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属于建筑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泄压装置本体、安装在泄压装置本体上的套筒、套设在套筒外部的外圈止水翼环以及安装在套筒内壁上的内圈止水翼环,外圈止水翼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圈,外圈止水翼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泄压装置能够减少抽取地下水的时间,进而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同时也节约施工成本;设有外圈止水翼环和内圈止水翼环能够二次分堵,减少地下渗出的水对地下室的损伤;设有内圈止水翼环便于水泵插入泄压装置本体的内部实施抽水进而达到地下室渗水泄压的目的;将泄压装置本体与水泥板一同浇筑在地下便于减少渗水也减少冷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泄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属于建筑防护设备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筑事业迅猛发展,商业区、居民区的低下停车建筑随处可见,人民防空设施也愈加完善,在工程建筑范畴,地下水池和地下水箱也多有普及。然而,在多雨地区、江边、河边、沿海、沿湖地区,地下建筑通常会受到地下水的威胁,具体表现为:渗水过多易使地下室底板漂浮,造成地下室无法正常使用;同时将抽水机插入地下抽取过多的渗水会使地下沙松动,易造成塌方造成流沙松动,影响工程基础及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包括泄压装置本体、安装在所述泄压装置本体上的套筒、套设在所述套筒外部的外圈止水翼环以及安装在所述套筒内壁上的内圈止水翼环,所述外圈止水翼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圈,所述外圈止水翼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圈。优选的,所述外圈止水翼环是厚度为2~3㎝的圆环状止水翼环,所述外圈止水翼环的外径为70~80㎝。优选的,所述内圈止水翼环是厚度为10~15㎝且宽度为5~12㎝的止水翼环。优选的,所述外圈止水翼环和所述内圈止水翼环均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高度分别大于所述外圈止水翼环和所述内圈止水翼环的厚度。优选的,所述外圈止水翼环安装于所述套筒的中部,所述内圈止水翼环安装在所述套筒的中部或所述套筒中部以上任意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圈和所述第一固定圈均为四根钢筋焊接而成的井字型固定圈。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圈和所述第一固定圈中每相邻的两根钢筋上下垂直交错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圈和所述第一固定圈均与所述外圈止水翼环的外径相切,所述第二固定圈和所述第一固定圈均与所述外圈止水翼环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圈止水翼环、所述套筒和所述内圈止水翼环均采用耐腐蚀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内圈止水翼环的内径满足常规使用水泵进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安装泄压装置能够减少抽取地下水的时间,进而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同时也节约施工成本;设有外圈止水翼环和内圈止水翼环能够二次分堵,减少地下渗出的水对地下室的损伤;设有内圈止水翼环便于水泵插入泄压装置本体的内部实施抽水进而达到地下室渗水泄压的目的;将泄压装置本体与水泥板一同浇筑在地下便于减少渗水也减少冷缝。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泄压装置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泄压装置本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中:1-泄压装置本体,2-外圈止水翼环,3-套筒,4-内圈止水翼环,5-第一井字型固定圈,6-第二井字型固定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包括泄压装置本体1、安装在泄压装置本体1上的套筒3、套设在套筒3外部的外圈止水翼环2以及安装在套筒3内壁上的内圈止水翼环4,外圈止水翼环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圈6,外圈止水翼环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圈5。安装泄压装置能够减少抽取地下水的时间,进而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同时也节约施工成本;设有外圈止水翼环2和内圈止水翼环4能够二次分堵,减少地下渗出的水对地下室的损伤;设有内圈止水翼环4便于水泵插入泄压装置本体1的内部实施抽水进而达到地下室渗水泄压的目的;将泄压装置本体1与水泥板一同浇筑在地下便于减少渗水也减少冷缝。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外圈止水翼环2是厚度为2~3㎝的圆环状止水翼环,外圈止水翼环2的外径为70~80㎝。内圈止水翼环4是厚度为10~15㎝且宽度为5~12㎝的止水翼环。外圈止水翼环2和内圈止水翼环4均通过焊接方式与套筒3固定连接,套筒3的高度分别大于外圈止水翼环2和内圈止水翼环4的厚度。外圈止水翼环2安装于套筒3的中部,内圈止水翼环4安装在套筒3的中部或套筒3中部以上任意位置。第二固定圈5和第一固定圈6均为四根钢筋焊接而成的井字型固定圈。内壁上增设了内圈止水翼环4,在内圈止水翼环4的封堵作用下,提高了浇筑在套筒内部的混凝土的封堵效果;采用第二固定圈5和第一固定圈6作为加强套筒内外两侧面与对应侧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紧密性的结构,降低了外圈止水翼环2受到沿套筒轴线水压的压力,降低了外圈止水翼环2与内圈止水翼环4以及套筒3之间的剪切力,提高了套筒整体耐压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固定圈5和第一固定圈6中每相邻的两根钢筋上下垂直交错焊接连接。第二固定圈5和第一固定圈6均与外圈止水翼环2的外径相切,第二固定圈5和第一固定圈6均与外圈止水翼环2焊接连接。外圈止水翼环2、套筒3和内圈止水翼环4均采用耐腐蚀金属材料制成。内圈止水翼环4的内径满足常规使用水泵进出。设有第二固定圈5和第一固定圈6也能够将外圈止水翼环2进行定位,防止长时间地表压力或水流的长时间冲击使泄压装置本体1发生移位,影响使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步骤1:将泄压装置本体1连同第二次地面浇筑板一体浇筑;步骤2:当地下渗水时,毛细水流顺着泄压装置本体1的外壁且沿着外圈止水翼环2的底部和侧沿向上渗出,由于1与第二浇筑板一体浇筑而成,水流需要腐蚀透外圈止水翼环2才能渗出,外圈止水翼环2被完全腐蚀需要上百年,因此完成满足地下室防水需求;步骤3:当地下水渗出过多时,利用水泵通过内圈止水翼环4插入泄压装置本体1的内部,将渗出的水流抽出。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本实施例的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内壁上增设了内圈止水翼环4,在内圈止水翼环4的封堵作用下,提高了浇筑在套筒内部的混凝土的封堵效果;采用第二固定圈5和第一固定圈6作为加强套筒内外两侧面与对应侧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紧密性的结构,降低了外圈止水翼环2受到沿套筒轴线水压的压力,降低了外圈止水翼环2与内圈止水翼环4以及套筒3之间的剪切力,提高了套筒整体耐压强度;设有第二固定圈5和第一固定圈6也能够将外圈止水翼环2进行定位,防止长时间地表压力或水流的长时间冲击使泄压装置本体1发生移位,影响使用效果;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还适用于需要防水防渗漏的地下室底板、壁板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泄压装置本体(1)、安装在所述泄压装置本体(1)上的套筒(3)、套设在所述套筒(3)外部的外圈止水翼环(2)以及安装在所述套筒(3)内壁上的内圈止水翼环(4),所述外圈止水翼环(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圈(6),所述外圈止水翼环(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圈(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泄压装置本体(1)、安装在所述泄压装置本体(1)上的套筒(3)、套设在所述套筒(3)外部的外圈止水翼环(2)以及安装在所述套筒(3)内壁上的内圈止水翼环(4),所述外圈止水翼环(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圈(6),所述外圈止水翼环(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圈(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止水翼环(2)是厚度为2~3㎝的圆环状止水翼环,所述外圈止水翼环(2)的外径为70~8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止水翼环(4)是厚度为10~15㎝且宽度为5~12㎝的止水翼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止水翼环(2)和所述内圈止水翼环(4)均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套筒(3)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的高度分别大于所述外圈止水翼环(2)和所述内圈止水翼环(4)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建筑预埋孔洞二次封堵的防漂浮泄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民,王子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和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