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其中在对地面进行清扫时,大都会用到扫地机器人对地面灰尘杂物进行清除,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实现多元化,因此可知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已经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扫地机器人普遍为一体式结构设计,在长时间对扫地机器人进行使用时,扫地机器人内部会积攒较多的灰尘和垃圾,需要使用者对积灰盒进行拉出,将积灰盒内部的对垃圾进行倾倒,操作复杂且繁琐,降低了易用性和实用性,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扫地机器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长时间使用下,机器人内部会积攒较多的灰尘和垃圾,在进行倾倒时非常繁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机体、吸尘腔、蓄电池、吸尘口、吸尘管、吸尘泵、排尘管、积尘盒和腔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包括装置主体(100),所述装置主体(100)包括机体(110)、吸尘腔(120)、蓄电池(130)、吸尘口(140)、吸尘管(150)、吸尘泵(160)、排尘管(170)、积尘盒(180)和腔室(190),所述机体(110)左侧开设有吸尘腔(120),且吸尘腔(120)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30),所述吸尘腔(120)内部左侧开设有吸尘口(140),且吸尘口(140)的底端与机体(110)相互贯通,所述吸尘口(140)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吸尘管(150),且吸尘管(150)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吸尘泵(160),所述吸尘泵(160)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排尘管(1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包括装置主体(100),所述装置主体(100)包括机体(110)、吸尘腔(120)、蓄电池(130)、吸尘口(140)、吸尘管(150)、吸尘泵(160)、排尘管(170)、积尘盒(180)和腔室(190),所述机体(110)左侧开设有吸尘腔(120),且吸尘腔(120)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30),所述吸尘腔(120)内部左侧开设有吸尘口(140),且吸尘口(140)的底端与机体(110)相互贯通,所述吸尘口(140)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吸尘管(150),且吸尘管(150)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吸尘泵(160),所述吸尘泵(160)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排尘管(170),所述机体(110)内部右侧开设有腔室(190),且腔室(190)内部设置有积尘盒(180),所述积尘盒(180)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排尘管(170),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90)内部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200),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00)包括横板(210),所述腔室(190)内部顶端设置有横板(210),且横板(210)的两侧皆焊接在腔室(190)内壁,所述横板(210)的顶端左侧设置有电机(211),且电机(2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杆(212),所述第一轴杆(212)贯穿横板(210)延伸至横板(210)内部,且第一轴杆(212)通过轴承与第一轴杆(21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杆(212)的外部套设有第一轮盘(213),所述横板(210)内部右侧设置有第二轮盘(214),且第二轮盘(214)的底端通过轴承与横板(210)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轮盘(213)和第二轮盘(214)的外部皆套设在第一传动带(215)内部,且第二轮盘(214)内部套设有杆芯(216),所述杆芯(216)两侧的顶端皆开设有第一滑槽(217),且第一滑槽(2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18),两组所述第一滑块(218)皆焊接在第二轮盘(214)内壁,所述杆芯(216)外部通过传动机构(300)连接有粉碎机构(500),且杆芯(216)底端通过传动机构(300)连接有第二转动机构(600),所述积尘盒(180)底端设置有旋转机构(400),所述第二转动机构(600)包括第二转板(610)、槽室(620)、齿板(630)、转动仓(640)、第一锥形齿轮(650)和第二锥形齿轮(660),所述腔室(190)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二转板(610),且第二转板(610)内部右侧开设有槽室(620),且槽室(620)内部右侧套设有齿板(630),所述齿板(630)的底端焊接在腔室(190)内壁,所述第二转板(610)内部开设有转动仓(640),且转动仓(640)内部右侧的后端设置有传动齿轮(641),且传动齿轮(641)的上下两端皆通过轴承与转动仓(640)活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64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五轮盘(642),所述转动仓(640)的左侧前端设置有第六轮盘(643),且第六轮盘(643)的上下两端皆通过轴承与转动仓(640)活动连接,所述第五轮盘(642)和第六轮盘(643)的外部皆套设在第三传动带(644)内部,且第六轮盘(64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650),所述第一锥形齿轮(650)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660),所述第二转板(610)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倾倒机构(700),所述倾倒机构(700)包括转筒(710)、固定杆(720)、清灰盒(730)、弧槽(740)、支撑板(750)、滑杆(760)、滑球(770)、第二弹簧(780)和红外线接收器(790),所述第二锥形齿轮(660)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转筒(710),且转筒(710)的右侧通过轴承与转动仓(640)活动连接,所述转筒(710)的左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第二转板(610)内壁左侧,且第二转板(610)的顶端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720),所述固定杆(720)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清灰盒(730),且清灰盒(730)的正面开设有弧槽(740),所述清灰盒(730)的正面设置有支撑板(750),且支撑板(75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滑杆(760),所述支撑板(750)和滑杆(760)为滑动连接,且支撑板(75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滑球(770),所述滑球(770)底端与转筒(710)相互贴合,所述清灰盒(730)的右侧焊接有第二弹簧(780),且第二弹簧(780)的右侧底端焊接在第二转板(610)的上表面,所述清灰盒(730)内部两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器(790),所述机体(110)底端设置有升降机构(8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00)包括压杆(310)、第一弹簧(320)、第一微型电动推杆(330)、第二轴杆(340)、轴筒(350)、卡板(360)、第三轮盘(370)和第三轴杆(380),所述杆芯(216)的顶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压杆(310),且压杆(310)的外部缠绕有第一弹簧(320),所述第一弹簧(320)的顶端焊接在压杆(310)的外壁,且第一弹簧(320)的底端焊接在横板(210)的上表面,所述腔室(190)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型电动推杆(330),所述杆芯(216)的外部套设有第二轴杆(340),且第二轴杆(340)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横板(21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杆(340)的底端贯穿积尘盒(180)延伸至积尘盒(180)的下表面,且第二轴杆(340)内部底端的左右两侧皆开设有第二滑槽(341),所述第二滑槽(3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42),且第二滑块(342)皆焊接在杆芯(216)的两侧,所述积尘盒(180)的底端中间位置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轴筒(350),且轴筒(350)套设在第二轴杆(340)的外部,所述轴筒(350)内部底端开设有卡槽(351),所述杆芯(216)的外侧底端套设有卡板(360),且卡板(360)的内壁焊接在杆芯(216)的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聪,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迈若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