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电动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53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电动车车架:包括主车架、托架和连接所述主车架和托架的连接件,所述主车架由车身管、纵梁、套在所述纵梁顶部的立管、位于所述车身管一端的前横梁、靠近所述车身管另一端的后横梁组成;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身管远离所述纵梁的一端,其另一端与所述托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后横梁两侧的下方设有凹弧,所述凹弧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车身管的下方;凸弧固定在所述凹弧上,所述车身管和所述凹弧之间设有加强肋上下两排,位于上方一排的所述加强肋连接所述凸弧顶部和所述车身管的底部,位于下方一排的所述加强肋连接所述凸弧的底部和所述凹弧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加强车架的牢固度,增加车架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的电动车车架
本技术涉及电动交通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是一种电动车车架。
技术介绍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电动车的历史比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要早。直电流电机之父匈牙利的专利技术家、工程师阿纽什·耶德利克Jedlik最早于1828年在实验室试验了电磁转动的行动装置。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Davenport于1834年制造出第一辆直流电机驱动的电动车。1837年,托马斯因此获得美国电机行业的第一个专利。在1832年至1838年之间,苏格兰人罗伯特·安德森RobertAnderson专利技术了电驱动的马车,这是一辆使用不能充电的初级电池驱动的车辆。1838年苏格兰人罗伯特·戴维森RobertDavidson专利技术了电驱动的火车。今天在路面上依然行驶的有轨电车是1840年在英国出现的专利。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于1881年诞生,专利技术人为法国工程师GustaveTrouvé古斯塔夫·特鲁夫,这是一辆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而在1873年,由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用一次电池作动力专利技术的电动汽车,并没有列入国际的确认范围。后来就出现了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作为电力。在越来越多城市实行禁摩令以来,电动车成为非常受欢迎的代步工具。外卖送餐员使用电动车来送餐,快递的送运,使用电动车,甚至重物的运载,也是用电动车。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车架的普遍承载能力不强,运送重物时,电动车容易出现车架变形的情况,降低电动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度的电动车车架,该车架有效提高其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强度的电动车车架:包括主车架、托架和连接所述主车架和托架的连接件,所述主车架由车身管、纵梁、套在所述纵梁顶部的立管、位于所述车身管一端的前横梁、靠近所述车身管另一端的后横梁组成;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身管远离所述纵梁的一端,其另一端与所述托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后横梁两侧的下方设有凹弧,所述凹弧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车身管的下方;凸弧固定在所述凹弧上,所述车身管和所述凹弧之间设有加强肋上下两排,位于上方一排的所述加强肋连接所述凸弧顶部和所述车身管的底部,位于下方一排的所述加强肋连接所述凸弧的底部和所述凹弧的顶部。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平衡杆和支撑杆,所述连接杆为圆柱形,连接所述车身管和拖架;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连接杆两侧并连接所述车身管和所述托架,所述平衡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由内芯部分、外层和加强层、所述加强层位于所述内芯部分和所述外层之间的位置;所述加强层由工字顶片组成,所述工字顶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内芯的外表面,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层的内表面。更优选的,所述工字顶片的内延长线为所述内芯的中轴线,所述顶片的厚度为3-10mm。特别优选的,所述拖架包括顶杆和防撞杠,所述防撞杠位于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顶杆与所述防撞杠呈垂直连接;所述顶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防撞杠的内侧,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拖架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优选的,所述防撞杠呈半圆柱体,半圆面部分朝外;所述顶杆呈长方体。更优选的,所述加强肋为外表面呈波浪状的圆柱体。优选的,所述加强肋为中空,其内圆半径为外圆半径的1/3-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后横梁两侧的下方设有的凹弧配合凸弧和加强肋,重力下压时,凸弧和位于凸弧上方的加强肋,分解部分重量,凸弧下方的加强肋同样可以分解部分重量,通过增加车身管的支撑力度以增加电动车后横梁附近的载重能力,拖架的设立可以将原本放在主车架上的重物改为放到拖架上,降低车架所需要的承重,总体提高电动车的承重能力的同时,使得车架的寿命得以提高。再者,连接杆设有含工字顶片的加强层,结合平衡杆的使用,在电动车转弯或者侧方受到外力作用时,侧向的力量分散到工字顶片中,减轻连接杆受到外力的影响,提高车架寿命。另外,支撑杆的设立可以在突然减速时,增加对往车身管方向力量的反方向支撑,同时增加车身管的受力点的数量,降低车身管受到的压力。此外,半圆柱体的防撞杠配合顶杆的设立,一方面增加碰撞时的受力面积,另一方面增加碰撞时的碰撞时间,从而降低撞击时的冲量,降低车架受损的几率,增加车架的强度,提高车架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管,2-纵梁,3-车身管,4-前横梁,5-后横梁,6-凹弧,7-凸弧,8-加强肋,10-主车架,20-连接件,21-连接杆,23-平衡杆,25-支撑杆,30-拖架,40-防撞杠,41-顶杆,211-外层,213-内芯,215-加强层,217-工字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高强度的电动车车架:包括主车架10、托架和连接主车架10和托架的连接件20,主车架10由车身管3、纵梁2、套在纵梁2顶部的立管1、位于车身管3一端的前横梁4、靠近车身管3另一端的后横梁5组成;连接件20的一端固定在车身管3远离纵梁2的一端,其另一端与托架的一端连接;后横梁5两侧的下方设有凹弧6,凹弧6的两端固定在车身管3的下方;凸弧7固定在凹弧6上,车身管3和凹弧6之间设有加强肋8上下两排,位于上方一排的加强肋8连接凸弧7顶部和车身管3的底部,位于下方一排的加强肋8连接凸弧7的底部和凹弧6的顶部。其中,连接件20包括连接杆21、平衡杆23和支撑杆25,连接杆21为圆柱形,连接车身管3和拖架30;支撑杆25位于连接杆21两侧并连接车身管3和托架,平衡杆23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杆25上,其另一端固定在连接杆21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后横梁5两侧的下方设有的凹弧6配合凸弧7和加强肋8,重力下压时,凸弧7和位于凸弧7上方的加强肋8,分解部分重量,凸弧7下方的加强肋8同样可以分解部分重量,通过增加车身管3的支撑力度以增加电动车后横梁5附近的载重能力,拖架30的设立可以将原本放在主车架10上的重物改为放到拖架30上,降低车架所需要的承重,总体提高电动车的承重能力的同时,使得车架的寿命得以提高。具体的,如图2所示,连接杆21由内芯213部分、外层211和加强层215、加强层215位于内芯213部分和外层211之间的位置;加强层215由工字顶片217组成,工字顶片217的一端固定在内芯213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架、托架和连接所述主车架和托架的连接件,所述主车架由车身管、纵梁、套在所述纵梁顶部的立管、位于所述车身管一端的前横梁、靠近所述车身管另一端的后横梁组成;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身管远离所述纵梁的一端,其另一端与所述托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后横梁两侧的下方设有凹弧,所述凹弧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车身管的下方;凸弧固定在所述凹弧上,所述车身管和所述凹弧之间设有加强肋上下两排,位于上方一排的所述加强肋连接所述凸弧顶部和所述车身管的底部,位于下方一排的所述加强肋连接所述凸弧的底部和所述凹弧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架、托架和连接所述主车架和托架的连接件,所述主车架由车身管、纵梁、套在所述纵梁顶部的立管、位于所述车身管一端的前横梁、靠近所述车身管另一端的后横梁组成;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身管远离所述纵梁的一端,其另一端与所述托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后横梁两侧的下方设有凹弧,所述凹弧的两端固定在所述车身管的下方;凸弧固定在所述凹弧上,所述车身管和所述凹弧之间设有加强肋上下两排,位于上方一排的所述加强肋连接所述凸弧顶部和所述车身管的底部,位于下方一排的所述加强肋连接所述凸弧的底部和所述凹弧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平衡杆和支撑杆,所述连接杆为圆柱形,连接所述车身管和拖架;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连接杆两侧并连接所述车身管和所述托架,所述平衡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的电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由内芯部分、外层和加强层、所述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毅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鼎林车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