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回路状态监测的复合式冷却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7655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回路状态监测的复合式冷却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回路状态监测系统、复合式冷却系统;所述回路状态监测系统包括方壳电芯(1)、温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信号线束(3)、电池管理系统(15),所述复合式冷却系统包括电池包箱体(4)、进风口(5)、出风口(6)、格栅(7)、格栅控制线束(8)、水泵(9)、水泵控制线束(10)、液冷板(11)、相变板(14);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电芯成组后电芯热量问题进行检测与实时控制,通过复合冷却结构均衡模组温度,同时当电池热失控后能够有效延缓其热失控的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回路状态监测的复合式冷却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设计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回路状态监测的复合式冷却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过热、燃烧、爆炸等安全问题一直是动力电池研究的重点,热量的产生与迅速集聚必然引起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尤其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或者在大电流充放电时,可能会引发电池内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如果热量来不及散出而在电池内部迅速积聚,电池可能会出现漏液、放气、冒烟等现象,严重时电池发生剧烈燃烧甚至爆炸,无论传统的铅酸电池,还是性能先进的Ni-MH、Li-ion动力电池,温度对电池整体性能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动力电池的性能发挥,为延长动力电池寿命,提升其电化学性能以及能量效率,必须设计合理的电池热量管理系统,在高温条件下对电池进行散热、低温条件下对电池进行加热或者保温,以提升电动汽车整车性能。一般情况下,采用空气介质冷却即可满足冷却散热要求,但在复杂工况下,尤其在高放电倍率(如插电式混合动力应用)、高充电倍率(如快充应用场合)、较高的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回路状态监测的复合式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路状态监测系统、复合式冷却系统;/n所述回路状态监测系统包括方壳电芯(1)、温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信号线束(3)、电池管理系统(15),温度传感器(2)布置在每个方壳电芯(1)底部,检测每个方壳电芯(1)的温度变化,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通过温度传感器信号线束(3)传递给电池管理系统(15);/n所述复合式冷却系统包括电池包箱体(4)、进风口(5)、出风口(6)、格栅(7)、格栅控制线束(8)、水泵(9)、水泵控制线束(10)、液冷板(11)、相变板(14);/n所述电池包箱体(4)的进风口(5)、出风口(6)处设计有双层的格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回路状态监测的复合式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路状态监测系统、复合式冷却系统;
所述回路状态监测系统包括方壳电芯(1)、温度传感器(2)、温度传感器信号线束(3)、电池管理系统(15),温度传感器(2)布置在每个方壳电芯(1)底部,检测每个方壳电芯(1)的温度变化,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通过温度传感器信号线束(3)传递给电池管理系统(15);
所述复合式冷却系统包括电池包箱体(4)、进风口(5)、出风口(6)、格栅(7)、格栅控制线束(8)、水泵(9)、水泵控制线束(10)、液冷板(11)、相变板(14);
所述电池包箱体(4)的进风口(5)、出风口(6)处设计有双层的格栅(7),内外双层隔栅(7)分别控制左右风向和上下风向,隔栅(7)通过格栅控制线束(8)与电池管理系统(15)相连,通过对隔栅(7)的控制,实现风道的闭合以及风的流向;所述液冷板(11)置于方壳电芯(1)之间,每个液冷板(11)分别装有单独的进水口(12)、出水口(13),水泵(9)置于进水口(12)处,并通过水泵控制线束(10)与电池管理系统(15)相连,控制进水的流量;所述相变板(14)置于液冷板(11)和方壳电芯(1)之间,由三层结构组成,依次为导热层(16)、相变层(17)、导热层(16);相变板(14)与电芯(1)贴合的导热层(16)吸收来自电芯(1)的热量,并将热量储存在相变层(17),相变层(17)再以相变的形式将热量通过与液冷板(11)贴合的导热层(16)传输给液冷板(11),液冷板(11)将热量带出;
所述电池管理系统(15)包括流量监测模块、状态判别模块、流量调整模块、风向控制模块,流量监测模块监测水泵(9)的流量,状态判别模块确定水泵(9)的流量是否匹配电芯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明朱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