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磨液压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331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磨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固定活塞、活塞杆和导向套,缸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端盖,活塞固定在活塞杆的一端,固定活塞将缸体内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导向套套装在活塞杆的另一端,且导向套固定安装在缸体的另一端,所述端盖上开设有与无杆腔相连通的进油口,所述缸体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有杆腔相连通的回油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解决了漏油及不安全的隐患,而且减少油品消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磨液压油缸
本技术涉及液压油缸
,尤其涉及一种立磨液压油缸。
技术介绍
立磨液压油缸是一种用于生产水泥的立磨液压系统部件,它能够建立足够大的工作力,执行器易于实现程序控制运动,工作安全,且在使用条件、限制质量和外廓尺寸方面可最充分满足现代设备所提出的要求。现有的立磨液压油缸回油时,回油管道故障时,轴封处受到的压力急剧增大,对液压缸轴封进行破坏,导致液压缸漏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立磨液压油缸。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立磨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固定活塞、活塞杆和导向套,缸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端盖,活塞固定在活塞杆的一端,固定活塞将缸体内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导向套套装在活塞杆的另一端,且导向套固定安装在缸体的另一端,所述端盖上开设有与无杆腔相连通的进油口,所述缸体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有杆腔相连通的回油管道。本技术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回油管道,当其中一个回油故障时,其余回油管道任可继续回油,避免轴封处压力过大发生漏油,保证立磨液压油缸使用时的安全性,降低液压油的损耗,有助于延长立磨液压油缸的使用寿命。所述导向套与缸体之间间隔形成油槽,所述油槽对应于回油管道位置处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缸体上设有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警报器,便于维修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对立磨液压油缸进行维修。所述缸体外侧设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一端与缸体活动连接,另一端固连于活塞杆顶端,防止粉尘污染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固定活塞之间还通过多个逐级增大的固定环连接,保证活塞杆与固定活塞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活塞杆上还套装有缓冲活塞,所述缓冲活塞位于固定活塞和导向套之间,所述缓冲活塞和固定活塞之间间隔形成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碟簧,活塞杆的外圈开设有用于限制缓冲活塞向上端运动的卡台,活塞杆内开设有气道,活塞杆的上外侧开设有与气道相连通的第一气道,活塞杆的下端外侧开设有用于连通缓冲腔和气道的第二气道,在油杆腔内增加一个缓冲活塞,降低对轴封处的瞬时压力。所述第二气道部分延伸至固定活塞内与缓冲腔底部连通,且第二气道和缓冲腔的连接处位于碟簧的内孔处,排气更加均匀。所述活塞杆尽在有效行程段的外表面具有淬火层,提高了活塞杆的硬度和耐磨性。所述活塞杆和导向套通过多个不同尺寸的密封圈密封连接,提高活塞杆和导向套之间的密封效果。所述密封圈采用PU聚氨酯橡胶密封圈,耐磨性好,有效防止漏油。所述回油管道上连接有油管以将液压油导流至油箱,减少油品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解决了漏油及不安全的隐患,而且减少油品消耗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体;2、固定活塞;3、活塞杆;4、导向套;5、端盖;51、进油口;6、有杆腔;7、无杆腔;8、回油管道;9、油槽;10、压力传感器;11、警报器;12、防尘罩;13、固定环;14、缓冲活塞;15、缓冲腔;16、密封圈;31、卡台;32、气道;33、第一气道;34、第二气道;151、碟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立磨液压油缸,包括缸体1、固定活塞2、活塞杆3和导向套4,缸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端盖5,活塞2固定在活塞杆3的一端,固定活塞2将缸体1内分为有杆腔6和无杆腔7,导向套4套装在活塞杆3的另一端,且导向套4固定安装在缸体1的另一端,端盖5上开设有与无杆腔7相连通的进油口51,缸体1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有杆腔6相连通的回油管道8。进一步细说,导向套4与缸体1之间间隔形成油槽9,油槽9对应于回油管道8位置处设有压力传感器10,缸体1上设有与压力传感器10电性连接的警报器11,压力传感器10分别用于检测回油管道8处的压力,当各个压力传感器10之间的差值超出预设值时便会触发警报器11以提醒维修人员及时修复。进一步细说,缸体1外侧设有防尘罩12,防尘罩12一端与缸体1活动连接,另一端固连于活塞杆3顶端,防止活塞杆3浸油端伸出缸体1外后粘上粉尘影响轴封处的密封效果,避免液压油的泄露。优选的,防尘罩12是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的。进一步细说,活塞杆3与固定活塞2之间还通过多个逐级增大的固定环13连接。进一步细说,活塞杆3上还套装有缓冲活塞14,缓冲活塞14位于固定活塞2和导向套4之间,缓冲活塞14和固定活塞2之间间隔形成缓冲腔15,缓冲腔15内设有碟簧151,活塞杆3的外圈开设有用于限制缓冲活塞14向上端运动的卡台31,活塞杆3内开设有气道32,活塞杆3的上外侧开设有与气道32相连通的第一气道33,活塞杆3的下端外侧开设有用于连通缓冲腔15和气道32的第二气道34,当固定活塞杆受到突然增加的拉力冲击,有杆腔液压油还没有及时排除,内部压力超过工作压力时,缓冲活塞会迅速向固定活塞方向移动,能够降低有杆腔液压油压力的上升速度,同时碟簧被压缩,推力增加,可以避免两活塞之间的冲击,碟簧还可以在气腔气压不足时具有一定缓冲效果。优选的,缓冲活塞14的内圈和外圈均设有密封圈,缓冲活塞14和固定活塞2之间充满有与有杆腔11工作压力相同的气体。进一步细说,第二气道34部分延伸至固定活塞2内与缓冲腔15底部连通,且第二气道34和缓冲腔15的连接处位于碟簧151的内孔处,缓冲活塞向下动作时将缓冲腔内的气体从下方的挤出,相比传统的从侧边排出,效率更好,缓冲活塞受到的反作用力均匀,缓冲活塞在动作时不易发生倾斜,保证缓冲活塞与缸体内壁和活塞杆外壁之间的密封效果。进一步细说,活塞杆3尽在有效行程段的外表面具有淬火层,活塞杆仅在有效行程段外表面具有淬火层,硬度大,耐磨性好,特别适用于高频高侧载条件下的摩擦;非有效摩擦面处表面不作处理,保持了材料原有的韧性,抗断裂能力好;活塞杆局部表面淬火处理,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细说,活塞杆3和导向套4通过多个不同尺寸的密封圈16密封连接。优选的,密封圈16采用PU聚氨酯橡胶密封圈,聚氨酯橡胶的机械性能非常好,耐磨、耐高压性能均远优于其它橡胶。耐老化性、耐臭氧性、耐油性也相当好,一般用于耐高压、耐磨损密封环节。于其他实施例中,回油管道8上连接有油管以将液压油导流至油箱,减少了油品消耗。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磨液压油缸,包括缸体(1)、固定活塞(2)、活塞杆(3)和导向套(4),缸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端盖(5),活塞(2)固定在活塞杆(3)的一端,固定活塞(2)将缸体(1)内分为有杆腔(6)和无杆腔(7),导向套(4)套装在活塞杆(3)的另一端,且导向套(4)固定安装在缸体(1)的另一端,所述端盖(5)上开设有与无杆腔(7)相连通的进油口(5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有杆腔(6)相连通的回油管道(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磨液压油缸,包括缸体(1)、固定活塞(2)、活塞杆(3)和导向套(4),缸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端盖(5),活塞(2)固定在活塞杆(3)的一端,固定活塞(2)将缸体(1)内分为有杆腔(6)和无杆腔(7),导向套(4)套装在活塞杆(3)的另一端,且导向套(4)固定安装在缸体(1)的另一端,所述端盖(5)上开设有与无杆腔(7)相连通的进油口(5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有杆腔(6)相连通的回油管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磨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4)与缸体(1)之间间隔形成油槽(9),所述油槽(9)对应于回油管道(8)位置处设有压力传感器(10),所述缸体(1)上设有与压力传感器(10)电性连接的警报器(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磨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外侧设有防尘罩(12),所述防尘罩(12)一端与缸体(1)活动连接,另一端固连于活塞杆(3)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磨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与固定活塞(2)之间还通过多个逐级增大的固定环(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磨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上还套装有缓冲活塞(1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江桑晓峰王建军诸葛崇德钱斌潘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诸葛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