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可移动式建筑用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121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3D打印可移动式建筑用墙体结构,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墙体结构部件,再将墙体结构部件之间进行安装,实现墙体的建造,其结构包括3D打印壳体、3D打印蜂窝管,3D打印壳体上下两端设有开口,3D打印蜂窝管平行设置在3D打印壳体内,3D打印蜂窝管下端与3D打印壳体下端开口位于同一平面,3D打印蜂窝管上端从3D打印壳体上端开口穿出,3D打印蜂窝管的横截面呈正6边型;3D打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3D打印卡掣块和3D打印卡掣槽,3D打印卡掣块可以卡掣在3D打印卡掣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3D打印可移动式建筑用墙体结构通方便安装,结构牢固,且通过在3D打印壳体内设置3D打印蜂窝管,可以有效的实现保温隔热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可移动式建筑用墙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3D打印建筑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可移动式建筑用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当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极易导致房屋损毁或者房屋暂不适合居住,一旦发生灾害,居民应立即转移;目前居民转移大多是转移至临时帐篷内,帐篷结构相对简单,且搭建方便,一直被用各种临时安置中。虽然帐篷搭建方便,但是存在以下问题,帐篷通常为防水布搭建,虽然能防雨水,但炎炎夏日,会使得帐篷内的温度相对较高,冬天帐篷内又相对较低,地震或洪涝灾害从发生到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现有帐篷不能为灾民提供相对良好的临时居住环境。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者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伴随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打印墙体可以很好的代替传统墙体。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可移动式建筑用墙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可移动式建筑用墙体结构,以便于快速临时搭建房屋建筑,提升临时居住舒适度,本技术的技术目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可移动式建筑用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3D打印壳体、3D打印蜂窝管,所述3D打印壳体上下两端设有开口,所述3D打印蜂窝管平行设置在3D打印壳体内,所述3D打印蜂窝管下端与3D打印壳体下端开口位于同一平面,所述3D打印蜂窝管上端从3D打印壳体上端开口穿出,所述3D打印蜂窝管的横截面呈正6边型;所述3D打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3D打印卡掣块和3D打印卡掣槽,所述3D打印卡掣块可以卡掣在3D打印卡掣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可移动式建筑用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3D打印壳体、3D打印蜂窝管,所述3D打印壳体上下两端设有开口,所述3D打印蜂窝管平行设置在3D打印壳体内,所述3D打印蜂窝管下端与3D打印壳体下端开口位于同一平面,所述3D打印蜂窝管上端从3D打印壳体上端开口穿出,所述3D打印蜂窝管的横截面呈正6边型;所述3D打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3D打印卡掣块和3D打印卡掣槽,所述3D打印卡掣块可以卡掣在3D打印卡掣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可移动式建筑用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卡掣块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3D打印卡掣槽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3D打印卡掣块横截面和3D打印卡掣槽的横截面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可移动式建筑用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3D打印第一凸起、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新生冯瑞生芮成芳文放李铜段宇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茂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