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371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塑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它包括上模块、下模块、底座以及驱动上模块做上下往复运动的合模油缸,所述上模块与所述下模块相对,所述下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模块上开设有上凹槽,所述下模块上开设有下凹槽,所述上凹槽与下凹槽在上模块和下模块合模后围成型腔,还包括若干真空泵以及与所述若干真空泵一一对应的若干抽气通道,所述若干抽气通道中一半抽气通道按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块上,另一半抽气通道按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在所述下模块上,且若干抽气通道的长度均相等,所述若干抽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若干真空泵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型腔相连通。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品率较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吸塑模具。
技术介绍
在吸塑领域成型工件(如冰箱内胆)时,通常是将加热后的薄膜材料(如聚酯薄膜)放置在吸塑模具上,吸塑模具上形成有成型腔体,上模块板或下模块板上设置有抽气通道(如图1所示),抽气通道的一端连通至型腔、另一端与真空泵连通,真空泵通过抽气通道对型腔抽真空,使材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形变成型为制品。现有的吸塑模具通常是将出气端设置在型腔的中部,其在制品成型过程中,由于气泵的瞬时抽吸,各个出气端与气泵之间的流道长度不一,具体的,位于中部的出气端与气泵之间流道较短,位于两最外侧的出气端与气泵之间的流道较长,这就使得中间部位所承受的瞬时压力较大,而两端端部部分承受的瞬时压力较小,致使制品的薄厚不一,成品率较低,且薄膜材料上下两侧受到的压力也不同,这也影响了制品的成品率,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吸塑模具,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成品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塑模具,包括上模块、下模块、底座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塑模具,包括上模块、下模块、底座以及驱动上模块做上下往复运动的合模油缸,所述上模块与所述下模块相对,所述下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模块上开设有上凹槽,所述下模块上开设有下凹槽,所述上凹槽与下凹槽在上模块和下模块合模后围成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真空泵以及与所述若干真空泵一一对应的若干抽气通道,所述若干抽气通道中一半抽气通道按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块上,另一半抽气通道按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在所述下模块上,且若干抽气通道的长度均相等,所述若干抽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若干真空泵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型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塑模具,包括上模块、下模块、底座以及驱动上模块做上下往复运动的合模油缸,所述上模块与所述下模块相对,所述下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模块上开设有上凹槽,所述下模块上开设有下凹槽,所述上凹槽与下凹槽在上模块和下模块合模后围成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真空泵以及与所述若干真空泵一一对应的若干抽气通道,所述若干抽气通道中一半抽气通道按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在所述上模块上,另一半抽气通道按预定距离间隔设置在所述下模块上,且若干抽气通道的长度均相等,所述若干抽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若干真空泵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型腔相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翔燕科委史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奥兰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