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20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包括底模、内模及外模,所述底模及内模套装于所述外模内;所述内模底部与所述底模接触;所述底模、内模、外模同轴设置;所述底模以上、外模以内、内模以外形成模具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与在砂轮上设置的连接结构配套的生产模具,能够将连接结构和砂轮一体成型,解决了现有砂轮容易与旋转轴松动、脱落造成的磨削偏移、离心脱落等情况,有效保证了砂轮与连接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因此有效保证了磨削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
技术介绍
砂轮为固结模具,用于将普通的磨料固结成一定的形状,一般为圆形,现有的砂轮在使用时需要安装在旋转轴上通过电机的带动对磨料进行磨削工作;但是现有的磨削机器是直接将砂轮与旋转轴连接,砂轮与旋转轴之间主要靠过盈配合,而电机在带动砂轮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砂轮与旋转轴的配合容易松动,松动后的砂轮容易造成磨削偏移、离心脱落等情况,无法保证加工质量和安全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保证砂轮与旋转轴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相应地,需要一种能够将连接结构与砂轮组合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通过设置与在砂轮上设置的连接结构配套的生产模具,能够将连接结构和砂轮一体成型,解决了现有砂轮容易与旋转轴松动、脱落造成的磨削偏移、离心脱落等情况,有效保证了砂轮与连接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因此有效保证了磨削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包括底模、内模及外模,所述底模及内模套装于所述外模内;所述内模底部与所述底模接触;所述底模、内模、外模同轴设置;所述底模以上、外模以内、内模以外形成模具腔室。进一步,所述底模中心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结构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顶部与所述内模接触。进一步,所述外模包括第一外模及第二外模,所述第二外模套装于所述第一外模顶部外周侧,所述底模套装于所述第一外模内。进一步,所述内模包括第一小芯棒、第二小芯棒及大芯棒,所述大芯棒内设置有下端粗上端细的阶梯孔,所述第一小芯棒可拆卸地套装于所述阶梯孔的粗孔端,所述第二小芯棒设置于所述阶梯孔的细孔端;所述第一小芯棒与所述底模接触。进一步,还包括控制砂轮轴向厚度的复压垫片,所述复压垫片套装于所述内模上。进一步,还包括微调砂轮轴向厚度的调节垫片,所述调节垫片套装于所述内模上。进一步,所述大芯棒上设置有与所述阶梯孔的粗端连通的透气孔。进一步,所述大芯棒顶部卡接有堵头。更进一步,所述支撑体为支撑螺栓。本技术通过设置与在砂轮上设置的连接结构配套的生产模具,能够将连接结构和砂轮一体成型,解决了现有砂轮容易与旋转轴松动、脱落造成的磨削偏移、离心脱落等情况,有效保证了砂轮与连接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因此有效保证了磨削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顾客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的安装后砂轮成型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包括底模1、内模2及外模3,底模1及内模2套装于外模3内;内模2底部与底模1接触;底模1、内模2、外模3同轴设置;底模1以上、外模3以内、内模2以外形成模具腔室。底模1中心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结构的支撑体11,支撑体11顶部与所述内模2接触,具体地,支撑体11顶部与第一小芯棒21底部接触。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外模3包括第一外模31及第二外模32,第二外模32套装于第一外模31顶部外周侧,底模1套装于第一外模31内;将外模3设置成两部分,目的是取下外模3时防止外模碰到砂轮对砂轮造成损坏,可拆卸结构使用更加灵活、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内模2包括第一小芯棒21、第二小芯棒23及大芯棒22,大芯棒22内设置有下端粗上端细的阶梯孔221,第一小芯棒23可拆卸地套装于阶梯孔221的粗孔端,第二小芯棒23设置于阶梯孔221的细孔端;因为砂轮内设置有阶梯孔,因此将内模2设置成由第一小芯棒21、第二小芯棒23及大芯棒22支撑,以满足孔径的需求;同时模具安装完成时第一小芯棒21的底端与连接结构及支撑体11顶面接触,这样在顶出模具时,砂轮与大芯棒22的接触处不会受力,只靠支撑体11及连接结构受力,有效保证了砂轮的加工质量。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还包括控制砂轮的轴向厚度的复压垫片5,复压垫片5套装于内模上。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还包括微调砂轮轴向厚度的调节垫片4,调节垫片4套装于内模2上,具体地,套装在大芯棒22上,因为大芯棒22的作用是对砂轮上的阶梯孔的粗孔进行成型,因此调节垫片4套装在大芯棒22上。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大芯棒22上设置有与阶梯孔的粗端连通的透气孔222,在砂轮成型后拿出的过程中,第一小芯棒21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此时如果没有透气孔会在内模2内腔内形成负压,在砂轮成型时会进行压模动作,此时如果没有透气孔也会在内模2内腔内形成负压,负压过高会对砂轮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在大芯棒22上设置透气孔222与大芯棒22上的阶梯孔221连通,以有效防止负压的产生。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支撑体11为支撑螺栓,因为连接头是螺纹结构,因此设置支撑螺栓与连接头配合;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的连接头,对应的支撑体的结构相应改变。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内模2顶部卡接有堵头24,向模具腔室内倒入砂轮原料时,如果不注意容易将砂轮原料倒入内模具内腔内,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设置了堵头24,以防止砂轮原料落入到内膜内部,从而保证砂轮的质量。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加工砂轮时,首先将第一小芯棒21及第二小芯棒23套装在大芯棒22内,然后将底模1放置好、将连接头螺纹连接到支撑螺栓11上,然后将第一外模31套装在底模1上,然后将第二外模32套装在第一外模31顶部,然后将组装好的内模2放置在底模1上的支撑螺栓11上,然后向模具腔室内倒入砂轮原料,使用辅助工具稍微压实,然后将调节垫片4及复压垫片5套装在大芯棒22上,再使用压实工具下压复压垫片5使砂轮成型;砂轮成型后,使用顶出工具将底模1向上顶起,因为底模1是完全套装在外模3内部的,因此支撑螺栓11推动内模2向上顶起,直到复压垫片5及调节垫片4被顶出到第二外模32以上,然后将复压垫片5、调节垫片4、第二外模32拿下,然后将内模2拿下,然后旋转成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内模及外模,所述底模及内模套装于所述外模内;/n所述内模底部与所述底模接触;/n所述底模、内模、外模同轴设置;/n所述底模以上、外模以内、内模以外形成模具腔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内模及外模,所述底模及内模套装于所述外模内;
所述内模底部与所述底模接触;
所述底模、内模、外模同轴设置;
所述底模以上、外模以内、内模以外形成模具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中心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结构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顶部与所述内模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包括第一外模及第二外模,所述第二外模套装于所述第一外模顶部外周侧,所述底模套装于所述第一外模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连接结构的砂轮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包括第一小芯棒、第二小芯棒及大芯棒,所述大芯棒内设置有下端粗上端细的阶梯孔,所述第一小芯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创力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