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进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进气量是整车动力性的关键,增压发动机的普及对进气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压阶段,发动机进气压力高,对进气滚流比要求更高;自然进气阶段,进气量的高低主要由流量系数决定,流量系数越高,单位时间内进入气缸的气体越多,发动机性能越好。稳压腔的作用是将空气均匀的分配到各缸进气道,因此从节气门入口到各缸的进气长度/流速应尽可能相等。进气均匀性影响发动机的动力稳定性,均匀性低时,不同气缸进气量不一致,动力性存在偏差,导致整机抖动大等问题。增压过程对进气歧管的要求主要是能让气体快速进入气道,因此要求进气压损小。自然进气过程,则要求截面积尽可能大,进入气道更多的空气。节气门是控制空气进入发动机的一道可控阀门,电子节气门通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根据发动机所需要的进气量,来控制节气门的开启角度,从而调节进气量的大小。由于节气门是通过控制叶片和气道横截面的角度来控制进气量,当叶片不是全开状态时,气流从叶片与气道两侧形成的斜向通道通过,叶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储气筒,所述储气筒具有储气腔,所述储气筒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气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多个第一出气口;/n进气结构,包括进气管道、以及设于所述进气管道上的第一调节阀,所述进气管道的进口端用于与气源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的出口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n出气结构,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出气口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送气支管,多个送气支管用于与多个气缸相连通;以及,/n导风件,设于所述进气管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出风端,用以将从所述第一调节阀输出的气流导向所述储气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气筒,所述储气筒具有储气腔,所述储气筒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气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多个第一出气口;
进气结构,包括进气管道、以及设于所述进气管道上的第一调节阀,所述进气管道的进口端用于与气源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的出口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
出气结构,包括与多个所述第一出气口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送气支管,多个送气支管用于与多个气缸相连通;以及,
导风件,设于所述进气管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出风端,用以将从所述第一调节阀输出的气流导向所述储气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的进风段,所述进风段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导风件设置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进风段内,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多个导风孔,多个所述导风孔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呈环状设置,且所述导流板的环状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进气口的方向呈渐缩设置;和/或,
所述进风段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进气口的方向呈渐扩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筒上开设有与所述储气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口;
所述发动机进气系统还包括连通所述储气筒和多个所述送气支管的辅助送气结构,所述辅助送气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出气口相连通的辅助主管道、以及与所述辅助主管道相连通的辅助支管道,所述辅助支管道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出气口,多个所述第三出气口与多个所述送气支管一一对应连通。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丹,田国庆,穆芳影,王三星,陈友祥,罗俊,李瑞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