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流量可控制的抽真空及空气压缩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辅助装置
,涉及一种抽真空及空气压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气流量可控制的抽真空及空气压缩装置。
技术介绍
灭火弹内部装填液相灭火剂,通过抛撒机构将液相灭火剂抛撒到空气中,形成大范围灭火剂云雾,扑灭燃烧的火焰。为了不影响液相灭火剂的抛撒范围,灭火弹壳体通常采用薄壁结构,因此,灭火弹为典型的装填液相材料的薄壁壳体结构。对于装填液相材料的薄壁壳体结构,液体材料的膨胀系数比固体材料的膨胀系数高很多,而液体材料又为不可压缩材料,温度升高后,液相材料膨胀对壳体造成的内部应力会很高,过高的内应力会使壳体在薄弱处破坏,导致液相材料的泄露,造成重大事故。专利“一种液相装药战斗部用内应力释放装置”(中国,2015年6月,申请号:201510304454.2)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装填液相材料薄壁壳体结构的内应力释放装置(以下简称内应力释放装置),当液相材料膨胀导致装填液相材料薄壁壳体结构(以下简称薄壁壳体)内应力过大时,该装置的环状蝶形弹簧发生压缩变形,增大了液相材料所占的空间,缓解液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流量可控制的抽真空及空气压缩装置,包括抽真空软管(3),压力表(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活塞(1),抽真空内腔(2),抽真空开关(4),排气开关(6);/n动力活塞(1)为第一圆柱体,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体为回转体,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体下表面为第一下端圆平面,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体侧面为第一外圆柱面,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体上表面为第一上端圆平面,动力活塞(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回转体轴线与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体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侧面带有第一外螺纹;/n动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流量可控制的抽真空及空气压缩装置,包括抽真空软管(3),压力表(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活塞(1),抽真空内腔(2),抽真空开关(4),排气开关(6);
动力活塞(1)为第一圆柱体,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体为回转体,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体下表面为第一下端圆平面,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体侧面为第一外圆柱面,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体上表面为第一上端圆平面,动力活塞(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回转体轴线与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体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侧面带有第一外螺纹;
动力活塞(1)的回转体轴线与地面垂直;
抽真空内腔(2)为第二圆筒体,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圆筒体为回转体,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圆筒体内侧面为第二内圆柱面,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内圆柱面上端带有第二上端内法兰,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上端内法兰的内侧面带有第二上端内螺纹,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上端内法兰的下端面为第二上端向下同心圆环面,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内圆柱面下端带有第二下端内法兰,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内法兰的上端面为第二下端向上同心圆环面,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内法兰的下端面为第二下端向下同心圆环面,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内法兰的内侧面为第二下端内圆柱面,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内圆柱面下端带有第二下端内螺纹,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内圆柱面中部带有第二环形凹槽,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环形凹槽下表面左端带有第二左端圆形通孔,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左端圆形通孔轴线与抽真空内腔(2)的回转体轴线平行,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左端圆形通孔连通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环形凹槽和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向下同心圆环面下部,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环形凹槽下表面右端带有第二右端圆形通孔,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右端圆形通孔轴线与抽真空内腔(2)的回转体轴线平行,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右端圆形通孔连通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环形凹槽和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向下同心圆环面下部,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向上同心圆环面右端边沿带有第二右端边沿圆形通孔,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右端边沿圆形通孔轴线与抽真空内腔(2)的回转体轴线平行,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右端边沿圆形通孔连通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向上同心圆环面上部和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向下同心圆环面下部,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右端边沿圆形通孔内侧面为第二右端内圆柱面,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右端内圆柱面下端带有第二右端内螺纹;
抽真空内腔(2)的回转体轴线与动力活塞(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体位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圆筒体内部,动力活塞(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位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上端向下同心圆环面下端,动力活塞(1)的第一下端圆平面位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向上同心圆环面上端,动力活塞(1)的第一外螺纹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上端内螺纹配合,动力活塞(1)的第一外圆柱面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内圆柱面滑动配合接触;
抽真空软管(3)为第三圆管,抽真空软管(3)的第三圆管为回转体;
抽真空软管(3)位于抽真空内腔(2)下端,抽真空软管(3)的第三圆管右端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左端圆形通孔连接,抽真空软管(3)的第三圆管左端与需要改变气体压力的封闭空间连接;
抽真空开关(4)为第四圆柱体,抽真空开关(4)的第四圆柱体为回转体,抽真空开关(4)的第四圆柱体的上表面为第四上端圆平面,抽真空开关(4)的第四圆柱体的侧面为第四外圆柱面,抽真空开关(4)的第四外圆柱面下端带有第四外螺纹;
抽真空开关(4)的回转体轴线与动力活塞(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抽真空开关(4)的第四外圆柱面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内圆柱面滑动配合接触,抽真空开关(4)的第四外螺纹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内螺纹配合,抽真空开关(4)的第四上端圆平面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向上同心圆环面齐平;
压力表(5)为检测气体压力的压力表,压力表(5)的上端带有第五外圆柱面,压力表(5)的下端带有第五表盘,压力表(5)的第五表盘显示所检测气体的压力值;
压力表(5)的第五外圆柱面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右端圆形通孔连接,压力表(5)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环形凹槽联通,压力表(5)检测并显示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环形凹槽中的气体压力值;
排气开关(6)为第六圆柱体,排气开关(6)的第六圆柱体为回转体,排气开关(6)的第六圆柱体的上表面为第六上端圆平面,排气开关(6)的第六圆柱体的侧面为第六外圆柱面,排气开关(6)的第六外圆柱面下端带有第六外螺纹;
排气开关(6)的回转体轴线与动力活塞(1)的回转体轴线平行,排气开关(6)的第六外圆柱面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右端内圆柱面滑动配合接触,排气开关(6)的第六外螺纹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右端内螺纹配合,排气开关(6)的第六上端圆平面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向上同心圆环面齐平。
动力活塞(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直径与动力活塞(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3~4;
动力活塞(1)的第一外圆柱面轴向长度与动力活塞(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5~6;
所述一种气流量可控制的抽真空及空气压缩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抽真空内腔(2)放置在水平台上;
步骤2:将动力活塞(1)与抽真空内腔(2)装配;
步骤3:将抽真空软管(3)与抽真空内腔(2)装配;
步骤4:将抽真空开关(4)与抽真空内腔(2)装配;
步骤5:将压力表(5)与抽真空内腔(2)装配;
步骤6:将排气开关(6)与抽真空内腔(2)装配;
步骤7:当需要降低封闭空间的气体压力时:将抽真空开关(4)顺时针旋转并拧紧,直至抽真空开关(4)的第四上端圆平面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向上同心圆环面齐平;排气开关(6)逆时针旋转直至卸下;动力活塞(1)顺时针旋转至最下位置,直至动力活塞(1)的第一下端圆平面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向上同心圆环面接触;再将排气开关(6)顺时针旋转并拧紧,直至排气开关(6)的第六上端圆平面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下端向上同心圆环面齐平;抽真空开关(4)逆时针旋转并松开,直至抽真空开关(4)的第四上端圆平面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环形凹槽下表面齐平;再将动力活塞(1)逆时针旋转至最上位置,直至动力活塞(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与抽真空内腔(2)的第二上端向下同心圆环面接触;至此,完成了一次对封闭空间的抽气,使得封闭空间的气体压力降低;
步骤8:重复步骤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峰,蒋忠亮,曹玉武,郭双锋,袁宝慧,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