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热缩材料的动力电池用均衡散热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特别是一种均衡散热的液冷板、及其组成的液冷散热系统及液冷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国汽车制造商纷纷加大投入研发纯电动车辆(EV)和混合动力车辆(HEV)。我国早在2011年就在国家层面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里程问题,该问题主要来源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较低,我国已将发展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作为国家战略,写进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而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其热稳定性显著下降,对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目前针对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方式,按照传热介质主要分为三类:风冷、液冷和相变冷却。其中,风冷系统结构简单,但冷却效果差,相变冷却单相时导热系数较低,离应用尚有一段距离,而液冷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已成为动力电池热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热缩材料的动力电池用快速均衡散热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循环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n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依次通过水管(12)连接的液冷板(1)、散热器(5)、储水箱(4)、泄压阀(3)、水泵(2);/n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电池模组(8)、蓄电池(7)、控制器(6)、电源线(17)、高压控制接口(9)、高压控制线(14)、低压控制线(13)、温度传感器(16)和温度信息采集线(15);电池模组(8)坐落于液冷板(1)上方,温度传感器(16)布置于各电池模组(8)内单体电池的表面,温度信息采集线(15)将温度传感器(16)采集的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器(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缩材料的动力电池用快速均衡散热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循环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
所述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依次通过水管(12)连接的液冷板(1)、散热器(5)、储水箱(4)、泄压阀(3)、水泵(2);
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电池模组(8)、蓄电池(7)、控制器(6)、电源线(17)、高压控制接口(9)、高压控制线(14)、低压控制线(13)、温度传感器(16)和温度信息采集线(15);电池模组(8)坐落于液冷板(1)上方,温度传感器(16)布置于各电池模组(8)内单体电池的表面,温度信息采集线(15)将温度传感器(16)采集的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器(6)用于分析和处理,蓄电池(7)经电源线(17)给控制器(6)供电,控制器(6)通过低压控制线(13)分别与水泵(2)和泄压阀(3)连接,实现对冷却液流动状态的控制,同时高压控制线(14)连接到液冷板(1)的高压控制接口(9),控制器(6)依据电池温度信息分析和处理结果调节高压控制线(14)输出电压,实现对快速均衡散热过程的控制,冷却液进水口(11)和出水口(10)位于液冷板(1)的两侧,高压控制接口(9)与出水口(10)位于同一侧,但相对垂直高度较低,冷却液循环系统通过水管(12)将液冷板出水口(10)依次与散热器(5)、储水箱(4)、泄压阀(3)、水泵(2)和进水口(1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缩材料的动力电池用快速均衡散热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冷板(1)包括液冷板上盖(18)和液冷板底座(19),由铝合金轻质高导热材料制成,通过超声波焊接无缝粘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热缩材料的动力电池用快速均衡散热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冷板底座(19)包括流道隔板(20)、隔层(21)、导热块(23)、热缩材料(24)、制冷片(27)、散热翅片(26)、固定装置(25),液冷板底座(19)通过隔层(21)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液体流动区域,下层为散热控制区域,进水口(11)和出水口(10)分别位于液冷板(1)两侧,冷却液从进水口(11)流入,流经流道隔板(20)划分出的流道,再从出水口(10)流出,在各流道对应的隔层(21)上开有多个方形凹洞,洞口大小呈现上大下小,导热块(23)坐落于凹洞的上部,四周涂有密封防水胶体,在导热块(23)的上部安装有热缩材料(24),实现导热块(23)与冷却液换热面积的进一步增大,在凹洞的下部安装有制冷片(27),通过固定装置(25)固定在隔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明,仝光耀,赵磊,袁秋奇,唐伟,孙旭东,杨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