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97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采用附塔柱固定反力预压落地钢管型钢梁轻型支架体系;钢模组合模板下横梁分层塔梁同步施工技术;下横梁顶板混凝土采用易落架复合式支模技术;落地钢管间增设对撑于塔柱的整体式框格加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可实现集中预制、精确定位、现场装配方法进行施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可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领域,适用于桥梁施工,特别涉及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对线路的要求也口益提高,高墩大跨度结构的桥梁应运而生,并且进入了建设的快车道。与此同时,桥梁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愈来愈得到重视。桥梁支架作为施工的主要支撑结构,它的安全是保证桥梁顺利施工的重要前提之一。桥梁下横梁支架倒塌事故,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支架基础不牢、局部扣件存在质量或施工误差、施工过程不利荷载异常造成的。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际施工中通过技术革新,采用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可实现下横梁支架体系集中加工、现场装配、快速施工,又提高了下横梁支架体系承载力及稳定性,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了预主塔现浇下横梁施工的质量,以此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施工的问题,提供一种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满足结构施工的需求。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包括:塔柱,钢管平联,落地钢管,承台,整体式框格加强板,施工便梁,分配梁,下横梁,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其中塔柱置于承台上,落地钢管穿设于整体式框格加强板并固定在承台上,整体式框格加强板对撑于塔柱之间,钢管平联安装在落地钢管上且钢管平联与边侧的塔柱连接,落地钢管反力预压于承台上,落地钢管上连接施工便梁上铺设分配梁,下横梁置于分配梁上施工,下横梁内置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在一些实施例中,整体式框格加强板包括反力预压预留孔、锚固端板、落地钢管预留孔、调节螺栓和加筋肋板,加筋肋板内置有呈井格状设置的钢筋,其中横置的钢筋的两端连接锚固端板,锚固端板连接于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并固定于塔柱。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力预压预留孔和落地钢管预留孔穿设在加筋肋板上,两个反力预压预留孔分置于落地钢管预留孔的两侧,且置于同一轴线上,落地钢管预留孔边侧设置有调节螺栓。在一些实施例中,承台上表面设置反力预压预埋件,落地钢管顶部的两侧设置反力预压拉环,钢绞线穿过整体式框格加强板上的反力预压预留孔,一端连接落地钢管顶部上的反力预压拉环,另一端连接承台上的反力预压预埋件,千斤顶连接钢绞线进行落地钢管反力预压。在一些实施例中,落地钢管的顶部固定肋板,肋板上设置枕头梁,枕头梁上设置钢垫块,钢垫块上铺设施工便梁,施工便梁上铺设分配梁,下横梁置于分配梁上施工。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由木模板、木枋、方钢,可调托座、槽钢、紧固螺栓、型钢支撑、型钢垫板、型钢连接钢板、型钢立柱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型钢立柱平行间隔设置,相邻的型钢立柱之间设置型钢支撑连接,型钢立柱的顶部设置型钢连接钢板,型钢连接钢板连接多个型钢立柱,槽钢固定置于型钢连接钢板的两侧,可调托座置于槽钢之间置于型钢连接钢板上,方钢置于可调托座上,木模板置于方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模板的内侧模板和顶模板采用木模板,外侧模板和底模板采用钢模板,塔柱内侧面与下横梁连接的倒角处采用木模板。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1.主塔下横梁采用轻型现浇支模体系,附塔固定反力预压落地钢管柱型钢梁轻型支架体系,钢模组合模板下横梁分层塔梁同步施工,下横梁第二层顶板混凝土采用易落架复合式支模技术,加快了施工速度;2.落地钢管间可增设滑升易装拆连体整体式框格加强板,加快落地钢管的吊装速度,又可以提高其承载力及整个支架体系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断面示意图;图2是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平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落地钢管顶部大样图;图5是整体式框格板大样示意图;图6是下横梁顶板支模体系断面图;图7是下横梁顶板支模体系立面图;图8是下横梁顶板支模体系平面图;图中:1-下横梁,2-塔柱,3-钢管平联,4-整体式框格加强板,5-落地钢管,6-承台,7-反力预压预埋件,8-施工便梁,9-枕头梁,10-分配梁,11-钢垫块,12-落地钢管顶部连接钢板,13-肋板,14-反力预压拉环,15-反力预压预留孔,16-加筋肋板,17-锚固端板,18-落地钢管预留孔,19-调节螺栓,33-木模板,34-木枋,35-方钢,36-可调托座,37-槽钢,38-紧固螺栓,39-型钢支撑,40-型钢垫板,41-型钢连接钢板,42-型钢立柱,43-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图1是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断面示意图,图2是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平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落地钢管顶部大样图,图5是整体式框格板大样示意图,图6是下横梁顶板支模体系断面图,图7是下横梁顶板支模体系立面图,图8是下横梁顶板支模体系平面图。如图1~8所示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包括下横梁(1),塔柱(2),钢管平联(3),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落地钢管(5),承台(6),反力预压预埋件(7),施工便梁(8),枕头梁(9),分配梁(10),钢垫块(11),落地钢管顶部连接钢板(12),肋板(13),反力预压拉环(14),反力预压预留孔(15),加筋肋板(16),锚固端板(17),落地钢管预留孔(18),调节螺栓(19),木模板(33),木枋(34),方钢(35),可调托座(36),槽钢(37),紧固螺栓(38),型钢连接钢板(41),型钢立柱(42)和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钢管平联(3)的型号为P500×8,落地钢管(5)型号为P820×16,施工便梁(8)型号为D16型,枕头梁(9)型号为2HN800×300,分配梁(10)为40a工字钢,落地钢管顶部连接钢板(12)尺寸为100cm×100cm×3cm,反力预压拉环(14)设计拉力65t,反力预压预留孔(15)尺寸为60cm×40cm,调节螺栓(19)直径为30mm精轧螺纹钢,槽钢(37)型号为16#b,紧固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n塔柱(2),钢管平联(3),落地钢管(5),承台(6),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施工便梁(8),分配梁(10),下横梁(1),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n其中塔柱(2)置于承台(6)上,落地钢管(5)穿设于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并固定在承台(6)上,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对撑于塔柱(2)之间,钢管平联(3)安装在落地钢管(5)上且钢管平联(3)与边侧的塔柱(2)连接,落地钢管(5)反力预压于承台(6)上,落地钢管(5)上连接施工便梁(8)上铺设分配梁(10),下横梁(1)置于分配梁(10)上施工,下横梁(1)内置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柱(2),钢管平联(3),落地钢管(5),承台(6),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施工便梁(8),分配梁(10),下横梁(1),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
其中塔柱(2)置于承台(6)上,落地钢管(5)穿设于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并固定在承台(6)上,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对撑于塔柱(2)之间,钢管平联(3)安装在落地钢管(5)上且钢管平联(3)与边侧的塔柱(2)连接,落地钢管(5)反力预压于承台(6)上,落地钢管(5)上连接施工便梁(8)上铺设分配梁(10),下横梁(1)置于分配梁(10)上施工,下横梁(1)内置下横梁顶板易落架复合式支模体系(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包括反力预压预留孔(15)、锚固端板(17)、落地钢管预留孔(18)、调节螺栓(19)和加筋肋板(16),加筋肋板(16)内置有呈井格状设置的钢筋,其中横置的钢筋的两端连接锚固端板(17),锚固端板(17)连接于定型化方钢组合连接件(27)并固定于塔柱(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反力预压预留孔(15)和落地钢管预留孔(18)穿设在加筋肋板(16)上,两个反力预压预留孔(15)分置于落地钢管预留孔(18)的两侧,且置于同一轴线上,落地钢管预留孔(18)边侧设置有调节螺栓(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塔现浇下横梁支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承台(6)上表面设置反力预压预埋件(7),落地钢管(5)顶部的两侧设置反力预压拉环(14),钢绞线穿过整体式框格加强板(4)上的反力预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旷新辉李凡张新华程珂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