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填充型防撞墙,属于交通工程领域。立柱垂直于地面与地下桩基础相连,立柱的一端面通过背部支撑架支撑,立柱相对于背部支撑架的另一端面设有后墙;后墙的另一侧设有外侧防撞体,外侧防撞体面向行车道的一侧为碰撞侧,所述的外侧防撞体与后墙之间设有吸能构件;所述的外侧防撞体沿行车道修筑方向延伸,后墙与的外侧防撞体长度保持一致;背部支撑架为分段式支撑后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填充型防撞墙,其结构合理、投入成本低、施工方便且使用寿命长,能量吸收效果好,能够有效吸收高速撞击能量,解决现有钢护栏阻挡效果不明显且钢制护栏造成人员和车辆的二次伤害的不足。
A kind of infilled anti-collision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充型防撞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填充型防撞墙,属于交通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防撞设备中钢制防撞护栏可以吸收部分能量,但当车速过快,钢制防撞护栏在塑性变形后会失去防护作用,并且变形后的钢板容易传入车辆给内部人员带来危险。在道路分叉处还设有防撞桶,内部填充砂石等,当车辆撞击时候,防撞桶能够吸收部分冲击能量,但防撞桶的体积有限,一旦撞击发生后,车辆会穿过防撞桶继续驶向道路外侧。为了弥补现有防撞桶和钢制防撞护栏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填充性防撞墙的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填充型防撞墙。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填充型防撞墙,包括吸能构件,外侧防撞体,防撞引导块,立柱,背部支撑架,后墙;所述的立柱垂直于地面与地下桩基础相连,立柱的一端面通过背部支撑架支撑,立柱相对于背部支撑架的另一端面设有后墙;后墙的另一侧设有外侧防撞体,外侧防撞体面向行车道的一侧为碰撞侧,所述的外侧防撞体与后墙之间设有吸能构件;所述的外侧防撞体沿行车道修筑方向延伸,后墙与的外侧防撞体长度保持一致;背部支撑架为分段式支撑后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填充型防撞墙,还包括吸能导杆,所述的吸能导杆贯穿吸能构件,吸能导杆的两端分别与外侧防撞体的内侧壁及后墙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填充型防撞墙,所述的吸能构件由若干块吸能砌块累积形成;吸能砌块为整块结构或镂空结构;整块结构或镂空结构的吸能砌块其相面外侧防撞体的端面为前端面,其面向后墙的端面为后端面;整块结构或镂空结构的吸能砌块内设有贯通前端面及后端后面的孔隙;孔隙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整块结构或镂空结构的吸能砌块两两相互拼合,其孔隙的开口状构两两相互拼合形成导槽结构;两两相互拼合的整块结构或镂空结构的吸能砌块向外侧防撞体内侧壁及后墙内壁布设。吸能砌块内部包含若干连通孔隙,孔隙尺寸大于1cm,孔隙形状随机,孔隙体积占砌块体积的50%以上;吸能砌块的名义弹性模量小于钢材弹性模量的20分之一;砌块由无机胶凝脆性材料制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填充型防撞墙,砌块为空间结构,可以由整体或镂空两种形式,在防撞墙和后墙方向行有两个端面,两个端面保持平坦方面接触传递荷载;其余端面之间保持合理的孔隙,方便排列组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填充型防撞墙,镂空结构的吸能砌块的顶端面或底端面成Z形构造,顶端面或底端面的两个相对侧壁端为碰触端面,吸能砌块的两个开口端为吸能部;若干块所述的吸能砌块的碰触端面相互抵触依次成条排列,多条成条排列的吸能砌块上下左右依次填充在外侧防撞体与背部支撑架之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填充型防撞墙,外侧防撞体的碰撞侧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导杆安装孔,若干个所述的导杆安装孔内设有防撞导引块;吸能导杆的一端与防撞导引块相连。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填充型防撞墙,所述的防撞引导块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钢板,分别为钢板一和钢板二,两块钢板之间设置吸能构件;所述吸能构件由若干吸能元件排列组成,所述吸能元件阵列垂直于钢板方向布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填充型防撞墙,所述的防撞引导块与吸能导杆或支撑侧通过连接环固连,连接环为锥形圆盘,锥形圆盘设有大端面及小端面;锥形圆盘的大端面与钢板二固接,锥形圆盘的小端面开设有螺纹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填充型防撞墙,所述的吸能导杆由若干个吸能单元组成,所述的吸能单元为两个梯形形变框体,两个梯形形变框体的顶边相互重合,梯形形变框体内为空心状;相邻的吸能单元中梯形形变框体的底边依次相连排列形成吸能导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填充型防撞墙,所述的吸能导杆一端具连接杆,吸能导杆的连接杆具有外螺纹,吸能导杆的连接杆布置在锥形圆盘的小端面内。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填充型防撞墙,其结构合理、投入成本低、施工方便且使用寿命长,能量吸收效果好,能够有效吸收高速撞击能量,解决现有钢护栏阻挡效果不明显且钢制护栏造成人员和车辆的二次伤害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填充型防撞墙,由多个砌块累积形成的吸能构件,吸能构件承受冲击作用后,可以吸收自身重量十倍,当冲击速度不大于60m/h的物体冲击能量;吸能砌块撞击后砌块破碎成小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进入下层砌块的孔隙中,使下层结构强度增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填充型防撞墙,整块结构或镂空结构的吸能砌块为六面体结构;镂空式砌块,在整体式砌块的基础上调整结构造型而成,减小了受力作用面积,增大结构的吸能能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外侧防撞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吸能砌块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撞引导块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撞引导块正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吸能导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吸能构件,2是外侧防撞体,3是防撞引导块,4是吸能导杆,5是立柱,6是背部支撑架,7是后墙,8是桩基础,9是接触槽,10是导杆安装口,11是吸能砌块,3-1是钢板一,3-2是吸能构件,3-3是钢板二,3-4是锥形圆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填充型防撞墙,包括吸能构件1,外侧防撞体2,防撞引导块3,吸能导杆4,立柱5,背部支撑架6,后墙7;立柱5垂直于地面与地下桩基础8相连,立柱5的一端面通过背部支撑架6支撑,立柱5相对于背部支撑架6的另一端面设有后墙7;后墙7的另一侧设有外侧防撞体2,外侧防撞体2面向行车道的一侧为碰撞侧,外侧防撞体2与后墙7之间设有吸能构件1;外侧防撞体沿行车道修筑方向延伸,后墙与的外侧防撞体长度保持一致;背部支撑架为分段式支撑后墙。吸能导杆4贯穿吸能构件1,吸能导杆4的两端分别与外侧防撞体1的内侧壁及后墙7相互连接;吸能构件有若干块吸能砌块11组成,若干个所述的吸能砌块11累积形成的填充式吸能构件,外侧防撞体2由多孔混凝土制备,强度不高于3MPa,孔隙率大于30%,墙体高度为0.8-1.2m,厚度不大于40cm;迎撞面为不规则曲边,竖向截面形状近似梯形,迎车道面处,底部为防撞引导弧线,在中部位置(离地约10-30cm处设置宽度为5cm的台阶),台阶后侧设置为10cm的竖直线,后设为过渡圆滑的引导曲线;台阶上设置防撞引导块(引导块地面距路面高度12-30cm)。如图4所示:防撞体在防撞引导块3高度处开设有方形通长吸能导杆安装口10,安装口口部形状同防撞引导块3背部过渡环外轮廓;为了更好的接触后端吸能砌块,防撞体背部设有相间的接触槽9。外侧防撞体的碰撞侧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导杆安装孔,若干个所述的导杆安装孔内设有防撞导引块;吸能导杆的一端与防撞导引块相连。防撞引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充型防撞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构件,外侧防撞体,防撞引导块,立柱,背部支撑架,后墙;所述的立柱垂直于地面与地下桩基础相连,立柱的一端面通过背部支撑架支撑,立柱相对于背部支撑架的另一端面设有后墙;后墙的另一侧设有外侧防撞体,外侧防撞体面向行车道的一侧为碰撞侧,所述的外侧防撞体与后墙之间设有吸能构件;所述的外侧防撞体沿行车道修筑方向延伸,后墙与的外侧防撞体长度保持一致;背部支撑架为分段式支撑后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充型防撞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构件,外侧防撞体,防撞引导块,立柱,背部支撑架,后墙;所述的立柱垂直于地面与地下桩基础相连,立柱的一端面通过背部支撑架支撑,立柱相对于背部支撑架的另一端面设有后墙;后墙的另一侧设有外侧防撞体,外侧防撞体面向行车道的一侧为碰撞侧,所述的外侧防撞体与后墙之间设有吸能构件;所述的外侧防撞体沿行车道修筑方向延伸,后墙与的外侧防撞体长度保持一致;背部支撑架为分段式支撑后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型防撞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能导杆,所述的吸能导杆贯穿吸能构件,吸能导杆的两端分别与外侧防撞体的内侧壁及后墙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型防撞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构件由若干块吸能砌块累积形成;吸能砌块为整块结构或镂空结构;整块结构或镂空结构的吸能砌块其相面外侧防撞体的端面为前端面,其面向后墙的端面为后端面;整块结构或镂空结构的吸能砌块内设有贯通前端面及后端后面的孔隙;孔隙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整块结构或镂空结构的吸能砌块两两相互拼合,其孔隙的开口状构两两相互拼合形成导槽结构;两两相互拼合的整块结构或镂空结构的吸能砌块向外侧防撞体内侧壁及后墙内壁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填充型防撞墙,其特征在于:吸能导杆穿插在整块结构吸能砌块或镂空结构吸能砌块中的导槽结构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兵,于小娟,孔海陵,王路珍,顾海燕,邱成春,张丹,陈荣刚,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