是自杀、自残、自虐的高危人群,构成社会重大健康危机。临床研究发现,抑郁症还是多种疾病如帕金森症、糖尿病等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神经精神负担。因此,抑郁症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问题,抑郁症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现代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社会等因素有关。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假说:1神经递质假说,中枢5-羟色胺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突触间隙5-羟色胺(Serotonin,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降低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2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等对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神经环路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降低,影响神经发生和神经元存活,引发了抑郁症状;上调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可缓解抑郁症状。3神经炎症假说,中枢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等水平升高,影响与情绪情感调节相关的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或神经环路,产生了抑郁症状;降低炎性因子表达,可缓解抑郁症状。临床上以提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水平为抑郁症治疗的主要策略。代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有: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antidepressant,TCAs),如丙咪嗪等;选择性五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RI),如氟西汀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oxidaseinhibitor,MAOI),如苯乙肼等。这些药物具有多种副作用和较高的耐受性,且在治疗时间上存在延迟,提示仅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防治抑郁症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炎症假说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与炎症、神经发生等密切相关,降低炎性因子表达,上调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改善炎症与神经发生,可有效缓解抑郁症,这也有助于解释抗抑郁药需要数周以改善炎症与神经发生才能发挥疗效。因此,需以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炎性因子为靶点,寻找新的抗抑郁药物以有效的防治抑郁症。反式甲基异丁香酚(trans-Methylisoeugenol)是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中,但石菖蒲的主要有效成分为β-细辛醚、α-细辛醚、甲基丁香酚等,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在石菖蒲中含量较少。反式甲基异丁香酚为油状液体,分子式:C11H14O2,分子量:178.23,其结构如下,具有镇静、催眠、改善记忆等作用。目前尚未有见将反式甲基异丁香酚用于制备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在制备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具有如下结构: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式甲基异丁香酚抗抑郁症的应用,其可显著提高神经递质水平、上调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下调炎性因子表达。因此,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可在制备抗抑郁症药物中应用,该药物具有治疗抑郁症的用途。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可来源于市售或采用现有技术制备得到。本专利技术应用的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可以和药学上允许的任意一种辅料或药物赋形剂制成药物,其制剂可以是药学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包括但不限于颗粒剂、片剂、冲剂、软胶丸、软胶囊或滴丸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其给药形式主要包括口服给药等。本专利技术中反式甲基异丁香酚的给药量,因患者的状态、体重、给药方式等不同而异。比如在非口服情况下,肌肉、肠内给药0.1-5mg/(kg•d),口服情况下0.4-20mg/(kg•d)。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可显著缩短正常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累积不动时间,对慢性应激抑郁小鼠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可显著提高抑郁小鼠海马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吲哚乙酸/5-羟色胺水平和纹状体多巴胺水平,上调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及下调炎性因子表达。因此,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可在制备抗抑郁症药物中应用。本专利技术为反式甲基异丁香酚提供了临床新用途,扩大了其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小鼠强迫游泳试验结果图。图2为小鼠悬尾试验结果图。图3为慢性应激抑郁小鼠体重检测结果图。图4为慢性应激抑郁小鼠糖水偏嗜度试验结果图。图5为慢性应激抑郁小鼠强迫游泳试验结果图。图6为慢性应激抑郁小鼠神经递质检测结果图。图7为慢性应激抑郁小鼠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检测结果图。图8为慢性应激抑郁小鼠海马区炎性因子检测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实验动物,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SCXK(苏)2016-0010),选用临床具有较好疗效的丙咪嗪为阳性对照,另设抗帕金森症药物左旋多巴和抗老年痴呆药物加兰他敏组。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对照品自制,纯度≥98%,溶于水配制成给药浓度(3.3,10,30mg/mL)。[实施例一]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对小鼠强迫游泳累积不动时间的影响采用ICR小鼠,雄性,饲养7日以适应新环境。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反式甲基异丁香酚组[16.6,50,150mg/(kg•d)]、丙咪嗪组[30mg/(kg•d)]、左旋多巴组[60mg/(kg•d)]和加兰他敏组[1.5mg/(kg•d)],每组各12只,每日上午10:00灌胃给药,持续7日。末次给药1h后,进行强迫游泳试验。该试验分2天进行:第1天让小鼠在22±2℃的深水中预游泳15min,24h后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强迫游泳6min,统计后4min内游泳累积不动时间(即小鼠停止挣扎或小鼠呈漂浮状态、四肢有轻微动作以保持头部在水面),结果见图1。结果显示阳性药、反式甲基异丁香酚[16.6,50,150mg/(kg•d)]作用后小鼠强迫游泳累积不动时间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例二]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对小鼠悬尾累积不动时间的影响采用ICR小鼠,雄性,饲养7日以适应新环境。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反式甲基异丁香酚组[16.6,50,150mg/(kg•d)]、丙咪嗪组[30mg/(k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在制备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式甲基异丁香酚在制备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式甲基异丁香酚用于提高神经递质水平、上调神经营养因子及下调炎性因子表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式甲基异丁香酚与药学上允许的任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露韦敏宋萍萍钱怡云郑生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