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97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2
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的连接过程中,通配性较差的坐浆模具无法应用于尺寸不一致的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的安装过程,进而导致坐浆模具废弃率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由侧模拼接形成的用以容纳坐浆料的坐浆框架,侧模包括本体和沿本体长度方向分别设在本体两端的两个连接件,坐浆框架的角点处设有盒状止浆件,止浆件与坐浆框架的内侧面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侧模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固定件的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
技术介绍
盖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又称帽梁。在桥墩(台)或在排桩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的横梁,其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目前,为提升施工效率,常采用工厂预制立柱和盖梁然后现场拼装的施工方法。申请号为CN201910488278.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桥梁的预制盖梁及施工方法,主体为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用于设置在桥梁立柱上,所述预制盖梁与桥梁立柱的交界面上开设有立柱嵌入槽,所述立柱嵌入槽内设置有凸起形块,所述立柱嵌入槽的槽壁上设置有贯通至外界的并供浆料流通的穿孔,所述桥梁立柱的上端具有与立柱嵌入槽相嵌合的嵌入部,所述嵌入部上预埋有钢筋,所述立柱嵌入槽内预埋有与钢筋对应的灌浆套筒。上述专利增加嵌入槽和凸起部对吊装过程中进行限位,降低了原有的施工难度,提高了吊装拼接的精准度,吊装完成后,预制盖梁和桥梁立柱之间留有供浆料流通的空间,保证了灌浆后的饱满度;但是,传统的倒梯形结构盖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改良,盖梁中的应力分布得到了有效优化,上述技术通过在盖梁上开设立柱嵌入槽实现盖梁与立柱相对位置关系的快速确定,故而需要对开槽后盖梁的应力分布重新计算,避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应力集中导致事故发生,工程实际应用的难度较大。现有技术中,预制盖梁中预埋有灌浆套筒,预制立柱顶部坐浆后,灌浆套筒和立柱钢筋配合确定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的相对位置后灌浆合缝,待浆料凝固后,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的固定连接完成;但是,为保证盖梁布置的水平度达标,立柱顶面的平整度较高,故而需要添加模具辅助坐浆料在立柱顶面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的连接过程中,预制立柱顶面较高的平整度导致坐浆料无法直接布置,辅助坐浆料定位的坐浆模具需要与尺寸一致的预制立柱及预制盖梁配合使用,通配性较差的坐浆模具无法应用于尺寸不一致的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的安装过程,进而导致坐浆模具废弃率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由尺寸可调的侧模拼接而成的坐浆模具具有较高的通配性,当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的尺寸变化时,选择对应尺寸的侧模拼接形成坐浆模具即可实现预制立柱顶面的坐浆料布置,坐浆模具的废弃率大幅降低的同时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侧模拼接形成的用以容纳坐浆料的坐浆框架,侧模包括本体和沿本体长度方向分别设在本体两端的两个连接件,坐浆框架的角点处设有盒状止浆件,止浆件与坐浆框架的内侧面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侧模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固定件的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现有技术中,常通过在立柱顶部坐浆实现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的连接,为保证安装在立柱顶面上的盖梁具有良好的水平度,立柱顶面的平整度较高,此时,直接在立柱顶面进行坐浆操作是无法实施的,平整度较高的立柱顶面无法实现坐浆料的存放,故而目前常通过在立柱顶面加设坐浆模具实现坐浆料的限位,避免未凝固的坐浆料因流动而从立柱顶面滑落;但是,目前常用的坐浆模具通常是由板材焊接成的框架结构,由于不同施工场合或者同一施工场合不同施工位置的立柱尺寸各不相同,故而需要针对特定的立柱制备尺寸匹配的坐浆模具,当坐浆操作完成后,通配性较差的坐浆模具无法应用于其他尺寸不一致的预制立柱和预制盖梁的安装过程,坐浆模具的废弃率较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用以容纳坐浆料的坐浆框架由侧模拼接形成,坐浆模具的尺寸变化通过调节侧模的尺寸即可实现,所述坐浆模具的通配性较高;此外,预制立柱为便于脱模常设有倒角,传统的坐浆模具为避免坐浆料从预制立柱的倒角处漏出,常需要在模具的内侧壁上加装截止坐浆料流动的隔板,由于隔板需要沿预制立柱的倒角方向倾斜布置且承受坐浆料的挤压,故而隔板的安装难度较大且安装强度无法得到有效保证,隔板在预制盖梁与预制立柱的连接过程中可能会因角度偏移导致隔板对坐浆料的截止作用失效,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坐浆框架的角点处设有止浆件,止浆件与坐浆框架的内侧面可拆卸连接,当止浆件安装在坐浆框架上时,止浆件与坐浆框架的内侧壁相连故而连接强度较大,相较于隔板,止浆件发生角度偏移的难度较大,故而止浆件可对坐浆料形成有效截止,避免坐浆料漏出现象的发生。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截面呈“L”型,本体包括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第二折板包括大端和小端,第二折板的大端与第一折板的下缘固定连接,沿第一折板法向布置的第二折板的小端位于坐浆框架的外侧。第二折板沿第一折板的法向布置且第二折板的大端与第一折板的下缘固定连接,当侧模拼接形成坐浆框架时,坐浆框架的下端有向坐浆框架外侧延伸的凸缘,该凸缘由第二折板配合构成,坐浆操作时,第二折板放置在预制立柱的顶面上,坐浆框架不易发生侧倾,同时,向坐浆框架和预制立柱的顶面形成的坐浆空间中注入坐浆料时,第二折板的自重提升了坐浆框架的稳定性,坐浆框架不会因坐浆料的冲击而发生晃动;此外,第二折板包括大端和小端,小端沿第一折板的法向布置于坐浆框架外侧,在侧模的拼接过程中,第二折板不会发生干涉。作为优选,止浆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止浆板,止浆件位于坐浆框架内侧,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与相邻两个侧模的第一折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止浆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侧模的第一折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靠近连接件的一端搭接固定,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远离连接件的一端与止浆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止浆件的截面呈三角形,基于三角形的稳定性,止浆件的稳定性较高;此外,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与相邻两个侧模的第一折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故而止浆件与坐浆框架的连接强度较高,止浆件在坐浆操作中不会发生角度偏移,故而可以有效防止坐浆料从预制立柱的倒角处漏出。作为优选,位于坐浆框架外侧的连接件包括底板和连接板,与第一折板相连的连接板沿底板宽度方向对称排布在底板两侧,底板远离第一折板的一端设有沿底板厚度方向贯通的安装孔。连接件设置在本体的两端,侧模拼接时,相邻的两个连接件不平行布置,如果安装孔设置在底板靠近第一折板的一端,由于相邻两个侧模构成的角点的阻挡使得第一固定件难以连接相邻的两个连接件,本技术中将安装孔设置在底板远离第一折板的一端,相邻两个侧模构成的角点不会对第一固定件造成阻挡。作为优选,沿第一折板法向布置的连接板与第一折板焊接固定,底板与第一折板之间的夹角为45°,定义相邻的两个侧模分别为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拼接处的连接件分别对应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固定件穿过安装孔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后,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垂直排布。现有预制立柱的截面常为矩形状,在矩形的角点处设有倒角,为防止漏浆现象的发生,坐浆框架的形状需要与预制立柱的截面形状相一致,定义相邻的两个侧模分别为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侧模拼接形成的用以容纳坐浆料的坐浆框架,侧模包括本体和沿本体长度方向分别设在本体两端的两个连接件,坐浆框架的角点处设有盒状止浆件,止浆件与坐浆框架的内侧面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侧模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固定件的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侧模拼接形成的用以容纳坐浆料的坐浆框架,侧模包括本体和沿本体长度方向分别设在本体两端的两个连接件,坐浆框架的角点处设有盒状止浆件,止浆件与坐浆框架的内侧面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侧模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固定件的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截面呈“L”型,本体包括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第二折板包括大端和小端,第二折板的大端与第一折板的下缘固定连接,沿第一折板法向布置的第二折板的小端位于坐浆框架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其特征在于,止浆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止浆板,止浆件位于坐浆框架内侧,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与相邻两个侧模的第一折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止浆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侧模的第一折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靠近连接件的一端搭接固定,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远离连接件的一端与止浆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制盖梁和预制立柱连接的辅助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坐浆框架外侧的连接件包括底板和连接板,与第一折板相连的连接板沿底板宽度方向对称排布在底板两侧,底板远离第一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文明蒋锋潘森兵黄祎涵金一峰斯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城投建筑工业化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