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主承力机匣传力的支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承力机匣支板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主承力机匣传力的支板结构。
技术介绍
主承力机匣位置处传力结构的设计是在地面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领域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工程性问题。在以往的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中,主承力机匣往往采用等壁厚的支板实现作用力的传递,并没有实现支板质量的优化利用,而且增加了支板的结构重量。因此,迫切需要提出一种更优的承力机匣用支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主承力机匣传力的支板结构,摈弃原有传统的等壁面厚度的支板结构设计思路,将不等壁厚的支板与主承力机匣内、外环承力段焊接到一起,并通过支板前后缘位置实现作用力的传递,有效控制了支板的结构重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主承力机匣传力的支板结构,所述主承力机匣应用于地面燃气轮机或者航空发动机,所述主承力机匣包括内环机匣、外环机匣、以及连接在所述内环机匣与所述外环机匣之间的支板结构,所述支板结构包括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内环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主承力机匣传力的支板结构,所述主承力机匣应用于地面燃气轮机或者航空发动机,所述主承力机匣包括内环机匣(1)、外环机匣(2)、以及连接在所述内环机匣(1)与所述外环机匣(2)之间的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结构包括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内环机匣(1)与所述外环机匣(2)之间的多条支板单元(3),所述支板单元(3)为空心翼型结构,且所述支板单元(3)的空心翼型结构的前缘(3a)和后缘(3b)的壁厚大于其余位置的壁厚,所述内环机匣(1)和外环机匣(2)之间的作用力通过所述前缘(3a)和所述后缘(3b)进行传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主承力机匣传力的支板结构,所述主承力机匣应用于地面燃气轮机或者航空发动机,所述主承力机匣包括内环机匣(1)、外环机匣(2)、以及连接在所述内环机匣(1)与所述外环机匣(2)之间的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结构包括沿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内环机匣(1)与所述外环机匣(2)之间的多条支板单元(3),所述支板单元(3)为空心翼型结构,且所述支板单元(3)的空心翼型结构的前缘(3a)和后缘(3b)的壁厚大于其余位置的壁厚,所述内环机匣(1)和外环机匣(2)之间的作用力通过所述前缘(3a)和所述后缘(3b)进行传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主承力机匣传力的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翼型结构采用NACA亚音速翼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主承力机匣传力的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单元(3)的数量为3至8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主承力机匣传力的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机匣(1)和所述外环机匣(2)上与所述支板单元(3)的内外两端部相连接处均设置有与所述支板单元(3)的结构相一致的端头(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强,刘军,柳光,廉曾妍,王沛,刘红蕊,谢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