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微调补距机械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507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控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自动微调补距机械控制设备,包括伸缩缸A、伸缩缸B、进气管、出气管、伸缩机构、切换机构和调节机构,伸缩机构、切换机构和调节机构均固定安装在伸缩缸A内部,且伸缩缸B固定安装在伸缩机构上,伸缩缸B位于伸缩缸A的左侧,通过伸缩机构的设置,利用气压作为动力的齿轮机械运动,来代替气压直接推动活塞的机械运动,相较于现有的伸缩气缸类机械控制设备,齿轮的运动更加稳定,在以水流作为动力产生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使用时,该设备所受压缩空气内水分过多的影响极小,避免出现因压缩空气中水分较多导致伸缩速度过于不均、气缸寿命大幅降低以及随着气缸排出而腐蚀设备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微调补距机械控制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控制
,具体为自动微调补距机械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机械控制设备是用于实现和传递机械运动的设备,现有往复式机械运动控制设备多采用气缸。现有专利号CN106286465A提出了一种气缸,具备气缸体积较小,能够适用于狭小空间,从而实现有效的夹持和避位的好处,但是其空气源利用通过水流作为动力产生压缩空气的压缩机使用时,压缩空气中会存留水分,这些水分因其密度与压缩空气的差异性,对气缸内活塞的推动力较弱,而压缩空气每次输入的水分均不同,会导致气缸活塞的推动速率不均的问题,且在水分较多压缩空气输入气缸内后,水分会形成水流积蓄在气缸内部,导致气缸存在短时间内损坏的问题。因此亟需自动微调补距机械控制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自动微调补距机械控制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动微调补距机械控制设备,包括伸缩缸A、伸缩缸B、进气管、出气管、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微调补距机械控制设备,包括伸缩缸A(1)、伸缩缸B(2)、进气管(3)、出气管(4)、伸缩机构(5)、切换机构(6)和调节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5)、切换机构(6)和调节机构(7)均固定安装在伸缩缸A(1)内部,且伸缩缸B(2)固定安装在伸缩机构(5)上,伸缩缸B(2)位于伸缩缸A(1)的左侧,伸缩缸A(1)的顶面开设有滑孔B(20),进气管(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气管(3)和出气管(4)均固定安装在伸缩缸A(1)正面且与伸缩缸A(1)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微调补距机械控制设备,包括伸缩缸A(1)、伸缩缸B(2)、进气管(3)、出气管(4)、伸缩机构(5)、切换机构(6)和调节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5)、切换机构(6)和调节机构(7)均固定安装在伸缩缸A(1)内部,且伸缩缸B(2)固定安装在伸缩机构(5)上,伸缩缸B(2)位于伸缩缸A(1)的左侧,伸缩缸A(1)的顶面开设有滑孔B(20),进气管(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气管(3)和出气管(4)均固定安装在伸缩缸A(1)正面且与伸缩缸A(1)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微调补距机械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5)包括中心筒中心筒(51)、主转盘(52)、推杆(53)、转环A(54)、转环B(55)、分隔板(56)、滑环(57)、连板(58)、弹簧A(59)、进气板(510)、传动板(511)、传达机构(512)、限位板(513)、橡胶垫(514)和套柱(515),中心筒中心筒(51)前后两面分别与伸缩缸A(1)前后内壁固定连接,中心筒中心筒(51)呈中空的圆柱体,中心筒中心筒(5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承,主转盘(52)内壁与中心筒中心筒(51)上转动轴承外壁固定连接,主转盘(52)的外壁开设有一圈齿槽,推杆(53)为矩形体且底面开设有齿槽,推杆(53)底面与主转盘(52)外壁相啮合,推杆(53)顶面与伸缩缸A(1)顶面内壁贴合,伸缩缸A(1)左侧面对应推杆(53)的位置开设有孔且与推杆(53)套接,推杆(53)位于伸缩缸A(1)外部的一端与伸缩缸B(2)固定连接,转环A(54)和转环B(55)均固定连接在主转盘(52)的正面,转环A(54)位于转环B(55)内圈,转环A(54)和转环B(55)的外壁均开设有齿槽,且转环B(55)外壁的齿槽位于前端,分隔板(56)固定连接在中心筒中心筒(51)正面中心的上下内壁,两个进气管(3)分别对应分隔板(56)左右一侧,滑环(57)套接在中心筒中心筒(51)的外壁,中心筒中心筒(51)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孔A(8),连板(58)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套接在两个滑孔A(8)内,两个连板(58)对应中心筒中心筒(51)内部的一端与套柱(515)固定连接,套柱(515)呈圆柱体且与中心筒中心筒(51)内壁套接,套柱(515)的正面中心开设有矩形槽且内壁与分隔板(56)套接,弹簧A(5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伸缩缸A(1)背面内壁在中心筒中心筒(51)内的位置,弹簧A(59)未固定的一端与套柱(515)固定连接,进气板(51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滑环(57)正面对应两个滑孔A(8)的位置,进气板(510)与中心筒中心筒(51)外壁贴合,进气板(510)对应中心筒中心筒(51)的一面和背面均呈镂空状态且连通,滑环(57)对应两个进气板(510)内壁的位置均开设有气孔A(9),气孔A(9)呈L型孔,且气孔A(9)远离进气板(510)的一端贯穿滑环(57)的底面,传动板(511)固定连接在滑环(57)的底面,传动板(511)顶面对应两个气孔A(9)的位置均开设有气孔B(11),且两个气孔B(11)分别与两个气孔A(9)连通,传动板(511)内部开设有(11),(11)与两个气孔B(11)均连通,传达机构(512)固定安装在传动板(511)上;
所述传达机构(512)包括转杆(5121)、扇叶(5122)、底板(5123)、直齿轮(5124)和弹簧B(5125),(11)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均开设有孔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林司文杰田巍闫守柱渠俊锋刘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城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