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包括底梁、顶梁、若干的连接块和若干的方形墙板,所述底梁与顶梁均水平设置于侧面墙体上,所述顶梁位于底梁的上方,所述底梁包括若干的下安装块,所述顶梁包括若干的上安装块,所述方形墙板的顶壁与底壁均固定设置有卡接块,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方形墙板之间设置有连接块,所述下安装块的顶壁、连接块的顶壁与底壁沿竖直方向均开设有供卡接块插入的第一卡槽,所述上安装块的侧壁沿上安装块的宽度方向开设有供卡接块插入的第二卡槽,所述底梁与顶梁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定底梁或顶梁位置的第一限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搬运墙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
本技术涉及预制构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
技术介绍
传统建筑的墙体通常都是采用混凝土和钢筋现场浇筑而成,这种墙体的制作过程繁琐、施工成本高,工期长,很难满足人们对于工期的要求。近些年来,预制构件得到快速发展,预制构件已成为中国向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授权公告号为CN2085781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预制内墙板,包括安装架、上凹型架、钢筋混凝土墙体、上凸型架、对接钢筋、下凸型架、下凹型架、U型钢筋架,上凹型架与上凸型架一体浇筑成型在钢筋混凝土墙体上侧左右两端,上凹型架与上凸型架以及下凹型架与下凸型架均使用安装架对应安装,对接钢筋与U型钢筋架一体浇筑成型在钢筋混凝土墙体两侧端,吊装孔预留在钢筋混凝土墙体上。使用安装架将上凹型架与上凸型架、下凹型架与下凸型架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即可完成墙板的安装。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墙板由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在运输时,需要使用吊车和大型货车搬运、安装整个墙板,同时还需要多个工作人员辅助配合才能完成,费时费力,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具有方便搬运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包括底梁、顶梁、若干的连接块和若干的方形墙板,所述底梁与顶梁均水平设置于侧面墙体上,所述顶梁位于底梁的上方,所述底梁包括若干的下安装块,所述顶梁包括若干的上安装块,所述方形墙板的顶壁与底壁均固定设置有卡接块,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方形墙板之间设置有连接块,所述下安装块的顶壁、连接块的顶壁与底壁沿竖直方向均开设有供卡接块插入的第一卡槽,所述上安装块的侧壁沿上安装块的宽度方向开设有供卡接块插入的第二卡槽,所述底梁与顶梁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定底梁或顶梁位置的第一限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方形墙板时,将若干的下安装块拼接成底梁,并使用第一限位件固定底梁的位置。将一个方形墙板的卡接块插入一个下安装块的第一卡槽内,再将一个连接块套设于方形墙板的卡接块上。然后再将另一个方形墙板的卡接块插入连接块顶壁的第一卡槽内。照此步骤从下往上,从侧面墙体开始沿垂直于侧面墙体的方向依次拼接方形墙板。通过第二卡槽将上安装块套设于最上层方形墙板的卡接块上,然后使用第一限位件将各上安装块拼接成顶梁,并将固定顶梁的位置,即可完成各方形墙板的装配。多个方形墙板的装配方式减小了运输时占用的面积,方便搬运。解除第一限位件对顶梁的限制,从上至下依次取出方形墙板和连接块,然后解除第一限位件对底梁的限制,即可完成所有部件的拆卸,拆卸下的完好部件能继续使用,提高了各部件的利用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第一限位杆,所述下安装块与上安装块的侧壁沿水平方向均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杆滑动穿设于第一限位孔内,所述侧面墙体的侧壁沿第一限位杆的轴向开设有供第一限位杆插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限位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定第一限位杆的第一限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好所有的方形墙板、上安装块与下安装块后,将第一限位杆穿过第一限位孔内,并将第一限位杆插入第一凹槽内。然后使用第一限位组件固定第一限位杆的位置,即可固定上安装块和下安装块的位置,提高了整个墙板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销和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侧面墙体的侧壁沿第一限位杆的轴向开设有供第一限位杆插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顶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销滑动穿设于通孔内,顶面墙体、底面墙体相互靠近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限位销上设置有用于驱使限位销插入第二凹槽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上安装块与下安装块时,将第一限位杆穿过第一限位孔并插入第一凹槽内。然后通过限位槽将限位块套设于第一限位杆上,使用弹性件将限位销插入第二凹槽内,即可固定第一限位杆的位置,操作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限位销上,所述限位销靠近第二凹槽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圆台,所述圆台滑动穿设于通孔与第二凹槽内,所述限位销远离圆台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限位块与把手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圆台位置的挡板;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挡板的底壁抵接,另一端与圆台的顶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上抽出限位销,弹簧压缩,圆台从第二凹槽脱离。然后将限位块从第一限位杆内滑出,即可解除第一限位组件对第一限位杆的限制,操作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卡槽的底壁沿第一限位杆的轴向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卡接块滑动设置于第三卡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卡槽将上安装块套设于方形墙板的卡接块上,然后滑动上安装块使卡接块插入第三卡槽内,即可限定方形墙板在上安装块宽度方向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方形墙板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用于限定连接块位置的第二限位杆,所述连接块的侧壁沿第一限位杆的轴向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杆滑动穿设于第二限位孔内,所述侧面墙体的侧壁开设有供第二限位杆插入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限位杆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限定第二限位杆位置的第二限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好所有的方形墙板与连接块后,将第二限位杆穿过第二限位孔内,并将第二限位杆插入第二限位槽内。然后使用第二限位组件固定第二限位杆的位置,即可固定连接块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墙板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圆筒,所述圆筒与第二限位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固定设置于第二限位杆远离第二凹槽的一端,靠近圆筒的所述连接块与圆筒螺纹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限位杆插入第二限位槽后,将圆筒与远离第二限位槽的连接块螺纹转动连接即可固定第二限位杆的位置,操作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块、上安装块、下安装块、方形墙板的侧壁均齐平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部件齐平设置的方式提高了整个墙板的平整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多个方形墙板的装配方式减小了运输时占用的面积,方便搬运;2、第一限位杆与第一限位组件的设置限定了底梁和顶梁的位置,提高了整个墙板的稳定性;3、各部件齐平设置的方式提高了整个墙板的平整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限位块、底面墙体和下安装块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上安装块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1、顶面墙体;2、底面墙体;21、第二凹槽;3、侧面墙体;31、第一凹槽;32、第三凹槽;4、底梁;41、下安装块;411、第一卡槽;412、第一限位孔;5、顶梁;51、上安装块;511、第二卡槽;512、第三卡槽;6、方形墙板;61、卡接块;7、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梁(4)、顶梁(5)、若干的连接块(7)和若干的方形墙板(6),所述底梁(4)与顶梁(5)均水平设置于侧面墙体(3)上,所述顶梁(5)位于底梁(4)的上方,所述底梁(4)包括若干的下安装块(41),所述顶梁(5)包括若干的上安装块(51),所述方形墙板(6)的顶壁与底壁均固定设置有卡接块(61),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方形墙板(6)之间设置有连接块(7),所述下安装块(41)的顶壁、连接块(7)的顶壁与底壁沿竖直方向均开设有供卡接块(61)插入的第一卡槽(411),所述上安装块(51)的侧壁沿上安装块(51)的宽度方向开设有供卡接块(61)插入的第二卡槽(511),所述底梁(4)与顶梁(5)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定底梁(4)或顶梁(5)位置的第一限位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梁(4)、顶梁(5)、若干的连接块(7)和若干的方形墙板(6),所述底梁(4)与顶梁(5)均水平设置于侧面墙体(3)上,所述顶梁(5)位于底梁(4)的上方,所述底梁(4)包括若干的下安装块(41),所述顶梁(5)包括若干的上安装块(51),所述方形墙板(6)的顶壁与底壁均固定设置有卡接块(61),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方形墙板(6)之间设置有连接块(7),所述下安装块(41)的顶壁、连接块(7)的顶壁与底壁沿竖直方向均开设有供卡接块(61)插入的第一卡槽(411),所述上安装块(51)的侧壁沿上安装块(51)的宽度方向开设有供卡接块(61)插入的第二卡槽(511),所述底梁(4)与顶梁(5)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定底梁(4)或顶梁(5)位置的第一限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第一限位杆(8),所述下安装块(41)与上安装块(51)的侧壁沿水平方向均开设有第一限位孔(412),所述第一限位杆(8)滑动穿设于第一限位孔(412)内,所述侧面墙体(3)的侧壁沿第一限位杆(8)的轴向开设有供第一限位杆(8)插入的第一凹槽(31),所述第一限位杆(8)上设置有用于限定第一限位杆(8)的第一限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销(82)和限位块(81),所述限位块(81)靠近侧面墙体(3)的侧壁沿第一限位杆(8)的轴向开设有供第一限位杆(8)插入的限位槽(811),所述限位块(81)的顶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通孔(812),所述限位销(82)滑动穿设于通孔(812)内,顶面墙体(1)、底面墙体(2)相互靠近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凹槽(21),所述限位销(82)上设置有用于驱使限位销(82)插入第二凹槽(21)的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文艺,黄祥,高名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