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钣金件成型的多工序级进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018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钣金件成型的多工序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座以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设有用于对钣金件进行拉伸的凹模组件,所述下模座设有与所述凹模组件配合的凸模组件;所述凹模组件包括用于将钣金件拉伸成型的凹腔,所述凹腔内还设有用于对所述钣金件进行冲孔的冲孔件,所述凹腔还设有用于将成型的钣金件退料的卸料组件;所述凸模组件包括凸模座以及设有凸模座中的凸模本体,所述凸模本体与所述凹腔适配,使得所述钣金件在凸模本体与凹腔的配合下拉伸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钣金件的拉伸工序与冲孔工序合二为一,方便了级进模具的使用,提高了钣金件的成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钣金件成型的多工序级进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钣金件加工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钣金件成型的多工序级进模具。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钣金件形状繁多,所以加工成形的方法也很多,这些成形方法主要有弯曲成形、压延成形、胀形、拉伸成形、收缩成形、体积成形和冲切成形等。现阶段复杂钣金成形过程中,钣金件成形方法需要分步骤分别进行,而在成型过程中,往往需要多套工序的设计使用,无形中提高了生产成本、工装的设计时间和制造时间也成倍增加,工人使用时步骤繁多,尤其是拉伸与冲孔工序,对于要求比较简单的钣金件来说,这两种工序要求并不复杂,而这时候还要分别采用两个工位工序来成型,则需要不同的工装,因而使用很不方便,对工人体力和耐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钣金件成型的多工序级进模具,该级进模具能够将钣金件的拉伸工序与冲孔工序合二为一,方便了级进模具的使用,提高了钣金件的成型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钣金件成型的多工序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座以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设有用于对钣金件进行拉伸的凹模组件,所述下模座设有与所述凹模组件配合的凸模组件;所述凹模组件包括用于将钣金件拉伸成型的凹腔,所述凹腔内还设有用于对所述钣金件进行冲孔的冲孔件,所述凹腔还设有用于将成型的钣金件退料的卸料组件;所述凸模组件包括凸模座以及设有凸模座中的凸模本体,所述凸模本体与所述凹腔适配,使得所述钣金件在凸模本体与凹腔的配合下拉伸成型。可选的,所述凹腔包括与所述凸模本体配合的前端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冲孔件的后端部,所述前端部为凹槽,所述后端部为截面呈T型的盲孔,并且所述盲孔与所述凹槽的槽底连通。可选的,所述冲孔件与所述盲孔同轴分布,并且所述冲孔件的直径小于盲孔的小径部分的直径,所述冲孔件的底端端部与凹腔的凹槽部分的槽底齐平。可选的,所述凹模组件还包括凹模座,所述凹腔设于所述凹模座的底面,所述凹模座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模座的底部。可选的,所述卸料组件包括与所述冲孔件适配并且截面呈T型的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位于盲孔的大径部分内,并且所述套筒的顶部与所述盲孔的孔底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可选的,在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套筒的底端端部与凹腔的凹槽部分的外边缘齐平。可选的,所述凸模座与下模座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并且所述凸模座在第二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凸模座的顶部与凸模本体的顶部齐平。可选的,所述凸模本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凹槽及盲孔适配的台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凹腔中同时安装了冲孔件,使得钣金件随着凹腔与凸模组件配合而拉伸时,冲孔件可同时对钣金件进行冲孔,在冲孔与拉伸成型后,还可通过卸料组件将钣金件从凹腔中退料,从而实现了冲孔工序与拉伸工序的二合一,有效的提高了钣金件的成型效率,方便了级进模具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将钣金件冲压成型时的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的套筒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钣金件成型的多工序级进模具,包括上模座1以及下模座2,上模座1设有用于对钣金件5进行拉伸的凹模组件3,下模座2设有与凹模3组件配合的凸模组件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该级进模具还包括其他工序,例如弯折、冲切工序,但本技术只针对冲孔工序与拉伸工序进行改进,因而对于其他工序,本技术不再对其进行赘述。在本技术中,凹模组件3包括用于将钣金件5拉伸成型的凹腔301以及用于形成凹腔301的凹模座302,凹腔301设于凹模座302的底面,凹模座302固定安装在上模座1的底部。凹腔301内还设有用于对钣金件5进行冲孔的冲孔件6,冲孔件6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冲孔工序使用的冲孔凸模,凹腔301还设有用于将成型的钣金件5退料的卸料组件7。凸模组件4包括凸模座401以及设有凸模座401中的凸模本体402,凸模本体402与凹腔301适配,使得钣金件5在凸模本体402与凹腔301的配合下拉伸成型。在成型过程中,如图2所示,上模座1带动凹模座302下移,使凹腔301与凸模本体401进行初配合,从而对钣金件5进行初步拉伸,而在上模座1继续下移的过程中,冲孔件6则对钣金件5陷入凹腔301内的部分进行冲孔,当凹腔301与凸模本体401完全配合后,钣金件5则实现完全拉伸,同时冲孔工序也已经完成,然后再上移上模座1,钣金件5在卸料组件7的作用下完成退料,并在级进模具推进下,进入下一工序。在本技术中,凹腔301包括与凸模本体402配合的前端部,以及用于安装冲孔件6的后端部,其中,前端部为凹槽,后端部为截面呈T型的盲孔,并且盲孔与凹槽的槽底连通。而冲孔件6则与盲孔同轴分布,冲孔件6的直径小于盲孔的小径部分的直径,同时,冲孔件6的底端端部与凹腔301的凹槽部分的槽底齐平。也就是说,只有当钣金件5的拉伸部位至少到达凹槽部分的槽底位置时,冲孔件6才会对钣金件5进行冲孔,那么就要在凸模本体402的顶部设有与凹槽及盲孔适配的台阶404,使得该台阶404能够伸入盲孔的底端内部。当然,如果不需要该台阶404的话,那么冲孔件6的长度就要大于盲孔的深度,使冲孔件6的底端端部位于凹槽内。另外,在本技术中,凸模本体402为两端对穿的筒体形状,以便于冲孔时产生的废料能够顺着凸模本体402的内部通道滑出。此时,可在下模座2上开设有与凸模本体402内部通道连通的废料通道201,并使该废料通道201连接到废料收集装置内。在本技术中,卸料组件7包括与冲孔件6适配并且截面呈T型的套筒701,套筒701的结构如图3所示,套筒701是套在冲孔件6上的,并且套筒701与冲孔件6之间为滑动连接,套筒701的顶部位于盲孔的大径部分内,套筒701的顶部与盲孔的孔底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702。在第一弹簧702处于自然状态时,套筒701的底端端部与凹腔301的凹槽部分的外边缘齐平。当钣金件5进入凹槽内时,套筒701的底端受压,使整个卸料组件7沿冲孔件6向上滑动,当上模座1向上移动时,套筒701在第一弹簧702的作用下,钣金件5被推出凹槽,完成退料。在本技术中,凸模座401与下模座2之间连接还可以第二弹簧403,并且凸模座401在第二弹簧403处于自然状态时,凸模座401的顶部与凸模本体402的顶部齐平。以此结构,在初始状态时,钣金件5能够平放在凸模座401的上表面,而当上模座1下移后,上模座1驱动凹模座302挤压凸模座401,使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钣金件成型的多工序级进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以及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设有用于对钣金件(5)进行拉伸的凹模组件(3),所述下模座(2)设有与所述凹模组件(3)配合的凸模组件(4);/n所述凹模组件(3)包括用于将钣金件(5)拉伸成型的凹腔(301),所述凹腔(301)内还设有用于对所述钣金件(5)进行冲孔的冲孔件(6),所述凹腔(301)还设有用于将成型的钣金件(5)退料的卸料组件(7);/n所述凸模组件(4)包括凸模座(401)以及设有凸模座(401)中的凸模本体(402),所述凸模本体(402)与所述凹腔(301)适配,使得所述钣金件(5)在凸模本体(402)与凹腔(301)的配合下拉伸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钣金件成型的多工序级进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以及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设有用于对钣金件(5)进行拉伸的凹模组件(3),所述下模座(2)设有与所述凹模组件(3)配合的凸模组件(4);
所述凹模组件(3)包括用于将钣金件(5)拉伸成型的凹腔(301),所述凹腔(301)内还设有用于对所述钣金件(5)进行冲孔的冲孔件(6),所述凹腔(301)还设有用于将成型的钣金件(5)退料的卸料组件(7);
所述凸模组件(4)包括凸模座(401)以及设有凸模座(401)中的凸模本体(402),所述凸模本体(402)与所述凹腔(301)适配,使得所述钣金件(5)在凸模本体(402)与凹腔(301)的配合下拉伸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钣金件成型的多工序级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301)包括与所述凸模本体(402)配合的前端部,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冲孔件(6)的后端部,所述前端部为凹槽,所述后端部为截面呈T型的盲孔,并且所述盲孔与所述凹槽的槽底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钣金件成型的多工序级进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件(6)与所述盲孔同轴分布,并且所述冲孔件(6)的直径小于盲孔的小径部分的直径,所述冲孔件(6)的底端端部与凹腔(301)的凹槽部分的槽底齐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恺易自红张华根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如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