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74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属于建筑施工用工具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浇筑板,浇筑在第一浇筑板顶部的第二浇筑板以及浇筑在第二浇筑板顶部的地面层,第二浇筑板的内部填充有导流束,导流束的外部设有支撑减震套,支撑减震套包括内部定位层和减震架,内部定位层与外部支撑层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减震架,导流束的一端设有导流板,导流板的下方设有下水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导流束能够将地下渗出的水流吸走并使水流顺着导流束流入下水道,减少水流渗出地面造成地面潮湿,同时导流束能够将毛细水全部吸走,改变传统的毛细水流无法根治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流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属于管材

技术介绍
施工现场后期地下室后浇带、降水井等二次封闭位置容易形成渗漏水,根治难度很大,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影响对渗漏水防治产生不利,同时混凝土毛细水很难杜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包括第一浇筑板,浇筑在所述第一浇筑板顶部的第二浇筑板以及浇筑在所述第二浇筑板顶部的地面层,所述第二浇筑板的内部填充有导流束,所述导流束的外部设有支撑减震套,所述支撑减震套包括内部定位层、减震架和外部支撑层,所述内部定位层与所述外部支撑层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减震架,所述导流束的一端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下方设有下水道。优选的,所述支撑减震套套设于所述导流束的外部与所述第二浇筑板一体浇筑而成,所述支撑减震套的内径为30~40㎜,所述支撑减震套的外径为45~50㎜。优选的,所述减震架的顶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外部支撑层的内壁,所述减震架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内部定位层的外壁,所述支撑减震套为圆柱状钢网支撑减震套。优选的,所述导流束在所述第二浇筑板的内部呈井子状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浇筑板和所述第二浇筑板浇筑于地下室建筑层中。优选的,所述地面层为地面混凝土层或地面装饰层。优选的,所述减震架的内部设有钢制工字型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部套设有陀螺状耐腐蚀工程塑料减震套。优选的,所述导流束为沙袋、尼龙绳或植物纤维绳。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按照本技术的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设有导流束能够将地下渗出的水流吸走并使水流顺着导流束流入下水道,减少水流渗出地面造成地面潮湿,同时导流束能够将毛细水全部吸走,改变传统的毛细水流无法根治的弊端;同时在导流束的外部套设有有支撑减震套能够有效对导流束顶部及四周进行支撑和减震,防止导流束腐烂后造成第二浇筑板受力不均匀开裂的弊端。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导流束结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导流束结构主视示意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导流束结构分布示意图;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减震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减震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按照本技术的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减震架整体结构示意图A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浇筑板,2-第二浇筑板,3-导流束,4-地面层,5-支撑减震套,6-导流板,7-下水道,8-内部定位层,9-减震架,10-外部支撑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包括第一浇筑板1,浇筑在第一浇筑板1顶部的第二浇筑板2以及浇筑在第二浇筑板2顶部的地面层4,第二浇筑板2的内部填充有导流束3,导流束3的外部设有支撑减震套5,支撑减震套5包括内部定位层8、减震架9和外部支撑层10,内部定位层8与外部支撑层10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减震架9,导流束3的一端设有导流板6,导流板6的下方设有下水道7。设有导流束3能够将地下渗出的水流吸走并使水流顺着导流束3流入下水道7,减少水流渗出地面造成地面潮湿,同时导流束3能够将毛细水全部吸走,改变传统的毛细水流无法根治的弊端;同时在导流束3的外部套设有有支撑减震套5能够有效对导流束3顶部及四周进行支撑和减震,防止导流束3腐烂后造成第二浇筑板2受力不均匀开裂的弊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支撑减震套5套设于导流束3的外部与第二浇筑板2一体浇筑而成,支撑减震套5的内径为30~40㎜,支撑减震套5的外径为45~50㎜。减震架9的顶部固定安装于外部支撑层10的内壁,减震架9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内部定位层8的外壁,支撑减震套5为圆柱状钢网支撑减震套。导流束3在第二浇筑板2的内部呈井子状分布。将导流束3与第二浇筑板2一体浇筑而成防止发生移位,导致毛细水流吸收不彻底,发生渗水的弊端。将导流束3呈井子状方式排布在第二浇筑板2的内部便于全方位的吸收渗出的水流,减少盲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浇筑板1和第二浇筑板2浇筑于地下室建筑层中。地面层4为地面混凝土层或地面装饰层。减震架9的内部设有钢制工字型支撑架,支撑架的外部套设有陀螺状耐腐蚀工程塑料减震套。导流束3为沙袋、尼龙绳或植物纤维绳。将导流束3按计划规整的排布在第二浇筑板2的内部便于将毛细水流有组织的排出,防止发生水流集聚的弊端。设有减震架9便于支撑导流束3所处的空间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防止后期导流束3腐烂后造成第二浇筑板2受力不均匀开裂的弊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的工作过程如下:步骤1:在浇筑第二浇筑板2的过程中,将导流束3插入支撑减震套5的内部并摆放成井子状与第二浇筑板2一体浇筑而成;步骤2:导流束3吸取渗出的毛细水流并将水流传递到下水道7内,防止渗出地面。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本实施例的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将导流束3与第二浇筑板2一体浇筑而成防止发生移位,导致毛细水流吸收不彻底,发生渗水的弊端。将导流束3呈井子状方式排布在第二浇筑板2的内部便于全方位的吸收渗出的水流,减少盲区。将导流束3按计划规整的排布在第二浇筑板2的内部便于将毛细水流有组织的排出,防止发生水流集聚的弊端。设有减震架9便于支撑导流束3所处的空间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防止后期导流束3腐烂后造成第二浇筑板2受力不均匀开裂的弊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浇筑板(1),浇筑在所述第一浇筑板(1)顶部的第二浇筑板(2)以及浇筑在所述第二浇筑板(2)顶部的地面层(4),所述第二浇筑板(2)的内部填充有导流束(3),所述导流束(3)的外部设有支撑减震套(5),所述支撑减震套(5)包括内部定位层(8)、减震架(9)和外部支撑层(10),所述内部定位层(8)与所述外部支撑层(10)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减震架(9),所述导流束(3)的一端设有导流板(6),所述导流板(6)的下方设有下水道(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浇筑板(1),浇筑在所述第一浇筑板(1)顶部的第二浇筑板(2)以及浇筑在所述第二浇筑板(2)顶部的地面层(4),所述第二浇筑板(2)的内部填充有导流束(3),所述导流束(3)的外部设有支撑减震套(5),所述支撑减震套(5)包括内部定位层(8)、减震架(9)和外部支撑层(10),所述内部定位层(8)与所述外部支撑层(10)之间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减震架(9),所述导流束(3)的一端设有导流板(6),所述导流板(6)的下方设有下水道(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减震套(5)套设于所述导流束(3)的外部与所述第二浇筑板(2)一体浇筑而成,所述支撑减震套(5)的内径为30~40㎜,所述支撑减震套(5)的外径为45~5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渗漏水有组织导流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架(9)的顶部固定安装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民王子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和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