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嘉兴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120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预制墙板,预制墙板的下方设置有安装部件,且安装部件包括凹槽与弧形板,凹槽的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槽口,且卡槽口呈同一水平面设置,弧形板的内侧设置有压板,且压板的长度与弧形板的内直径相等,预制墙板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部件,且支撑部件包括连接钢筋,压板插入凹槽中,移动至卡槽口时,弹性件因失去挤压会迅速向外拉伸,使压板嵌入卡槽口中,由于弹性件发生拉伸,压板也因此而拉伸延长,不需要使用多个连接件和专用工具进行安装,使预制墙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技术介绍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而现有技术中的板材安装时,需要使用多个连接件和专用工具进行安装,造成安装不便,并且建筑板材的强度较低,保温性能差等问题,因此,需要在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该种装配式建筑结构解决上述提出的安装不便,建筑板材的强度较低,保温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包括预制墙板,预制墙板的下方设置有安装部件,且安装部件包括凹槽与弧形板,凹槽的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槽口,且卡槽口呈同一水平面设置,弧形板的内侧设置有压板,且压板的长度与弧形板的内直径相等,预制墙板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部件,且支撑部件包括连接钢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凹槽设置有至少8个,且每两个相隔的凹槽中安装有预制墙板。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连接钢筋的外侧设置有骨架,且连接钢筋与骨架分别设置有两个。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两个连接钢筋与骨架呈对称设置。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预制墙板内部分别设置有内层、隔音层、保温层与内板。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隔音层为硅酸钙材质,且保温层为岩棉材质。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压板插入凹槽中,移动至卡槽口时,弹性件因失去挤压会迅速向外拉伸,使压板嵌入卡槽口中,由于弹性件发生拉伸,压板也因此而拉伸延长,不需要使用多个连接件和专用工具进行安装,使预制墙板安装方便;本技术中的导流板的一端呈向下倾斜状,将预制墙板表面的水,沿着导流板流到地面上,有效的减少水渗透进墙板内部,连接钢筋、骨架、隔音层、保温层与导流板形成预制墙板的保护层,从墙板内部进行防水保温,防止内部潮湿,损坏墙板,且结构稳定,防水的同时能做到保温和隔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预制墙板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预制底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凹槽的示意图。图1-4中:预制墙板1、连接钢筋101、骨架102、内层103、隔音层104、保温层105、内板106、导流板107、弧形板2、压板201、连接杆202、弹性件203、预制底板3、凹槽301、卡槽口302、卡块303。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4中,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包括预制墙板1,预制墙板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部件,且安装部件包括凹槽301与弧形板2,凹槽301的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槽口302,且卡槽口302呈同一水平面设置,弧形板2的内侧设置有压板201,且压板201的长度与弧形板2的内直径相等,预制墙板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部件,且支撑部件包括连接钢筋101。优选的,凹槽301设置有至少8个,且每两个相隔的凹槽301中安装有预制墙板1,凹槽301设置有预制底板3上,且凹槽301的内部中端设置有两个卡块303,压板201插入凹槽301中,移动至卡槽口302时,弹性件203因失去挤压会迅速向外拉伸,使压板201嵌入卡槽口302中,由于弹性件203发生拉伸,压板201也因此而拉伸延长,不需要使用多个连接件和专用工具进行安装,使预制墙板1安装方便。优选的,弧形板2贯穿连接在连接杆202中,且连接杆202设置有两个,连接杆202分别设置有预制墙板1的底部两端,且压板201的两端卡接有弹性件203,安装预制墙板1时只需将压板201插接至凹槽301中,即可完成安装,安装快捷方便。优选的,连接钢筋101的外侧设置有骨架102,且连接钢筋101与骨架102分别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连接钢筋101与骨架102呈对称设置,预制墙板1内部分别设置有内层103、隔音层104、保温层105与内板106,且隔音层104为硅酸钙材质,并且保温层105为岩棉材质,内层103、隔音层104、保温层105与内板106通过粘胶固定连接,且内层103、隔音层104、保温层105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内层103、隔音层104、保温层105以内板106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且连接钢筋101与骨架102设置在内板106的内部,内层103的内壁设置有至少四个导流板107,连接钢筋101、骨架102、隔音层104、保温层105与导流板107形成预制墙板1的保护层,从预制墙板1内部进行防水保温,防止内部潮湿,损坏预制墙板1,且结构稳定,防水的同时能做到保温和隔音。工作原理:在安装本技术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时,首先,将预制墙板1通过连接杆202中的弧形板2插入凹槽301中,当弧形板2移动至卡块303处时,弧形板2的两端被卡板303固定,使压板201从弧形板2中脱离出来,当弧形板2移动至卡槽口302处时,弹性件203因失去挤压会迅速向外拉伸,使压板201嵌入卡槽口302中,完成预制墙板1的安装,随后通过导流板107的一端呈向下倾斜状,将预制墙板1表面的水,沿着导流板107流到地面上,接着通过连接钢筋101与骨架102对预制墙板1内部进行支撑使其稳定,最后通过隔音层104与保温层105对预制墙板1内部进行保温和隔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包括预制墙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部件,且安装部件包括凹槽(301)与弧形板(2),所述凹槽(301)的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槽口(302),且卡槽口(302)呈同一水平面设置,所述弧形板(2)的内侧设置有压板(201),且压板(201)的长度与弧形板(2)的内直径相等,所述预制墙板(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部件,且支撑部件包括连接钢筋(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包括预制墙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部件,且安装部件包括凹槽(301)与弧形板(2),所述凹槽(301)的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槽口(302),且卡槽口(302)呈同一水平面设置,所述弧形板(2)的内侧设置有压板(201),且压板(201)的长度与弧形板(2)的内直径相等,所述预制墙板(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部件,且支撑部件包括连接钢筋(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01)设置有至少8个,且每两个相隔的凹槽(301)中安装有预制墙板(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荫刘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