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修复用墙面打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20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修复用墙面打磨结构,包括固定盒、拆卸机构、驱动机构、打磨机构、安装柱、砂纸槽、连接杆、螺栓、夹板、操作口、压簧、固定机构及定位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安装柱按压到固定盒的内部,转动驱动机构保证其中一个安装柱伸出到固定盒的外侧,将砂纸插入到砂纸槽的内部,转动螺栓,实现了夹板对砂纸全面进行固定,按照此种方法安装其他安装柱上的砂纸,其中一个砂纸磨破后,松开固定机构,按压破损的砂纸,实现破损的砂纸进入到固定盒的内侧,转动驱动机构更换下个砂纸,节约打磨的时间,将砂纸与破损的墙壁接触,反复摩擦,实现了对破损的小面积墙壁进行精确打磨,不损伤完好的墙壁,提高了砂纸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修复用墙面打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磨结构,具体为一种古建筑修复用墙面打磨结构,属于墙面打磨

技术介绍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墙面修复就是古建筑的墙面油漆或者石灰、水泥脱落或者损伤,重新对其进行修补的过程,具体方式有先铲掉墙皮,使用石膏基产品就可以了,然后使用无甲醛粗找平对墙面作找平处理,通过打磨的装置对墙面进行打磨,再使用石膏基防霉耐水批土做墙面满批后再刷一底二面的漆。然而,目前的对古建筑小面积破损的墙面进行修复打磨时,维修人员直接将砂纸包裹在木块上,握住木块进行打磨,直接包裹在木块上的砂纸不仅固定效果差,而且当包裹在木块上的砂纸破损时直接更换新的砂纸,未破处的砂纸得不到全面的利用,浪费砂纸,难以将未破损的砂纸更换利用,且由于木块的面积大,在打磨时难以精确的对破损的小面积墙面进行打磨,容易对未破损的墙面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用墙面打磨结构,方便将更换啥纸、节约打磨时、固定效果好、利用率高、打磨精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墙面打磨结构,包括固定盒及其转动在呈中空圆柱形所述固定盒内部的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固定盒内部的所述驱动机构的表面等距安装有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安装柱、砂纸槽、连接杆、螺栓、夹板、操作口及压簧,所述驱动机构的表面等距焊接有所述连接杆,若干所述连接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呈长方体结构的所述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夹持有所述压簧,若干所述安装柱的顶端均开设有呈倒“U”形结构的所述砂纸槽,若干所述安装柱的两个侧壁相对开设有所述操作口,若干位于所述操作口处的所述螺栓均与所述安装柱之间螺纹连接,且若干所述螺栓分别延伸至所述砂纸槽的内部,且若干所述夹板分别与若干所述夹板的侧壁,所述固定盒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口,其中一个贯穿所述定位口的所述安装柱延伸至所述固定盒的外侧,所述固定盒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柱进行定位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盒的顶部安装有拆卸机构,所述拆卸机构的内壁与所述固定盒的内壁位于同一平面。优选的,为了增加砂纸安装的稳定性,所述打磨机构还包括橡皮垫,若干个所述安装柱内部的两个所述夹板的相对侧壁粘接有所述橡皮垫。优选的,为了增加所述安装柱滑动的稳定性,避免打磨时晃动,所述打磨机构还包括滑块,若干个所述连接杆的侧壁等距焊接有呈长方形结构的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柱之间滑动连接。优选的,为了实现转动所述转盘实现所述安装柱转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盘及转轴,所述固定盒的内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固定盒外侧的所述转轴的端部焊接有所述转盘,所述连接杆焊接于所述转轴的表面。优选的,为了实现对正在打磨的砂纸上的所述安装柱进行固定,避免所述安装柱晃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壳、卡槽、拉杆、卡块及弹簧,所述固定盒的底部焊接有内部中空的所述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壁相对滑动连接有截面呈“T”形结构的所述拉杆,两个所述拉杆的相对端焊接有端部呈三角形结构的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固定壳内部的所述拉杆的表面缠绕有所述弹簧,若干所述安装柱的侧壁均相对开设有与所述卡块卡合的所述卡槽。优选的,为了方便在所有的所述安装柱端部的砂纸斗用完后进行全部的更换,所述拆卸机构包括密封盖、限位块、限位槽及出料槽,所述固定盒的顶部开设有所述出料槽,所述固定盒的顶部相对开设有所述限位槽,呈弧形结构的所述密封盖侧壁焊接有所述限位块,限位块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优选的,为了实现若干个所述安装柱转动的角度都相同,方便所述安装柱嵌入到所述定位口的内部,若干组所述安装柱、所述连接杆的截面呈“十”字形结构,且位于所述安装柱外侧的所述固定盒的侧面开设有把手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安装柱按压到固定盒的内部,转动驱动机构保证其中一个安装柱伸出到固定盒的外侧,将砂纸插入到砂纸槽的内部,转动螺栓,实现了夹板对砂纸全面进行固定,按照此种方法安装其他安装柱上的砂纸,其中一个砂纸磨破后,松开固定机构,按压破损的砂纸,实现破损的砂纸进入到固定盒的内侧,转动驱动机构更换下个砂纸,节约打磨的时间,将砂纸与破损的墙壁接触,反复摩擦,实现了对破损的小面积墙壁进行精确打磨,不损伤完好的墙壁,提高了砂纸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固定盒、拆卸机构、转轴、打磨机构及固定机构的连接结构及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打磨机构与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打磨机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盒,2、把手槽,3、拆卸机构,31、密封盖,32、限位块,33、限位槽,34、出料槽,4、驱动机构,41、转盘,42、转轴,5、打磨机构,51、安装柱,52、砂纸槽,53、连接杆,54、螺栓,55、橡皮垫,56、夹板,57、操作口,57、滑块,59、压簧,6、固定机构,61、固定壳,62、卡槽,63、拉杆,64、卡块,65、弹簧,7、定位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古建筑修复用墙面打磨结构,包括固定盒1及其转动在呈中空圆柱形所述固定盒1内部的驱动机构4,位于所述固定盒1内部的所述驱动机构4的表面等距安装有打磨机构5,所述打磨机构5包括安装柱51、砂纸槽52、连接杆53、螺栓54、夹板56、操作口57及压簧59,所述驱动机构4的表面等距焊接有所述连接杆53,若干所述连接杆5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呈长方体结构的所述安装柱51,所述安装柱51与所述连接杆53之间夹持有所述压簧59,若干所述安装柱51的顶端均开设有呈倒“U”形结构的所述砂纸槽52,若干所述安装柱51的两个侧壁相对开设有所述操作口57,若干位于所述操作口57处的所述螺栓54均与所述安装柱51之间螺纹连接,且若干所述螺栓54分别延伸至所述砂纸槽52的内部,且若干所述夹板56分别与若干所述夹板56的侧壁,所述固定盒1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口7,其中一个贯穿所述定位口7的所述安装柱51延伸至所述固定盒1的外侧,所述固定盒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柱51进行定位的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盒1的顶部安装有拆卸机构3,所述拆卸机构3的内壁与所述固定盒1的内壁位于同一平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打磨机构5还包括橡皮垫55,若干个所述安装柱51内部的两个所述夹板56的相对侧壁粘接有所述橡皮垫5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打磨机构5还包括滑块58,若干个所述连接杆53的侧壁等距焊接有呈长方形结构的所述滑块58,所述滑块58与所述安装柱51之间滑动连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修复用墙面打磨结构,包括固定盒(1)及其转动在呈中空圆柱形所述固定盒(1)内部的驱动机构(4),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固定盒(1)内部的所述驱动机构(4)的表面等距安装有打磨机构(5),所述打磨机构(5)包括安装柱(51)、砂纸槽(52)、连接杆(53)、螺栓(54)、夹板(56)、操作口(57)及压簧(59),所述驱动机构(4)的表面等距焊接有所述连接杆(53),若干所述连接杆(5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呈长方体结构的所述安装柱(51),所述安装柱(51)与所述连接杆(53)之间夹持有所述压簧(59),若干所述安装柱(51)的顶端均开设有呈倒“U”形结构的所述砂纸槽(52),若干所述安装柱(51)的两个侧壁相对开设有所述操作口(57),若干位于所述操作口(57)处的所述螺栓(54)均与所述安装柱(51)之间螺纹连接,且若干所述螺栓(54)分别延伸至所述砂纸槽(52)的内部,且若干所述夹板(56)分别与若干所述夹板(56)的侧壁,所述固定盒(1)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口(7),其中一个贯穿所述定位口(7)的所述安装柱(51)延伸至所述固定盒(1)的外侧,所述固定盒(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柱(51)进行定位的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盒(1)的顶部安装有拆卸机构(3),所述拆卸机构(3)的内壁与所述固定盒(1)的内壁位于同一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修复用墙面打磨结构,包括固定盒(1)及其转动在呈中空圆柱形所述固定盒(1)内部的驱动机构(4),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固定盒(1)内部的所述驱动机构(4)的表面等距安装有打磨机构(5),所述打磨机构(5)包括安装柱(51)、砂纸槽(52)、连接杆(53)、螺栓(54)、夹板(56)、操作口(57)及压簧(59),所述驱动机构(4)的表面等距焊接有所述连接杆(53),若干所述连接杆(5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呈长方体结构的所述安装柱(51),所述安装柱(51)与所述连接杆(53)之间夹持有所述压簧(59),若干所述安装柱(51)的顶端均开设有呈倒“U”形结构的所述砂纸槽(52),若干所述安装柱(51)的两个侧壁相对开设有所述操作口(57),若干位于所述操作口(57)处的所述螺栓(54)均与所述安装柱(51)之间螺纹连接,且若干所述螺栓(54)分别延伸至所述砂纸槽(52)的内部,且若干所述夹板(56)分别与若干所述夹板(56)的侧壁,所述固定盒(1)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口(7),其中一个贯穿所述定位口(7)的所述安装柱(51)延伸至所述固定盒(1)的外侧,所述固定盒(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柱(51)进行定位的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盒(1)的顶部安装有拆卸机构(3),所述拆卸机构(3)的内壁与所述固定盒(1)的内壁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墙面打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5)还包括橡皮垫(55),若干个所述安装柱(51)内部的两个所述夹板(56)的相对侧壁粘接有所述橡皮垫(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修复用墙面打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5)还包括滑块(58),若干个所述连接杆(53)的侧壁等距焊接有呈长方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显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朴之原建筑肌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