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610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和电动伸缩杆,所述冷却器本体上表面一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导热油箱内部贯穿有输料管,所述进水管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电动伸缩杆连接于冷却器本体底部,所述滑板两侧设置有引导升降轨,所述滑板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滑板表面四周均开设有固定槽。该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当滑板表面的固定槽与滑板表面的固定槽相互重合时,将固定柱插入固定槽内即可将冷却器本体固定于固定板上方,该固定方式有利于防止冷却器本体晃动,同时后期只需要拔出固定柱即可将冷却器本体从固定板上方拆卸下来,而通过滑板底部的滚轮可随意移动,方便后期进行维护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冷却器
,具体为一种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
技术介绍
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冷却器外壳为钢结构具有极高的耐压性能和坚固度,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主要可以分为列管式冷却器、板式冷却器和风冷式冷却器,冷却器是冶金、化工、能源、交通、轻工、食品等工业部门普遍采用的热交换装置。现有的冷却器大多采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地面,后期不易拆卸,导致冷却器不易进行维护检修,且冷却器本身高度往往是固定的,在需要调节高度的场合不易进行固定,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推出了一种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般的冷却器大多采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地面,后期不易拆卸,导致冷却器不易进行维护检修,且冷却器本身高度往往是固定的,在需要调节高度的场合不易进行固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和电动伸缩杆,所述冷却器本体上表面一侧连接有进水管,且冷却器本体内部设置有导热油箱,所述导热油箱内部贯穿有输料管,所述进水管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电动伸缩杆连接于冷却器本体底部,且电动伸缩杆底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两侧设置有引导升降轨,且引导升降轨内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板底部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板与滑板表面四周均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部贯穿有固定柱。优选的,所述输料管之间关于导热油箱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且导热油箱的中轴线与冷却器本体的中轴线位于一条水平线。优选的,所述冷却器本体通过电动伸缩杆构成升降结构,且电动伸缩杆之间关于冷却器本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冷却器本体通过滑轮与引导升降轨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冷却器本体通过滑轮、引导升降轨与滑板之间构成稳定结构。优选的,所述滑板通过滑槽与固定板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板与固定板之间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表面的固定槽与滑板表面的固定槽相互重合,且滑板通过固定柱、固定槽与固定板之间构成固定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冷却器本体通过电动伸缩杆与滑板连接,当滑板表面的固定槽与滑板表面的固定槽相互重合时,将固定柱插入固定槽内即可将冷却器本体固定于固定板上方,该固定方式有利于防止冷却器本体晃动,同时后期只需要拔出固定柱即可将冷却器本体从固定板上方拆卸下来,而通过滑板底部的滚轮可随意移动,方便后期进行维护检修。该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冷却器本体通过电动伸缩杆可垂直上下调节高度,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高度的地形,方便对输料管进行降温冷却的同时方便进行对冷却器本体进行固定,且冷却器本体升降时其两侧滑轮沿引导升降轨内部上下滑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冷却器本体升降时的稳定性。该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输料管包裹于导热油箱内部,导热油箱内部充满有导热油,导热油可将输料管内部物料散发的热量快速导出,再通过进水管向冷却器本体内部注入冷却用液体对热量进行吸收,吸收热量后的液体通过出水管排出,该方式有利于加快输料管的散热速度,防止输料管有余热残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冷却器本体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冷却器本体;2、进水管;3、导热油箱;4、输料管;5、出水管;6、电动伸缩杆;7、滑板;8、引导升降轨;9、滑轮;10、固定板;11、滑槽;12、固定槽;13、固定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1和电动伸缩杆6,冷却器本体1上表面一侧连接有进水管2,且冷却器本体1内部设置有导热油箱3,导热油箱3内部贯穿有输料管4,输料管4之间关于导热油箱3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且导热油箱3的中轴线与冷却器本体1的中轴线位于一条水平线,输料管4包裹于导热油箱3内部充分与导热油箱3内部的导热油接触,导热油可将输料管4内部物料散发的热量快速导出,再通过进水管2向冷却器本体1内部注入冷却用液体对热量进行吸收,该方式有利于加快输料管4的散热速度,防止输料管4有余热残留,而导热油箱3的中轴线与冷却器本体1的中轴线位于一条水平线有利于防止输料管4产生弯折;进水管2一侧设置有出水管5,电动伸缩杆6连接于冷却器本体1底部,且电动伸缩杆6底部连接有滑板7,冷却器本体1通过电动伸缩杆6构成升降结构,且电动伸缩杆6之间关于冷却器本体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冷却器本体1通过电动伸缩杆6可垂直上下调节高度,从而有利于适应不同高度的地形,方便对输料管4进行降温冷却的同时方便进行对冷却器本体1进行固定,电动伸缩杆6之间关于冷却器本体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有利于冷却器本体1保持水平状态进行升降,防止其歪斜;滑板7两侧设置有引导升降轨8,且引导升降轨8内部设置有滑轮9,冷却器本体1通过滑轮9与引导升降轨8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冷却器本体1通过滑轮9、引导升降轨8与滑板7之间构成稳定结构,冷却器本体1升降时其两侧滑轮9沿引导升降轨8内部上下滑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冷却器本体1升降时的稳定性,防止冷却器本体1在升降过程中产生晃动;滑板7底部设置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内部开设有滑槽11,滑板7通过滑槽11与固定板10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板7与固定板10之间相互平行,固定板10与滑板7表面四周均开设有固定槽12,且固定槽12内部贯穿有固定柱13,固定板10表面的固定槽12与滑板7表面的固定槽12相互重合,且滑板7通过固定柱13、固定槽12与固定板10之间构成固定结构,固定板10可通过螺丝固定于地面,而滑板7通过滑槽11可沿固定板10上方来回滑动,当滑板7表面的固定槽12与滑板7表面的固定槽12相互重合时,将固定柱13插入固定槽12内即可将冷却器本体1固定于固定板10上方,该固定方式有利于防止冷却器本体1晃动,同时后期只需要拔出固定柱13即可将冷却器本体1从固定板10上方拆卸下来,而通过滑板7底部的滚轮可随意移动,方便后期进行维护检修。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时,首先将固定板10通过螺丝固定于地面,再推动冷却器本体1使其下方的滑板7底部车轮进入固定板10内部滑槽11内,当滑板7表面的固定槽12与滑板7表面的固定槽12相互重合时,将固定柱13插入固定槽12内即可将冷却器本体1固定于固定板10上方,该固定方式有利于防止冷却器本体1晃动,然后冷却器本体1通过电动伸缩杆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1)和电动伸缩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本体(1)上表面一侧连接有进水管(2),且冷却器本体(1)内部设置有导热油箱(3),所述导热油箱(3)内部贯穿有输料管(4),所述进水管(2)一侧设置有出水管(5),所述电动伸缩杆(6)连接于冷却器本体(1)底部,且电动伸缩杆(6)底部连接有滑板(7),所述滑板(7)两侧设置有引导升降轨(8),且引导升降轨(8)内部设置有滑轮(9),所述滑板(7)底部设置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内部开设有滑槽(11),所述固定板(10)与滑板(7)表面四周均开设有固定槽(12),且固定槽(12)内部贯穿有固定柱(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1)和电动伸缩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本体(1)上表面一侧连接有进水管(2),且冷却器本体(1)内部设置有导热油箱(3),所述导热油箱(3)内部贯穿有输料管(4),所述进水管(2)一侧设置有出水管(5),所述电动伸缩杆(6)连接于冷却器本体(1)底部,且电动伸缩杆(6)底部连接有滑板(7),所述滑板(7)两侧设置有引导升降轨(8),且引导升降轨(8)内部设置有滑轮(9),所述滑板(7)底部设置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内部开设有滑槽(11),所述固定板(10)与滑板(7)表面四周均开设有固定槽(12),且固定槽(12)内部贯穿有固定柱(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耐压结构便于拆卸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管(4)之间关于导热油箱(3)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且导热油箱(3)的中轴线与冷却器本体(1)的中轴线位于一条水平线。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甦曹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