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挂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9974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2
一种智能挂篮系统,在前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前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一称重传感器,在后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后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二称重传感器;在底模的前端设置第二倾角传感器,底模的后端设置第一倾角传感器;顶推及锁定总成具有两个油缸,两个油缸的活塞一个朝左边,另一个朝右边。其优点是智能控制单元对油缸的工况进行控制,使得顶推作业时挂篮平衡同步顶推伸缩并在精轧螺纹钢上前后任意点行走锁定;当倾角传感器受力变化出现异常或者挂篮水平倾角非正常滑移时由智能控制单元立即监控报警,称重传感器在挂篮加载前后智能控制单元自动称重监控报警;夹紧精轧螺纹钢时,不会损伤精轧螺纹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挂篮系统
本技术涉及挂篮控制及安全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挂篮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桥梁等施工中采用的挂蓝系统,其安全监控通常是采用的技术手段有:1、对前锚吊点采用测量尺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前锚吊点的数据获取相关数据;2、对底模也是采用手动测量方式对底模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上述测量方式,只能间隔一段时间由人工进行测量,无法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连续测量挂蓝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采用人工测量方式进行测量时,一旦在没有测量的时间段内,挂蓝的受力变化达到或者超出正常范围,就容易发生事故,造成损失。而目前在挂篮系统的顶推平移的方式通常采用千斤顶进行施工,千斤顶带动挂篮走完一个行程后,需停止行走操作,将千斤顶重新安装到新的位置,再将进行平移操作,因此,挂篮的平移是间断移动,无法实现连续移动及在精轧螺纹钢上前后任意点行走锁定,施工周期长,反复拆装千斤顶费时费力,在拆装千斤顶时,无法进行锁紧,因此容易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实现连续移动顶推,顶推作业时挂篮平衡同步顶推伸缩并在精轧螺纹钢上前后任意点行走锁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挂篮系统,包括菱形桁架、行走轨道、顶升千斤顶、精轧螺纹钢、顶推及锁定总成及智能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前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前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一称重传感器,在后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后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二称重传感器;在底模的前端设置第二倾角传感器,底模的后端设置第一倾角传感器,以监控底模水平倾角的变化;由智能控制单元接收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一倾角传感器、第二倾角传感器的信号,当第一倾角传感器、第二倾角传感器受力变化出现异常或者挂篮水平倾角非正常滑移时由智能控制单元立即监控报警,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在挂篮加载前后智能控制单元自动称重监控报警;所述顶推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挂篮系统,包括菱形桁架、行走轨道、顶升千斤顶、精轧螺纹钢、顶推及锁定总成及智能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前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前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一称重传感器,在后锚吊点处设置监控后锚的受力大小及受力变化的第二称重传感器;在底模的前端设置第二倾角传感器,底模的后端设置第一倾角传感器,以监控底模水平倾角的变化;由智能控制单元接收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第一倾角传感器、第二倾角传感器的信号,当第一倾角传感器、第二倾角传感器受力变化出现异常或者挂篮水平倾角非正常滑移时由智能控制单元立即监控报警,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在挂篮加载前后智能控制单元自动称重监控报警;所述顶推及锁定总成具有两个油缸,两个油缸的活塞一个朝左边,另一个朝右边,在每个活塞前端连接锚杯,所述锚杯为带锥孔的结构,与锚杯锥孔配合的夹片为与锥孔锥度相配合的锥形;所述夹片由至少三片夹片体接合而成,每片夹片体的外壁为楔形,每片夹片体接合处为波形接合部或者折线形接合部的结构,相邻夹片体连接时形成波形接合或者折线形接合;夹片体内壁为与精轧螺纹钢外壁的螺纹筋相配合的螺纹,使得夹片体围成夹片时,夹片的内孔的螺纹与精轧螺纹钢外壁的螺纹筋构成螺纹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桂武李建强杨帆葛新广郑忠民经承贵周宽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大学柳州泰姆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柳州市诚信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