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医疗器械的绕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40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医疗器械的绕圈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生产设备技术领域。一种管状医疗器械的绕圈装置,包括:底座机构,还包括:转盘机构、控制机构、卸载机构、绕圈环机构,所述转盘机构安装在底座机构上,控制机构、卸载机构、绕圈环机构安装在转盘机构上,第一圆板转动度时,医用管接触另一待做功的绕圈环机构上的咬合块,且两绕圈环机构之间的医用管接触刀片,医用管被切断,从而完成后续的卸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医疗器械的绕圈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管状医疗器械的绕圈装置。
技术介绍
管状医疗器械在医疗行业中应用广泛,如输液管、导尿管、输血管等,为了方便包装和运输,通常将这些消毒后管状医疗器械进行绕圈包装,使用时可不用消毒直接使用,为了保证管状医疗器械的卫生安全,必须保证包装过程中的无污染状态,目前的包装方法人工绕圈包装,在人工操作前,操作人员需经过严格的消毒,增大了成本,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医疗器械上不可避免地会沾染细菌,医疗器械质量不能保证,此外,人工包装速度慢,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现有管状医疗器械包装方法具有工作效率低、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管状医疗器械包装方法具有工作效率低、成本高、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管状医疗器械的绕圈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状医疗器械的绕圈装置,包括:底座机构,还包括:转盘机构、控制机构、卸载机构、绕圈环机构,所述转盘机构安装在底座机构上,控制机构、卸载机构、绕圈环机构安装在转盘机构上。所述底座机构包括底座、竖板,竖板竖直安装在底座顶端,竖板上开设有第一圆槽,竖板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临近第一圆槽一端内嵌齿轮,竖板于第一电机同侧设置有第三支撑块,第三支撑块悬置端设置有指向第一圆槽的限制板,竖板背离第一电机一端设置有管圈,竖板背离第一电机一端设置有上下错开的两激发杆。所述转盘机构包括第一圆板、齿圈,第一圆板同轴活动安装在第一圆槽内,第一圆板上开设有两第二圆槽,第一圆板临近管圈一端于两第二圆槽之间设置有两刀片,两刀片刀刃相背设置指向上下两端,第一圆板背离刀片一端设置有两与第二圆槽同轴的第一环体,两第二环体开设有匹配限制板活动的第一开孔,两第二圆槽内均同轴活动设置有第二圆板,第二圆板于第一环体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二环体,第二环体开设有匹配第一开孔的第二开孔,第二圆板同轴活动设置有转杆,转杆两端设置有齿轮,第二圆板背离第二环体一端均匀设置有四组弧形杆,每组弧形杆之间留设有空隙。优选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三圆板、第二电机,第三圆板同轴安装在第二环体悬置端,转杆贯穿第三圆板,第三圆板背离第二环体一端设置有圆环,圆环内腔设置有若干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上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动齿,第一活动齿与圆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二电机安装在第一环体悬置端,第二电机临近第三圆板一端同轴设置有外圈齿,外圈齿与圆环同轴,外圈齿内腔设置有若干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上活动设置有第二活动齿,第二活动齿与圆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活动齿与转杆上轮齿匹配。优选地,所述卸载机构包括第三环体、四活动杆,第三环体同轴安装在第二环体内腔,第三环体上开设有匹配限制板的斜槽孔,四活动杆均匀安装在第三环体背离第三圆板一端,活动杆贯穿第二圆板,活动杆位置匹配每组弧形杆之间空隙,活动杆悬置端设置有推板,推板一端设置有限制杆,第三环体临近第二圆板一端设置有若干第三弹簧。优选地,所述绕圈环机构包括两组第一滑轨、两组第二滑轨,两组第一滑轨对立安装在第二圆板背离第二环体一端,两组第二滑轨对立安装在第二圆板背离第二环体一端,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上均开设有滑杆孔,第一滑轨滑杆孔内设置有第一滑杆,第二滑轨滑杆孔内设置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开设有匹配第一滑杆活动的活动孔,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均与转杆啮合,第一滑杆、第二滑杆背离轴心一端均设置有绕圈环,第二滑轨临近转杆一端开设有齿条槽,齿条槽内设置有与转杆啮合的齿条,齿条一端设置有若干第四弹簧,第四弹簧悬置端设置有与第二滑轨连接的固定板,第一滑杆上绕圈环环槽内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上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一端开设有弹簧孔,弹簧孔内设置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悬置端设置有咬合块,咬合块悬置端设置有匹配激发杆的斜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医疗器械的绕圈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综上所述使用该装置时,将管圈上待绕圈管端部拉伸至临近管圈一侧顶端的绕圈环上的咬合块上,启动临近管圈的第二电机顺时针转动,此时激发杆与咬合块脱离,第五弹簧弹力使咬合块向竖板移动,待绕圈管端部被夹持,此时圆环转动,使第二环体转动,使第二圆板转动,使绕圈环机构转动,使待绕圈管在绕圈环上绕圈,当达到额定圈数,第二电机反转,开始逆时针转动,此时转杆转动,使第一滑杆、第二滑杆、齿条移动,使第四弹簧被压缩,此时绕圈环向轴心移动,已绕圈的医用管环绕在弧形杆上,绕圈环对医用管没有限制。2.本专利技术第二电机逆时针转动的同时,第一电机转动,使第一圆板转动,使已绕圈的绕圈环机构接触限制板,限制板端部接触第三环体,第三环体环壁为一斜槽,所以随着第一圆板的转动,使第三环体向竖板方向移动,压缩第三弹簧,使卸载机构做功,使活动杆向已绕圈的医用管移动,此时下端的激发杆接触咬合块,使医用管端部解除限制,从而卸载机构使医用管从弧形杆上脱离,进入下端设置的包装袋,完成机械自动化包装,完成卸载,第三弹簧使卸载机构复位,第四弹簧使齿条复位,使转杆反转,使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复位,绕圈环复位。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活动齿、第二弹簧、第二支撑块、组成只有当外圈齿逆时针转动时,才会使转杆转动的结构,第一活动齿、第一弹簧、第一支撑块、组成只有当外圈齿顺时针转动时,才会使圆环转动的结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均具有定时定速功能,当第一圆板转动180度时,医用管接触另一待做功的绕圈环机构上的咬合块,且两绕圈环机构之间的医用管接触刀片,医用管被切断,从而完成后续的卸载。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绕圈环机构设置有两个,连续工作的同时,互相配合,医用管的剪切以及完成下一次的医用管端部的固定,效率高,自动化水平高,且已绕圈的医用管需要从绕圈环机构50上卸载,进入后续的包装环节,所以本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卸载已绕圈医用管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机构、转盘机构、控制机构、卸载机构、绕圈环机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机构、转盘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机构、转盘机构、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转盘机构、卸载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转盘机构、卸载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卸载机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转盘机构、绕圈环机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转盘机构、绕圈环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绕圈环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绕圈环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绕圈环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绕圈环机构结构切面图。图中标号说明:10、底座机构;110、底座;120、竖板;130、第一电机;140、内嵌齿轮;150、第三支撑块;160、限制板;170、管圈;180、激发杆;20、转盘机构;210、第一圆板;211、齿圈;220、第一环体;230、刀片;240、第二圆板;250、转杆;260、第二环体;270、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医疗器械的绕圈装置,包括:底座机构(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盘机构(20)、控制机构(30)、卸载机构(40)、绕圈环机构(50),所述转盘机构(20)安装在底座机构(10)上,控制机构(30)、卸载机构(40)、绕圈环机构(50)安装在转盘机构(20)上;/n所述底座机构(10)包括底座(110)、竖板(120),竖板(120)竖直安装在底座(110)顶端,竖板(120)上开设有第一圆槽,竖板(120)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30),第一电机(130)临近第一圆槽一端内嵌齿轮(140),竖板(120)于第一电机(130)同侧设置有第三支撑块(150),第三支撑块(150)悬置端设置有指向第一圆槽的限制板(160),竖板(120)背离第一电机(130)一端设置有管圈(170),竖板(120)背离第一电机(130)一端设置有上下错开的两激发杆(180);/n所述转盘机构(20)包括第一圆板(210)、齿圈(211),第一圆板(210)同轴活动安装在第一圆槽内,第一圆板(210)上开设有两第二圆槽,第一圆板(210)临近管圈(170)一端于两第二圆槽之间设置有两刀片(230),两刀片(230)刀刃相背设置指向上下两端,第一圆板(210)背离刀片(230)一端设置有两与第二圆槽同轴的第一环体(220),两第二环体(260)开设有匹配限制板(160)活动的第一开孔,两第二圆槽内均同轴活动设置有第二圆板(240),第二圆板(240)于第一环体(220)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二环体(260),第二环体(260)开设有匹配第一开孔的第二开孔,第二圆板(240)同轴活动设置有转杆(250),转杆(250)两端设置有齿轮,第二圆板(240)背离第二环体(260)一端均匀设置有四组弧形杆(270),每组弧形杆(270)之间留设有空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医疗器械的绕圈装置,包括:底座机构(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盘机构(20)、控制机构(30)、卸载机构(40)、绕圈环机构(50),所述转盘机构(20)安装在底座机构(10)上,控制机构(30)、卸载机构(40)、绕圈环机构(50)安装在转盘机构(20)上;
所述底座机构(10)包括底座(110)、竖板(120),竖板(120)竖直安装在底座(110)顶端,竖板(120)上开设有第一圆槽,竖板(120)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30),第一电机(130)临近第一圆槽一端内嵌齿轮(140),竖板(120)于第一电机(130)同侧设置有第三支撑块(150),第三支撑块(150)悬置端设置有指向第一圆槽的限制板(160),竖板(120)背离第一电机(130)一端设置有管圈(170),竖板(120)背离第一电机(130)一端设置有上下错开的两激发杆(180);
所述转盘机构(20)包括第一圆板(210)、齿圈(211),第一圆板(210)同轴活动安装在第一圆槽内,第一圆板(210)上开设有两第二圆槽,第一圆板(210)临近管圈(170)一端于两第二圆槽之间设置有两刀片(230),两刀片(230)刀刃相背设置指向上下两端,第一圆板(210)背离刀片(230)一端设置有两与第二圆槽同轴的第一环体(220),两第二环体(260)开设有匹配限制板(160)活动的第一开孔,两第二圆槽内均同轴活动设置有第二圆板(240),第二圆板(240)于第一环体(220)一端同轴设置有第二环体(260),第二环体(260)开设有匹配第一开孔的第二开孔,第二圆板(240)同轴活动设置有转杆(250),转杆(250)两端设置有齿轮,第二圆板(240)背离第二环体(260)一端均匀设置有四组弧形杆(270),每组弧形杆(270)之间留设有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医疗器械的绕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30)包括第三圆板(340)、第二电机(310),第三圆板(340)同轴安装在第二环体(260)悬置端,转杆(250)贯穿第三圆板(340),第三圆板(340)背离第二环体一端设置有圆环(330),圆环(330)内腔设置有若干第一支撑块(333),第一支撑块(333)上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动齿(331),第一活动齿(331)与圆环(33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32),第二电机(310)安装在第一环体(220)悬置端,第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红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迈若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