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下指纹识别设备与屏下指纹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1727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5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设备与屏下指纹识别方法,屏下指纹识别设备包括透明盖板;发光器件,位于透明盖板的一侧;微透镜阵列,位于发光器件的远离透明盖板的一侧,微透镜阵列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微透镜;CMOS芯片,位于微透镜阵列的远离发光器件的一侧,且位于微透镜阵列的像方焦平面处,微透镜阵列将指纹反射的光成像在CMOS芯片上。屏下指纹识别设备采用微透镜阵列代替单个大透镜成像,能够降低设备的整体厚度,实现设备的薄型化,同时该设备结构简单,有效的节省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下指纹识别设备与屏下指纹识别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设备、屏下指纹识别方法、屏下指纹识别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行业内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光学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准直层方法和摄像模组方法。准直层法是通过光源发出的光透过玻璃盖板照射在指纹上,指纹再将光反射,经过准直后打在感光芯片上,可得出二维指纹图像。但准直层法需要的准直光角度很小,通常在3°以内,这样的能量利用率较低,信噪比很低,且准直层方案的整体厚度较大。摄像模组法则是通过屏下摄像头来实现。光线通过光圈均匀照射到手指后,聚焦到图像传感器上,进而进行比对,实现指纹识别。采用摄像模组法,装置的结构复杂,厚度较大,难以实现薄型化。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厚度较大的问题的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
技术介绍
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透明盖板;/n发光器件,位于透明盖板的一侧;/n微透镜阵列,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远离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微透镜;/nCMOS芯片,位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像方焦平面处,所述微透镜阵列将指纹反射的光成像在所述CMOS芯片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下指纹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盖板;
发光器件,位于透明盖板的一侧;
微透镜阵列,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远离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微透镜;
CMOS芯片,位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像方焦平面处,所述微透镜阵列将指纹反射的光成像在所述CMOS芯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阵列包括:
基材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远离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
多个微透镜,位于所述基材层的表面上,且多个所述微透镜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微透镜的厚度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在10~100μm之间,所述微透镜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在10~100μm之间,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微透镜的厚度方向中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所述微透镜的最大厚度在3~30μ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的远离所述CMOS芯片的表面包括平面和/或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的远离所述CMOS芯片的表面由一个曲面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指纹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MOS芯片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像素宽度在0.5~50μm之间,所述成像单元在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玉生陈翔宇曹雪峰孙理斌汪杰陈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奥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