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管理专利>正文

一种空气和云中产水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风洞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6497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3:07
一种空气和云中产水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风洞塔系统,尤其是设在山丘顶上或顶侧处与自然或人工最低排水谷底的相对高度不低于500~1500m兴建“风洞·罐池”塔系,系类层序各宜的设有风舵转大弯口、大敞口筒定轴、风洞筒,筒内自上而下依次设逆向强制通风总成、蒸发器叠置冰核层、泵喷洒水层、冷热双凝性降雨区、再蒸发器、吐气门口、三复合机房层、罐池、底座,实现人工设备过滤空气集中降雨积水在罐池内的人工干预水资源空中调度性造雨入池,兼功罐池库容性水力发电、罐池地理位势选择性势能正功化发电、罐池积水基数下环境潜热利用性的“多水多电”联产一体化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和云中产水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风洞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和云中产水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风洞塔系统,尤其是设在山丘顶上或顶侧处与自然或人工最低排水谷底的相对高度不低于500~1500m兴建“风洞·罐池”塔系实现人工设备呑云集中降雨并且积雨在自身罐池内多功能复利三水三电的人工干预水资源空中调度性设备内人工干预降雨孳利的罐池库容性水力发电、地理位势选择性水利势能正功化发电、环境热能源开发性云雨水汽潜热的显热化利用发电“三水三电”或者“三水两电”、“三水两电一商(城)居”等“多水多电”联产一体化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黄河仍然处在一个高悬移含沙状态,治理黄河的中游的水土保持问题还非常迫切,现行的水利技术仍然实现高效且规模化的人工降雨和增雨,其技术的发展已非常滞后(疑因发展方向问题,凡空中降雨无非是在云层中用飞机或火箭向云层中播撒水雾、干冰、碘化银、盐粉、尿素等气溶胶絮凝性降雨或增雨,效率低,特别是效果评估困难。着眼在全球大气中的水循环,水汽输送的源头是海洋蒸发,其88%以上源于海平面,仅从这一点上宏观分析来讲,人类应该也完全能够尽可能地发展大陆中小截留的人工干预空中水资源调度的地面迳流增量与存量动态平衡点合理提升的与如我国“‘800mm降雨分界线’一步步移向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水利工程——应该知道无论怎样地合理发展水资源人工调配和储蓄工程,充其量也不过是“海平面不升反降而下降一至若干米,宏观上决不会影响海面蒸发量有什么明显的变化”)的科研工作必须得到全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响应,结合在环境热能源利用的研究和开发更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被首先提上根治黄河的议事日程而必须要加快步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出于对黄河综合治理的需要,本专利技术在《一种钢筋混凝五部件拼接“双龙暗河”的束水攻沙隧涵管道》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之后再提出黄河中游的全新的水土保持技术的配套方案,为其所述的“黄河经济带”开“2×560亿m3库容的清水河”之新源泉,争取对秦岭北麓的渭河流域春、夏、秋三季雨季里的降雨云层或日常能用人工设备所“吞吐”空气中的水汽遵循冷凝与热凝结合催出飞沫类冷、热核,合沫雾助凝、张力架凝、差异沉降等之能的混合凝絮原理解决并完成空气中30g/m3水汽达30~40%的凝结降下雨水的任务,还要对过滤到浓雨云中去大量搜集空气之水实行尽可能高效地“‘增雨’作业”并形成机制创新,走上设备内水降极效化、山丘顶侧凹凹窝窝截留科学化、端池或罐池储水丰盈化、水利水电纵深开发利用等综合水土保持技术的现代化的纵深发展之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选“小浪底水库”上游的渭河流域,择相对高度500~1000m的山(比如秦岭北麓的沣河、灞河、石头河、黑河等流域内的山区)、丘(比如黄土高原的千河、漆水河、石头河、姜河、涝河等对应的丘陵)、坡顶或侧的适宜趁周凸中凹地形部位(或者每兴建一座1~1000万m3库容的小水库,称“端池”水库,水库),或者不修水库而孤立性地兴建一座80~800m高度的(自备水库)“搜取乌云‘冷凝’‘热凝’复合降雨性”的“风洞·罐池”塔。兹将“风洞·罐池”塔系,竖起在如渭河南北岸的500~1000米左右相对高度的山丘顶侧之上,其整体自上而下设若干层段:1、“灯泡式”避雷针与护架系统。着在十六至若干个脊梁梁顶的整环一周的平台外边缘上,梁底基加强接地,梁顶设每隔空弧弯结球形大网以供塔帽360度转动无障碍化,其正顶空球架的整体网格遍设避雷针,构成避雷针悬空罩,罩上每隔5m布满避雷针点阵,执行国际最严格避雷接闪放电标准等等的网格护架“灯泡式”避雷针护架系统。2、直角弯头形钢管舵转塔帽。在强制逆向通风类的“风洞·罐池塔系统”中设塔帽,整体呈“九十度直角垂直通空气向下的金属‘大弯管’”,其“垂直向下”的延管管身2~20m或长用作套在“塔帽转体的定轴”上的圆筒轴套,套内设上下两组系的“大弯管”整体转动轴承;“大弯管”轴套大套筒上口接“大弯管”管口,套筒下口外水平设宽大环形蹼板,板下与塔体顶水平“刚性轨道平台”上的滚珠环槽槽内的推力性滚动轴承系游隙联体;“大弯管”水平方向上前出性延扩为短喇叭方(圆)大口称作呑雾口,“大弯管”背向顶设水平引风舵连杆,杆端设竖向“‘月牙’形风舵”;在自然通风类的“风洞·罐池塔系统”中不设塔帽及相关转动的套件等的整个塔系的塔帽层。3、风洞主体。强制逆向通风类的“风洞·罐池塔系统”中风洞筒顶部上连与厚壁筒等径向上等筒径一体通(而且向下等径一体化到地基各层区)的“塔帽转体的定轴”的水平大敞口,口中顶设“‘直升飞机’螺旋桨组合式逆向通风总成”而外结梁顶部平铺设的加强厚的“刚性塔帽轨道平台”;在螺旋桨组下层“整填”的是十至若干台大型“万匹”功率单元级的两段式二氧化碳压缩机组压缩制热产低压蒸汽供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的逆卡诺循环系统,系统的竖向倍宽隙铝铜叠片串管通风的圆形屏板的蒸发叠置的冷热双凝性千巷降雨区(一般该区只设一层,而自然通风类有时根据偏小型或偏环境热能源发电造型需要设由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层隔置的二至若干个千巷降雨区)。降雨区以制冷凝结到所滤空气水汽量的1/10~1/50之水为“任务”,其约有20~5000t/h左右的凝结水的能力;凝结之冷水均匀不断地“滴洒”向下的是“水炮”喷雾泵组总成吸下部罐池循喷雾热凝雾滴混合冷凝的“降雨”布水层;层下为“降雨”之布水到“热凝·冷凝”降雨区里的“在波浪板竖向巷道夹单、双、仨细目网网框层,框层两侧左右穿行的冷热混凝絮水受下行空气裹携的匀布‘冷核性冷雾’及‘热凝性差异沉降’的大小雨滴”,在不锈钢竖向网框之网板上与整巷道內一对两波浪板,板壁内忽左忽右宜距不断地在网上向下“张力拉膜”构成几千降雨叠置单元的组合降雨层;组合降雨层之下或再设两段式二氧化碳压缩机组压缩制热的低压汽轮发电机组,机组逆卡诺循环系统的水汽潜热显化后的再蒸发蒸发器叠置的显热回收与排风窗口环布两区合并功能区(一般是与排放空气的支柱排整周性逆止排气群窗口层层内环周套设的合二为一),继而向下是双层凹形窝水房顶的环形机房,“机房”内置放匀布十至若干台人工降雨的AgI电热焚烧启动器和三至十台两段式二氧化碳压缩机组压缩制热低压发电机组等,中柱为竖向积雨竖向下水管道,道通向下到半至大半“罐池”中下部位的水中,而“罐池”是采用船用钢板(每板按所处水柱参数之下每层板缝外套整环“加强”的厚壁带钢板箍,箍外拉撑八梁钢架并与之内外焊接为一体,保障相应的360~1000m水柱静压安全规范化)焊接而成。4、地基。塔的底地按一定大坡脚圆形周向布置十六或若干脊梁之重力墩,墩墩互为加强与中部凹下直径为360m~800m罐池底池并池底中设排水管(管至谷底汽轮机房)的“风洞·罐池”塔系的直径500m~1110m左右的钢筋混凝,混凝底地山丘体均匀钻孔钢骨混凝为一体应力的水平重力底座。这样,当本专利技术工作正常,塔帽的呑雾口必在“月牙”形风舵的调控之下,随时对准高空顺风而来的空气或浓雨云迎面不停地自上(下)呑空气呑云雾向下(上),更在螺旋桨总成加速(或仅仅依靠“压力差”的风洞抽力自下地面或中部呑入而上至50~1000m的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和云中产水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风洞塔系统,其特征是:球、椭缺倒缺口的避雷罩(6),风洞筒(2)层件的强制逆向通风或者空气压力差自然通风两大类若干系列造型;强制逆向通风类自上而下层序为舵转大弯口(1)、大敞口筒定轴(18)、接续于筒定轴(18)口下的风洞筒(52),筒(52)内自上而下依次设逆向强制通风总成(2)、蒸发器叠置冰核层(3)、泵喷洒水层(4)、内填千万造雨巷道(27)组成填料总成的冷热双凝性降雨区(5)、再蒸发器(6)设在吐气门(7)内的环叠排气层,三复合机房层(8)、占整筒(52)一多半塔系(22)高程的罐池(11)、池()11座下是底座(15)上的底池(13)、底池(13)底设的排水管(14)通去谷底的水轮机发电机组;空气压力差自然通风类自下而上层序为重力底座(15)、罐池(11)、三复合机房层(8)、置在“千米”以上半空中环外向内周设方柱开放门(55)的自然风吞雾巨口(54)、降雨启动器(45)、热凝性降雨区(56)、泵喷洒水层(4)、再蒸发器环境热热出力系统(66)、排气口(30)及其风洞筒(52)整筒浑结梁箍网架(21)之外,于其梁箍网架(21)周侧及顶上附加一体化设计,附商业性康养文旅房产硬件,硬件自下而上有圈桥楼基(57)、巅景云阁(43)、一级环形广场云台(58),台(58)上对应风洞筒(52)的自然风吞雾巨口(54)、二级环形广场云宇台(59)、台(59)上的云中轻钢高楼(42)、电步两梯(49)和串览电机(47)连挂一串的豪华览车(48)更运行在挂车轨道(50)之下,轨道(50)所在的三级环形广场玉宇台(60),台(60)对应风洞筒(52)大敞口的内环水平口整设泵喷洒水层(4),台(60)对应于水平内环口口上缘竖梁设风洞筒(52)大敞口一周的横向排气口(30)的环平重型桥架(61),桥架(61)之上兴建圈搂的云台玉宇(44),玉宇(44)内圈空间为风洞筒(52)大敞口而环周建玉宇(44)圈搂的“风洞·罐池”塔系,系实现人工设备吞云集中造雨并且积雨在自身罐池(11)内的多功能复利三水三电的人工干预水资源空中调度性设备内人工干预降雨孳利的罐池(11)库容性水力发电、地理位势选择性水利势能正功化发电、环境热能源开发性云雨水汽潜热的显热化利用发电“三水两电”或者“三水两电一商居”、“三水两电一城居”联产一体化结构和工作原理创新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风洞塔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和云中产水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风洞塔系统,其特征是:球、椭缺倒缺口的避雷罩(6),风洞筒(2)层件的强制逆向通风或者空气压力差自然通风两大类若干系列造型;强制逆向通风类自上而下层序为舵转大弯口(1)、大敞口筒定轴(18)、接续于筒定轴(18)口下的风洞筒(52),筒(52)内自上而下依次设逆向强制通风总成(2)、蒸发器叠置冰核层(3)、泵喷洒水层(4)、内填千万造雨巷道(27)组成填料总成的冷热双凝性降雨区(5)、再蒸发器(6)设在吐气门(7)内的环叠排气层,三复合机房层(8)、占整筒(52)一多半塔系(22)高程的罐池(11)、池()11座下是底座(15)上的底池(13)、底池(13)底设的排水管(14)通去谷底的水轮机发电机组;空气压力差自然通风类自下而上层序为重力底座(15)、罐池(11)、三复合机房层(8)、置在“千米”以上半空中环外向内周设方柱开放门(55)的自然风吞雾巨口(54)、降雨启动器(45)、热凝性降雨区(56)、泵喷洒水层(4)、再蒸发器环境热热出力系统(66)、排气口(30)及其风洞筒(52)整筒浑结梁箍网架(21)之外,于其梁箍网架(21)周侧及顶上附加一体化设计,附商业性康养文旅房产硬件,硬件自下而上有圈桥楼基(57)、巅景云阁(43)、一级环形广场云台(58),台(58)上对应风洞筒(52)的自然风吞雾巨口(54)、二级环形广场云宇台(59)、台(59)上的云中轻钢高楼(42)、电步两梯(49)和串览电机(47)连挂一串的豪华览车(48)更运行在挂车轨道(50)之下,轨道(50)所在的三级环形广场玉宇台(60),台(60)对应风洞筒(52)大敞口的内环水平口整设泵喷洒水层(4),台(60)对应于水平内环口口上缘竖梁设风洞筒(52)大敞口一周的横向排气口(30)的环平重型桥架(61),桥架(61)之上兴建圈搂的云台玉宇(44),玉宇(44)内圈空间为风洞筒(52)大敞口而环周建玉宇(44)圈搂的“风洞·罐池”塔系,系实现人工设备吞云集中造雨并且积雨在自身罐池(11)内的多功能复利三水三电的人工干预水资源空中调度性设备内人工干预降雨孳利的罐池(11)库容性水力发电、地理位势选择性水利势能正功化发电、环境热能源开发性云雨水汽潜热的显热化利用发电“三水两电”或者“三水两电一商居”、“三水两电一城居”联产一体化结构和工作原理创新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风洞塔系统。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风洞塔系统,其具体特征是:千万张频幅比相等的波浪板(25),在“造雨巷道”平行置隔一定间隙,间制竖向造雨巷道(27)单元,道(27)每单元内竖向通夹框网(26),与该巷道(27)的夹持波浪板(25)两壁构成迎流沟(28)、背流沟(29)且左右每每局就左水窝(67)和右水窝(68)的的整区(5)有竖向降雨行程尺寸的风洞筒(52)自上向下强制通风总成式填料或相机散装成柱矩状降雨区(5)的特征并构成了“波浪板夹网巷道设计合理与规模化以及配套科学化、系统整合化、学科交叉兼容化、政治经济商融化”的人工设备内强制或者自然流通空气过滤其中的水汽在风洞中造雨巷道(27)里‘沟沟网膜、飞沫浓雾、冷热冰核、張力絮凝、差异沉降、水附壁流’等人工降雨机制在大型人工设备内得以充分综合与强化的体现,必引发一次沿着我国“先于泰岭至淮河整条‘800毫米年降雨分界线’的山丘平原之上兴建一条条‘500~3000座风洞罐池塔系(22)’向北、东北、西北全境步步推进拓展‘中国乃至全球农林牧渔生产的800毫米年降雨性的人工平推的平移界面’的有计划每每提高年空中调水增量千亿吨的分布工程等等”的水利水电领域和领域外首先紧密关联到水的农林牧渔以及能源、环保、生态包括抑制海平面上升和地球升温等等在内的一系列革命,完成了“‘风洞罐池塔系(22)’巨量过滤空气的‘人工降雨长年产积水资源并使地面地下水的全社会性的陡增合理化’、‘罐池库容平均排水性水力发电’、‘地理选择位势水结合性势能正功化发电’、‘空中水汽潜热的60万kcaI/T雨汽凝结显热利用的环境热发电大幅度替代化石能源’、‘全国康养文旅土地资源纵深开发性向山丘向云空要空间要景色’”综合机制及工作原理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风洞塔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风洞塔系统,其具体特征是:风洞筒(52)上始于指向高空的排气口(62)起递下依次层序是再蒸发器环境热热电出力系统(66)、泵喷洒水层(4)或复以再雾器(39)、或设或不设一至若干级再蒸发器(6)分段的冷热凝性降雨区(5)、降雨启动器(45)、环周入气门(7)、三复合机房层(8)、罐池(11)的主体结构,而突出在“造雨巷道”填料式平行置一定间隙的千万张设定有幅频比都相等的波浪板(25),间制竖向造雨巷道(27)单元,道(27)每单元内竖向通夹框网(26),与该巷道(27)的夹持波浪板(25)两壁构成横向迎流沟(28)、背流沟(29)且左右每每侧向局就左水窝(67)和右水窝(68)网之左右过滤空气而水慢下气快上各自行的空气压力差自然通风类电水联产系统的冷凝性或热凝性或冷热双凝的人工降雨结构与工作原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双凝电水联产风洞塔系统,其具体特征是:风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理
申请(专利权)人:管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