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泵装置、气泵吸盒以及桌面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30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0
本申请属于气泵技术领域,提供了气泵装置、气泵吸盒以及桌面机器人,通过主控制电路接收控制信号源提供的控制信号,并基于该控制信号对多个电磁阀的阀门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单个气泵就可以进行吹气和吸气的效果,解决了采用两个气泵分别实现吹气和吸气功能,存在频繁更换气泵、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泵装置、气泵吸盒以及桌面机器人
本申请涉及气泵
,尤其涉及气泵装置、气泵吸盒以及桌面机器人。
技术介绍
气泵是充气产品的必备部件之一,有的充气产品采用手动充气泵、手持电动气泵通过充气产品上的气阀对充气产品充气,有的充气产品如充气床和充气床垫采用安装在充气床和充气床垫上的内置电动气泵进行充气,用户通过手动的方式开启或关闭电动气泵的开关以控制启动和停止,相对于手动充气泵和手持电动气泵而言,内置电动气泵使用更加方便,充气的速度也更快。然而,目前通常采用两个气泵分别实现吹气和吸气功能,存在占用空间大、频繁更换气泵、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气泵装置、气泵吸盒以及桌面机器人,旨在解决采用两个气泵分别实现吹气和吸气功能,存在频繁更换气泵、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泵装置,与控制信号源和工作电源连接,包括:真空泵;多通导管;与所述多通导管连接的多个电磁阀;以及分别与多个电磁阀和所述工作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源提供的控制信号和所述工作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对多个所述电磁阀的阀门状态进行控制的主控制电路;其中,各个所述电磁阀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多通导管的各个接口一一对应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电磁阀的公共端分别与所述真空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用于吸气进气,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或者公共端用于吹气出气。可选的,所述多个所述电磁阀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多通导管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公共端与所述真空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悬空;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多通导管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公共端与所述真空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悬空;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多通导管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悬空。可选的,所述主控制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信号源和所述工作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并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生成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模块、所述工作电源、所述第一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以及所述电源信号对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阀门状态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三电磁阀处于吸气状态或者抽气状态的开关模块。可选的,所述主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气泵装置的状态进行显示的显示模块。可选的,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电磁阀的阀门状态进行显示的第一显示单元;与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电磁阀的阀门状态进行显示的第二显示单元。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九电阻以及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共接于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泵吸盒,包括:盒体、盒盖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泵装置,所述气泵装置设于所述盒体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桌面机器人,包括:基座、驱动机构、机械臂、气管、机械臂末端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泵装置,所述气管沿所述机械臂设置,并与所述气泵装置连接,所述气泵装置设于所述驱动机构内。本申请提供了气泵装置、气泵吸盒以及桌面机器人,通过主控制电路接收控制信号源提供的控制信号,并基于该控制信号对多个电磁阀的阀门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单个气泵就可以进行吹气和吸气的效果,解决了采用两个气泵分别实现吹气和吸气功能,存在频繁更换气泵、成本较高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主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主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主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泵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泵吸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盒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桌面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实施例中的机械人关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实施例中的机械人关节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泵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泵装置的工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泵装置的另一工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泵装置,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泵装置与控制信号源201和工作电源202连接,具体的,该气泵装置包括:真空泵40、多通导管50、多个电磁阀30以及主控制电路20,其中,多个电磁阀30分别与所述多通导管50连接;主控制电路20分别与多个电磁阀30和所述工作电源202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源201提供的控制信号和所述工作电源202提供的电源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对多个所述电磁阀30的阀门状态进行控制;具体的,多个所述电磁阀30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多通导管50的多个接口一一对应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电磁阀30的公共端分别与所述真空泵4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真空泵40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当真空泵40启动时,真空泵40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从而使气体从输入端输入,并从输出端输出,具体的,该输入端可以为输入气管,该输出端可以为输出气管。多通导管50包括至少三个导气管,每一电磁阀30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多通导管50的其中一导气管连接,真空泵4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电磁阀30的公共端连接。通过主控制电路20接收控制信号源201提供的控制信号,并基于该控制信号对多个电磁阀30的阀门状态进行控制,从而采用一个气泵就可以实现吹气和吸气功能,例如,通过控制真空泵4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的电磁阀30的阀门状态,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泵装置,与控制信号源和工作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n真空泵;/n多通导管;/n与所述多通导管连接的多个电磁阀;以及/n分别与多个电磁阀和所述工作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源提供的控制信号和所述工作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对多个所述电磁阀的阀门状态进行控制的主控制电路;/n其中,各个所述电磁阀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多通导管的各个接口一一对应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电磁阀的公共端分别与所述真空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或者公共端用于吸气进气,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或者公共端用于吹气出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泵装置,与控制信号源和工作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真空泵;
多通导管;
与所述多通导管连接的多个电磁阀;以及
分别与多个电磁阀和所述工作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源提供的控制信号和所述工作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对多个所述电磁阀的阀门状态进行控制的主控制电路;
其中,各个所述电磁阀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多通导管的各个接口一一对应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电磁阀的公共端分别与所述真空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或者公共端用于吸气进气,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阀的第二端或者公共端用于吹气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所述电磁阀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三电磁阀;
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多通导管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公共端与所述真空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悬空;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多通导管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公共端与所述真空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端悬空;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一端与所述多通导管的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第二端悬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电路包括:
与所述控制信号源和所述工作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并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生成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的驱动模块;
分别与所述驱动模块、所述工作电源、所述第一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和所述电源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以及所述电源信号对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阀门状态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第三电磁阀处于吸气状态或者抽气状态的开关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控制信号源,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电流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超凌富刘主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