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小艳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502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包括底板、固定块、防护结构和第二固定圈,所述底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圈,且第二固定圈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圈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端设置有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固定块固定后,建立螺纹杆,之后转动转动块带动了滑动块做垂直运动,之后滑动块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二固定圈和第一固定圈固定连接,实现了第二固定圈与第一固定圈的相对运动,之后在第二连接杆的连接下,移动块可以在滑槽的内部运动,以此提高了该补洞器的调节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立的过程中,存在房屋建设后,需要对墙体与管道进行连接的问题,传统浇筑的方法较为繁琐不利,建筑工程补洞器则是一种对管道连接进行优化的装置。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传统的建筑工程补洞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调节,适用性差,难以使用于直径不同的管道;(2)传统的建筑工程补洞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防腐蚀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易因为环境问题发生不牢固的情况;(3)传统的建筑工程补洞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强度较低,易产生弯曲变形,牢固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难以调节、易腐蚀和强度低易变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包括底板、固定块、防护结构和第二固定圈,所述底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圈,且第二固定圈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的内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包括底板(1)、固定块(3)、防护结构(7)和第二固定圈(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圈(9),且第二固定圈(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圈(6),所述第一固定圈(6)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结构(7),所述第一固定圈(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且第一连接杆(5)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的底端设置有调节结构(4),所述第二固定圈(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8),所述底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2),且固定螺栓(2)的一端设置有加固结构(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包括底板(1)、固定块(3)、防护结构(7)和第二固定圈(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圈(9),且第二固定圈(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圈(6),所述第一固定圈(6)的内部设置有防护结构(7),所述第一固定圈(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且第一连接杆(5)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的底端设置有调节结构(4),所述第二固定圈(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杆(8),所述底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2),且固定螺栓(2)的一端设置有加固结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4)的内部依次设置有转动块(401)、螺纹杆(402)、滑动块(403)、滑槽(404)和移动块(405),所述转动块(401)的内部贯穿有螺纹杆(402),且螺纹杆(4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403),所述螺纹杆(402)的一侧设置有滑槽(404),且滑槽(4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块(405),所述滑动块(403)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杆(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405)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艳
申请(专利权)人:张小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