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喷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27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喷溅装置。防喷溅装置与计量站分离器相连通,计量站分离器在放空过程中排出的油气进入防喷溅装置内,防喷溅装置包括:筒状壳体,筒状壳体具有入口,筒状壳体具有出口,筒状壳体具有泄压孔;导流结构,设置在筒状壳体内,导流结构具有导流面,导流面朝向入口设置,以对油气进行引导;遮挡组件,设置在筒状壳体内且位于导流结构远离入口的一侧,遮挡组件包括交错设置的多个遮挡结构,多个遮挡结构沿筒状壳体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油气与各遮挡结构进行碰撞,以使油气中的部分油液经由泄压孔排出至筒状壳体外,油气经由出口排出至筒状壳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现有技术中计量站分离器在放空过程中易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喷溅装置
本技术涉及采油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喷溅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采油计量站分离器放空、管线放空、扫线等是采油队的日常工作,而这些操作都需要对计量站分离器进行放空,尤其是在冬季。然而,在计量站分离器进行放空的过程中,易发生从计量站分离器排出的油气溅出地面而污染排污池附近环境的现象,导致排污池附近的环境被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喷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计量站分离器在放空过程中易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喷溅装置,防喷溅装置与计量站分离器相连通,计量站分离器在放空过程中排出的油气进入防喷溅装置内,防喷溅装置包括:筒状壳体,筒状壳体的第一端面具有入口,筒状壳体的第二端面具有出口,筒状壳体的外表面具有泄压孔;导流结构,设置在筒状壳体内,导流结构具有导流面,导流面朝向入口设置,以对经由入口进入的油气进行引导;遮挡组件,设置在筒状壳体内且位于导流结构远离入口的一侧,遮挡组件包括交错设置的多个遮挡结构,且多个遮挡结构沿筒状壳体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油气与各遮挡结构进行碰撞,以使油气中的部分油液经由泄压孔排出至筒状壳体外,油气经由出口排出至筒状壳体外。进一步地,防喷溅装置还包括:引导结构,设置在筒状壳体的第二端面上,引导结构具有引导面,从出口排出的油气在引导面的引导作用下向下流动。进一步地,导流面为锥形面,锥形面的小端相对于锥形面的大端靠近入口设置。进一步地,锥形面的大端与筒状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油气经由预设间隙流向遮挡组件。进一步地,筒状壳体具有基准面S,基准面S过筒状壳体的中心轴线且与水平面相互平行设置,筒状壳体位于基准面S上方的内表面为上内壁,筒状壳体位于基准面S下方的内表面为下内壁,多个遮挡结构包括第一遮挡结构和第二遮挡结构,第一遮挡结构位于第二遮挡结构与导流结构之间,第一遮挡结构从上内壁延伸至基准面S以下,第二遮挡结构从下内壁延伸至基准面S以上。进一步地,第一遮挡结构为第一板状结构,第一板状结构的侧边由第一弧形面和第一平面围绕而成,第一弧形面的中心轴线与筒状壳体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第一平面与基准面S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弧形面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进一步地,第二遮挡结构为第二板状结构,第二板状结构的侧边由第二弧形面和第二平面围绕而成,第二弧形面的中心轴线与筒状壳体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第二平面与基准面S相互平行设置,第二弧形面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进一步地,筒状壳体具有基准面S,基准面S过筒状壳体的中心轴线且与水平面相互平行设置,筒状壳体位于基准面S上方的内表面为上内壁,筒状壳体位于基准面S下方的内表面为下内壁,多个遮挡结构包括第一遮挡结构和第二遮挡结构,第一遮挡结构位于第二遮挡结构与导流结构之间,第一遮挡结构从下内壁延伸至基准面S以上,第二遮挡结构从上内壁延伸至基准面S以下。进一步地,筒状壳体具有基准面S,基准面S过筒状壳体的中心轴线且与水平面相互平行设置,泄压孔位于基准面S的下方。进一步地,引导面为弧形面,弧形面的中心轴线与筒状壳体的中心轴线之间呈预设夹角设置,预设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50°。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计量站分离器进行放空的过程中,将计量站分离器与防喷溅装置连通,以使从计量站分离器排出的油气经由筒状壳体的入口进入防喷溅装置内。之后,位于筒状壳体内的导流结构对经由入口进入的油气进行引导,遮挡组件的各遮挡结构与油气进行碰撞,以使油气中的部分油液经由泄压孔排出至筒状壳体外,实现油气的泄压,最后油气经由出口排出至筒状壳体外,且油气的压力较小,不会发生喷溅,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计量站分离器在放空过程中易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避免排污池附近的环境被污染。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防喷溅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中的防喷溅装置的透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筒状壳体;11、第一端面;111、入口;12、第二端面;121、出口;13、泄压孔;20、导流结构;21、导流面;30、遮挡组件;31、第一遮挡结构;32、第二遮挡结构;40、引导结构;41、引导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计量站分离器在放空过程中易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喷溅装置。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防喷溅装置与计量站分离器相连通,计量站分离器在放空过程中排出的油气进入防喷溅装置内,防喷溅装置包括筒状壳体10、导流结构20和遮挡组件30。筒状壳体10的第一端面11具有入口111,筒状壳体10的第二端面12具有出口121,筒状壳体10的外表面具有泄压孔13。导流结构20设置在筒状壳体10内,导流结构20具有导流面21,导流面21朝向入口111设置,以对经由入口111进入的油气进行引导。遮挡组件30设置在筒状壳体10内且位于导流结构20远离入口111的一侧,遮挡组件30包括交错设置的两个遮挡结构,且两个遮挡结构沿筒状壳体1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油气与各遮挡结构进行碰撞,以使油气中的部分油液经由泄压孔13排出至筒状壳体10外,油气经由出口121排出至筒状壳体10外。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计量站分离器进行放空的过程中,将计量站分离器与防喷溅装置连通,以使从计量站分离器排出的油气经由筒状壳体10的入口111进入防喷溅装置内。之后,位于筒状壳体10内的导流结构20对经由入口111进入的油气进行引导,遮挡组件30的各遮挡结构与油气进行碰撞,以使油气中的部分油液经由泄压孔13排出至筒状壳体10外,实现油气的泄压,最后油气经由出口121排出至筒状壳体10外,且油气的压力较小,不会发生喷溅,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计量站分离器在放空过程中易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避免排污池附近的环境被污染。需要说明的是,调整结构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筒状壳体10的长度进行调整。可选地,调整结构的个数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在本实施例中,防喷溅装置连接在计量站分离器的进排污池的放空管线的端口上,且从出口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喷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喷溅装置与计量站分离器相连通,所述计量站分离器在放空过程中排出的油气进入所述防喷溅装置内,所述防喷溅装置包括:/n筒状壳体(10),所述筒状壳体(10)的第一端面(11)具有入口(111),所述筒状壳体(10)的第二端面(12)具有出口(121),所述筒状壳体(10)的外表面具有泄压孔(13);/n导流结构(20),设置在所述筒状壳体(10)内,所述导流结构(20)具有导流面(21),所述导流面(21)朝向所述入口(111)设置,以对经由所述入口(111)进入的油气进行引导;/n遮挡组件(30),设置在所述筒状壳体(10)内且位于所述导流结构(20)远离所述入口(111)的一侧,所述遮挡组件(30)包括交错设置的多个遮挡结构,且多个所述遮挡结构沿所述筒状壳体(1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所述油气与各所述遮挡结构进行碰撞,以使所述油气中的部分油液经由所述泄压孔(13)排出至所述筒状壳体(10)外,所述油气经由所述出口(121)排出至所述筒状壳体(10)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喷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喷溅装置与计量站分离器相连通,所述计量站分离器在放空过程中排出的油气进入所述防喷溅装置内,所述防喷溅装置包括:
筒状壳体(10),所述筒状壳体(10)的第一端面(11)具有入口(111),所述筒状壳体(10)的第二端面(12)具有出口(121),所述筒状壳体(10)的外表面具有泄压孔(13);
导流结构(20),设置在所述筒状壳体(10)内,所述导流结构(20)具有导流面(21),所述导流面(21)朝向所述入口(111)设置,以对经由所述入口(111)进入的油气进行引导;
遮挡组件(30),设置在所述筒状壳体(10)内且位于所述导流结构(20)远离所述入口(111)的一侧,所述遮挡组件(30)包括交错设置的多个遮挡结构,且多个所述遮挡结构沿所述筒状壳体(10)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所述油气与各所述遮挡结构进行碰撞,以使所述油气中的部分油液经由所述泄压孔(13)排出至所述筒状壳体(10)外,所述油气经由所述出口(121)排出至所述筒状壳体(10)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喷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喷溅装置还包括:
引导结构(40),设置在所述筒状壳体(10)的第二端面(12)上,所述引导结构(40)具有引导面(41),从所述出口(121)排出的油气在所述引导面(41)的引导作用下向下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喷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21)为锥形面,所述锥形面的小端相对于所述锥形面的大端靠近所述入口(111)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喷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面的大端与所述筒状壳体(1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所述油气经由所述预设间隙流向所述遮挡组件(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喷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壳体(10)具有基准面S,所述基准面S过所述筒状壳体(10)的中心轴线且与水平面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筒状壳体(10)位于所述基准面S上方的内表面为上内壁,所述筒状壳体(10)位于所述基准面S下方的内表面为下内壁,多个所述遮挡结构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俭刘琦刘峰周文许拥军李娟李斌阿不都热衣木·艾买提吴肃年刘翔祝志强谢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